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凯勇专利>正文

下颌前移式阻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211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下颌前移式阻鼾器,能够有效提高对鼾症的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上牙套和下牙套,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上均设有用于分别与上颌牙槽和下颌牙槽配合的槽体,所述上牙套槽体外底部与上牙磨牙区对应的部位设有向下的第一突出部,下牙套槽体外底部与下牙双尖牙区对应的部位设有向上的第二突出部。

Mandibular forward snoring arrest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andibular forward snoring arrest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n snor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upper and lower jaw jackets are provided with an alveolar body for matching with the maxillary alveolar and the mandibular alveolar respectively, and the outer bottom of the upper jaw jacket alveolar is provided with a downward posi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upper molar area. The first protrusion is provided with an upward second protrus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lower alveolar body corresponding to the lower bicuspid reg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颌前移式阻鼾器
本技术涉及口腔矫形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下颌前移式阻鼾器。
技术介绍
目前在睡眠时佩戴口腔矫治器(阻鼾器)是一种物理方法治疗,能改善舌因素所致鼾症症状。其原理是:通过放置在口腔中个性化配制的器械,使患者下颌固定在适当的前伸位,下颌的前伸使得颏舌肌牵引舌体前伸,这样舌后部的呼吸通道就被打开了。同时舌的前移减少了舌体对悬雍垂的压迫,其后部的呼吸通道也被打开了。从而提高了通气量,改善供氧,消除或减低鼾声,使鼾症得到有效的治疗。专利201420137191.1提供了一种阻鼾器,能够有效治疗鼾症,但是其结构相对较为复杂,需要设置牵引圈进行辅助牵引,佩戴舒适度较低,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下颌前移式阻鼾器,能够有效提高对鼾症的治疗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上牙套和下牙套,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上均设有用于分别与上颌牙槽和下颌牙槽配合的槽体,所述上牙套槽体外底部与上牙磨牙区对应的部位设有向下的第一突出部,下牙套槽体外底部与下牙双尖牙区对应的部位设有向上的第二突出部。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外表面均为圆弧面,且第一突出部与上牙套双尖牙区的连接部外侧面为倾斜面,第二突出部与下牙套磨牙区的连接部外侧面为倾斜面,且两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在上牙套与下牙套咬合时,第二突出部在倾斜面的导向作用下,能够带动下牙套向前移动。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槽体底部与前牙区对应的部位设有开口。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均为两层结构,内层为柔性透明材料,外层为硬质透明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结构的阻鼾器采用错位的两个突出部为下颌前移进行导向,突出部与牙套本体为一体式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不需要采用牵引圈进行辅助牵引,因此有效减少阻鼾器的结构组件,提高佩戴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为本技术中下颌牵引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结构包括上牙套1和下牙套2,上牙套1和下牙套2上均设有用于分别与上颌牙槽和下颌牙槽配合的槽体,上牙套槽体外底部与上牙磨牙区6对应的部位设有向下的第一突出部3,下牙套槽体外底部与下牙双尖牙区8对应的部位设有向上的第二突出部4。第一突出部3和第二突出部4的外表面均为圆弧面,且第一突出部3与上牙套双尖牙区7的连接部外侧面为倾斜面10,第二突出部4与下牙套磨牙区9的连接部外侧面为倾斜面10,且两倾斜面10的倾斜方向相同,且斜面与第一突出部3、第二突出部4、磨牙区6/9及双尖牙区7/8的连接均采用圆角平滑连接,在上牙套1与下牙套2咬合时,第二突出部4在倾斜面的导向作用下,能够带动下牙套2向前移动。上牙套1和下牙套2槽体底部与前牙区对应的部位设有开口5。上述结构的阻鼾原理:鼾症患者睡眠时将阻鼾器戴入口中,上下牙套分别套在上颌牙槽和下颌牙槽,由于上牙套的第一突出部位于磨牙区,下牙套的第二突出部位于双尖牙区,因此第一突出部相对于第二突出部在口腔内位于靠后的位置,同时第一突出部与上牙套双尖牙区之间通过斜面连接,第二突出部与下牙套磨牙区通过斜面连接,在上牙套和下牙套进行咬合时,两个相对的斜面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下牙套沿着斜面滑向前方,从而使下颌骨前移,以达到治疗鼾症的作用。上述结构的阻鼾器不需要使用牵引圈对下牙套牵引,仅仅通过第一突出部对第二突出部施加推力即可实现牵引作用,减少器械组件,提高佩戴的舒适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上述阻鼾器的固位原理如下:三种固位原理:1.大气压力上下牙套内层为柔性透明材料,边缘与周围的软组织始终保持紧密的接触,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使空气不能进入牙套内层与牙槽粘膜之间,在牙套内层与粘膜之间形成负压,在大气压力作用下,牙套内层和组织密贴而使上下牙套获得固位。没有良好的边缘封闭就无大气压力作用可言,大气压力在装置固位力中有重要作用。2.吸附力吸附力是两种物体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包括附着力和内聚力。附着力是指不同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内聚力是指同分子之间的内聚力。上下牙套内层组织面和粘膜紧密贴合,其间有一薄层的唾液,牙套组织面与唾液,唾液与粘膜之间产生了附着力,唾液本身分子之间产生内聚力(粘着力),而使牙套获得固位。吸附力的大小与牙套和粘膜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密合程度有关系。接触面积越大越密合,其吸附力也就越大。吸附力的大小和唾液的质和量有关系,如果唾液的粘稠度高,流动性小,可以加强附着力和内聚力,而增强牙套的固位。相反,如果唾液的粘稠度低,流动性大,则可减低固位作用。3.表面张力牙套与牙槽粘膜表面之间防止空气进入,要靠唾液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外层分子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力,产生向液体内部的趋势,而使表面形成半月形的液体表面。这是由于表面张力所造成的。当两个物体表面之间的间隙越小,所形成的半月形液体表面越完全,表面张力也就越大。上牙套、下牙套与牙槽粘膜大面积紧密附着,利用大气压力、吸附力、表面张力稳定固位,分担减少牙齿受力状况;装置在上下牙套前牙区开口,解除了下颌前移时阻鼾器对上下前牙施力状态,避免长期受力导致牙齿位移,咬合错乱。睡眠状态时,突出部的倾斜面引导下颌滑向前,不必挂牵引圈,简化结构和操作,提高舒适度。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下颌前移式阻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牙套和下牙套,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上均设有用于分别与上颌牙槽和下颌牙槽配合的槽体,所述上牙套槽体外底部与上牙磨牙区对应的部位设有向下的第一突出部,下牙套槽体外底部与下牙双尖牙区对应的部位设有向上的第二突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下颌前移式阻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牙套和下牙套,所述上牙套和下牙套上均设有用于分别与上颌牙槽和下颌牙槽配合的槽体,所述上牙套槽体外底部与上牙磨牙区对应的部位设有向下的第一突出部,下牙套槽体外底部与下牙双尖牙区对应的部位设有向上的第二突出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颌前移式阻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和第二突出部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俊刘凯勇
申请(专利权)人:刘凯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