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秋霞专利>正文

穿戴接地式静电消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5319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1:16
一种穿戴接地式静电消除装置,包括:一随身对象,包括:一金属片,外露于该随身对象的表面;一保险丝,其左端连接该金属片;一高阻抗电阻,其左端连接该金属片;该高阻抗电阻的阻抗大于该保险丝的阻抗;一导线,其右端接地且其左端并接该保险丝的右端及该高阻抗电阻的右端;因此在该金属片及该导线之间形成并接的该保险丝及该高阻抗电阻;在使用时该随身对象穿戴于用户身上,该金属片接触到使用者身体,当使用者身上产生静电时,由于该保险丝具有较低阻抗,使得静电会优先通过该保险丝再通过该导线的接地端宣泄到大地,达到消除静电的作用。该随身对象还可包括一静电抑制组件,其可为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串接于该保险丝的左端及该金属片之间。

Wearing Grounded Electrostatic Elimination Device

A wearable grounded electrostatic eliminating device includes: a portable object, which includes a metal sheet expos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ortable object; a fuse whose lef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etal sheet; a high impedance resistance whose lef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etal sheet; the impedance of the high impedance resistance is greater than the impedance of the fuse; a conductor whose right end is grounded and its left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ght end of the fuse. And the right end of the high impedance resistance; therefore, the fuse and the high impedance resistance formed in parallel between the metal sheet and the wire; when used, the portable object is worn on the user, and the metal sheet touches the user's body. When static electricity is generated on the user, due to the low impedance of the fuse, static electricity will pass through the fuse first and then through the wire. The grounding end leaks to the earth to eliminate static electricity. The portable object can also include an electrostatic suppression component, which can be a 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ion diode, connected in series between the left end of the fuse and the metal she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穿戴接地式静电消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静电消除装置,尤其是一种穿戴接地式静电消除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在电子组装作业环境,或者是较干燥的地区(如地理上偏北的地区),由于会产生较大的静电,或者是缺乏湿气,所以容易累积静电。而当静电够大时容易产生突波,过大的突波除了使接触者感觉疼痛,甚者会损坏电子组件或设备。所以有必要应用消除静电的装置,以避免因静电放电所造成的损坏。传统电子组装厂为解决作业员带静电问题而设计出静电接地式手环(或脚环),如在工厂使用导线一端接地,另一端接触作业员的身体,导线内部串联有一颗1MΩ(1/4W)电阻,串联此电阻的目的在于防止作业员因接触高压电而造成人员受伤,当作业员不小心触电(如220V或330V高压电),而电流超过0.5A时,该1MΩ电阻会烧毁而形成开路,因此可防止作业员持续触高压电受伤,达到保护的效果。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接地式手环,串联此1MΩ电阻会造成静电残留50~100V的静电压。比如工厂作业员戴此接地式手环,其人体带有1kV或1kV以上的静电时,静电会通过该手环宣泄到大地,然而因为该手环串有1MΩ电阻,在0.1秒左右的时间会将静电从1kV宣泄到100V~150V左右,剩下100V~150V的静电需再经一段时间才会慢慢下降到约50V左右的静电压,然而从静电法规IEC61000-4-2标准静电放电波形叙述中,静电放电时间只有0.1µs(微秒),而传统接地式静电手环需要0.1秒或更久时间才能将静电排除干净,因此这段期间静电仍有机会对静电的敏感电子零件放电而造成永久损坏。由于半导体制程已经进入10纳米以下的等级,所以该工艺所制造的IC零件对于静电更加敏感。IC静电HBM耐受能力从10年前4kV慢慢降到目前不到1kV,因此也考验着IC制造及工厂组装的静电防护能力,尤其对静电更敏感的组件如RF射频组件或其他IC组件或装置,甚至不到50V的静电就足以造成该IC组件直接受损或者造成潜在性的受损。因此对于这些对静电更敏感的IC组件,传统的静电接地手环对于静电敏感的IC组件或装置已经无法达到有效排除静电的效果。故本技术希望提出一种崭新的穿戴接地式静电消除装置,以解决上述先前技术上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所以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技术中提出一种穿戴接地式静电消除装置,其在一随身对象上安装一金属片,其连接并联的高阻抗电阻及保险丝,并且该高阻抗电阻及保险丝的另一端连接一接地的导线。其中,该金属片及该保险丝之间可串接一静电抑制组件(如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经此结构即可将人体所产生的静电予以快速消除,并且残留的静电电压相当低,而不会对其他电子组件造成损害。因此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同时保护用户以及避免残留的静电电压损坏周遭的电子组件。并且,当人体接触高压电时,该保险丝可有效烧断而保护使用者,同时可改由该高阻抗电阻来维持排除静电的作用。本技术也可应用LED灯阻串接在该静电抑制组件及该保险丝之间,通过其灯光可以有效地显示静电电荷种类及排除的效果,所以使用者较易于习惯穿戴该随身对象。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提出一种穿戴接地式静电消除装置,包括:一随身对象,包括:一金属片;其中,该金属片外露于该随身对象的表面,使得该金属片在使用时可以接触到使用者的身体部位;一保险丝(Fuse),其左端连接该金属片;一高阻抗电阻,其左端连接该金属片;其中,该高阻抗电阻的阻抗大于该保险丝的阻抗;一导线,其左端并接该保险丝的右端及该高阻抗电阻的右端,该导线的右端接地;因此,在该金属片及该导线之间形成并接的该保险丝及该高阻抗电阻;其中,在使用时该随身对象穿戴于用户身上,其中,该金属片接触到用户身体,且该导线的右端接地,当使用者身上产生静电时,由于该保险丝具有较低阻抗,使得静电会优先通过该保险丝再通过该导线接地的一端宣泄到大地(Ground),达到消除静电的作用;当使用者触摸到高压电时,该保险丝可以实时烧熔而断开,进而保护使用者不会遭受电击危险;其中,当该保险丝烧掉时会形成开路状态,而使用者所产生的静电仍可继续通过该高阻抗电阻的回路流通到该导线,而通过该导线接地的一端排除静电,而可维持整个随身对象的静电保护作用。其中,该随身对象还包括一静电抑制组件,其串接于该保险丝的左端及该金属片之间,使得在该金属片及该导线之间形成并接的该静电抑制组件及该高阻抗电阻;其中,该高阻抗电阻的阻抗大于该静电抑制组件的阻抗。其中,该静电抑制组件为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diode,TransientVoltageSuppressiondiode);其中,该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包括一工作电压(Vrbw)、一崩溃电压(Breakdownvoltage)及一位于两个电压之间的箝制电压(Clampingvoltage)。其中,该静电抑制组件与该保险丝之间串接一LED灯组,包括并联的两个LED灯体,其以正反方式并联,其中的一LED灯体为正向连结,另一LED灯体为反向连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同时保护用户以及避免残留的静电电压损坏周遭的电子组件。并且,当人体接触高压电时,该保险丝可有效烧断而保护使用者,同时可改由该高阻抗电阻来维持排除静电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显示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本技术的另一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本技术的另一电路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本技术的另一电路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本技术的一应用例。附图标记说明10金属片20保险丝30高阻抗电阻40导线50静电抑制组件60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70LED灯组71LED灯体72LED灯体80低阻抗电阻100手环。具体实施方式现谨就本技术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与优点,配合附图,举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至图5所示,显示本技术的穿戴接地式静电消除装置,包括下列组件:一随身对象1,包括:一金属片10;其中,该金属片10外露于该随身对象1的表面,使得该金属片10在使用时可以接触到使用者的身体部位。一保险丝(Fuse)20,其左端连接该金属片10。较佳的,该保险丝20的熔断值选用小于或等于0.5A,一般而言该保险丝20的内部阻抗低于0.5Ω。一高阻抗电阻30,其左端连接该金属片10。其中,该高阻抗电阻30的阻抗大于该保险丝20的阻抗。较佳的,该高阻抗电阻30的电阻值为1MΩ。一导线40,其左端并接该保险丝20的右端及该高阻抗电阻30的右端,该导线40的右端接地。因此,在该金属片10及该导线40之间形成并接的该保险丝20及该高阻抗电阻30(如图1所示)。一静电抑制组件50,串接于该保险丝20的左端及该金属片10之间,使得在该金属片10及该导线40之间形成并接的该静电抑制组件50及该高阻抗电阻30。其中,该高阻抗电阻30的阻抗大于该静电抑制组件50的阻抗。在本实施例中,该静电抑制组件50可为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TVSdiode,TransientVoltageSuppressiondiode)60。其中,在使用时该随身对象1穿戴于使用者身上,其中,该金属片10接触到用户身体,且该导线40的右端接地,当使用者身上产生静电时,由于该静电抑制组件50及该保险丝20具有较低阻抗,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戴接地式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随身对象,包括:一金属片;其中,该金属片外露于该随身对象的表面,使得该金属片在使用时能够接触到使用者的身体部位;一保险丝,其左端连接该金属片;一高阻抗电阻,其左端连接该金属片;其中,该高阻抗电阻的阻抗大于该保险丝的阻抗;一导线,其左端并接该保险丝的右端及该高阻抗电阻的右端,该导线的右端接地;因此,在该金属片及该导线之间形成并接的该保险丝及该高阻抗电阻;其中,在使用时该随身对象穿戴于用户身上,其中,该金属片接触到用户身体,且该导线的右端接地,当使用者身上产生静电时,由于该保险丝具有较低阻抗,使得静电会优先通过该保险丝再通过该导线接地的一端宣泄到大地,达到消除静电的作用;当使用者触摸到高压电时,该保险丝能够实时烧熔而断开,进而保护使用者不会遭受电击危险;其中,当该保险丝烧掉时会形成开路状态,而使用者所产生的静电仍能继续通过该高阻抗电阻的回路流通到该导线,而通过该导线接地的一端排除静电,而能维持整个随身对象的静电保护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接地式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随身对象,包括:一金属片;其中,该金属片外露于该随身对象的表面,使得该金属片在使用时能够接触到使用者的身体部位;一保险丝,其左端连接该金属片;一高阻抗电阻,其左端连接该金属片;其中,该高阻抗电阻的阻抗大于该保险丝的阻抗;一导线,其左端并接该保险丝的右端及该高阻抗电阻的右端,该导线的右端接地;因此,在该金属片及该导线之间形成并接的该保险丝及该高阻抗电阻;其中,在使用时该随身对象穿戴于用户身上,其中,该金属片接触到用户身体,且该导线的右端接地,当使用者身上产生静电时,由于该保险丝具有较低阻抗,使得静电会优先通过该保险丝再通过该导线接地的一端宣泄到大地,达到消除静电的作用;当使用者触摸到高压电时,该保险丝能够实时烧熔而断开,进而保护使用者不会遭受电击危险;其中,当该保险丝烧掉时会形成开路状态,而使用者所产生的静电仍能继续通过该高阻抗电阻的回路流通到该导线,而通过该导线接地的一端排除静电,而能维持整个随身对象的静电保护作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接地式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随身对象还包括一静电抑制组件,其串接于该保险丝的左端及该金属片之间,使得在该金属片及该导线之间形成并接的该静电抑制组件及该高阻抗电阻;其中,该高阻抗电阻的阻抗大于该静电抑制组件的阻抗。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接地式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静电抑制组件为一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其中,该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包括一工作电压、一崩溃电压及一位于两个电压之间的箝制电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接地式静电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具有方向性,且该瞬态电压抑制二极管为双向的瞬态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霞
申请(专利权)人:张秋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