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奶筒、奶瓶保持组件及卧式母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099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摇奶筒、奶瓶保持组件及卧式母婴机,该摇奶筒包括筒体(3)和嵌装于筒体的筒腔中的柔性内衬件(8),奶瓶(4)内置于柔性内衬件的中空筒腔中,摇奶筒设有从筒体的外周壁贯穿至柔性内衬件的中空筒腔的奶瓶置入口,其中,在筒体的外周面上,奶瓶置入口的最小周向间距大于80mm,并且奶瓶置入口的圆弧开口夹角a满足:a≤180°。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摇奶筒中,通过在摇奶筒中设置从筒体的外周壁贯穿至柔性内衬件的中空筒腔的奶瓶置入口,便于用户通过该奶瓶置入口从摇奶筒中取放奶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Baby-shaker, Baby-bottle Keeping Component and Horizontal Mother-baby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lk shaker, a milk bottle holding component and a horizontal mother-baby machine. The milk shaker comprises a cylinder body (3) and a flexible lining (8) embedded in the cylinder cavity of the cylinder body. The milk bottle (4) is embedded in a hollow cylinder cavity of the flexible lining. The milk shaker is provided with a milk bottle entrance through the hollow cylinder cavity of the flexible lining from the outer wall of the cylinder body.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ylinder, the minimum circumferential distance of the bottle entrance is more than 80 mm, and the angle a of the arc opening of the bottle entrance is satisfied: a < 180 degrees. In the milk shaker of the utility model, a bottle entrance is arranged in the milk shaker, which runs through the outer wall of the milk shaker to the hollow cavity of the flexible inner lining,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user to take and place the milk bottle from the milk shaker through the bottle entrance, thereby improving the user's experience of using the milk sh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摇奶筒、奶瓶保持组件及卧式母婴机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摇奶筒、奶瓶保持组件及卧式母婴机。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具有可替代人工劳作的家用电器越来越普及,其中,母婴机由于具有摇奶功能,给用户的生活带去了极大的便利,越来越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母婴机多为立式,即机体内设置立式的电机,电机的上方连接立式的奶瓶夹持机构,奶瓶夹持机构的顶端具有奶瓶置入口,通过电机驱动奶瓶夹持机构旋转,从而带动奶瓶夹持机构中固定的奶瓶旋转,进而使置入奶瓶中的奶粉溶解。这样,整机重心较高,母婴机在进行旋转操作时较容易出现由于整机重心不稳而发生偏摆的情形。为避免整机出现偏摆的情形,将母婴机设置成卧式(即奶瓶夹持机构为卧式并设置于机体内),且奶瓶呈卧式容置于奶瓶夹持机构的筒腔中,这样,当用户取放奶瓶时,需先将奶瓶夹持机构从机体内取出,而后再将奶瓶从奶瓶夹持机构的奶瓶置入口中置入或取出,最后还需将该奶瓶夹持机构再次安装入机体内,给用户的使用操作带去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摇奶筒、奶瓶保持组件及卧式母婴机,该摇奶筒便于用户从摇奶筒的筒腔中取放奶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摇奶筒,所述摇奶筒包括筒体和嵌装于所述筒体的筒腔中的柔性内衬件,奶瓶内置于所述柔性内衬件的中空筒腔中,所述摇奶筒设有从所述筒体的外周壁贯穿至所述柔性内衬件的中空筒腔的奶瓶置入口;在所述筒体的外周面上,所述奶瓶置入口的最小周向间距大于80mm,并且所述奶瓶置入口的圆弧开口夹角a满足:a≤180°。优选地,在所述筒体的外周面上,所述奶瓶置入口的最小周向间距大于120mm,并且/或者,所述奶瓶置入口的圆弧开口夹角a满足:a≤150°。优选地,在所述筒体的外周面上,所述奶瓶置入口的轮廓线包括所述筒体的外周面上的第一母线、第二母线以及所述筒体的左右两端的端盖周缘上的左端盖圆弧线和右端盖圆弧线。优选地,所述奶瓶置入口包括位于周向两侧且相对于所述筒体中心对称的第一周向侧壁和第二周向侧壁,在所述摇奶筒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周向侧壁从所述第一母线径向向内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周向侧壁倾斜,所述第一周向侧壁朝向所述第二周向侧壁倾斜的倾斜夹角b满足:30°≤b≤60°。优选地,所述中空筒腔的内壁形成有沿轴向间隔布置且从所述内壁隆起的多个预紧柔性环,置入所述中空筒腔中的所述奶瓶的外壁能够弹性挤压所述预紧柔性环。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内周壁和所述柔性内衬件的外周壁之间间隔分布有多组卡扣连接结构。优选地,所述筒体两端的端盖中心分别伸出有端部旋转轴。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奶瓶保持组件,所述奶瓶保持组件包括摇奶筒和封带组件,所述封带组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筒体的外周壁上并横跨所述奶瓶置入口设置。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外周壁上的第一周向侧处和第二周向侧处分别设有卡扣槽,所述封带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卡扣轴,所述卡扣轴可拆卸地匹配安装于所述卡扣槽中。本技术的第三方面还提出一种卧式母婴机,所述卧式母婴机包括机体、电机以及奶瓶保持组件,所述机体内形成有相邻的电机安装槽和保持组件安装槽,所述电机呈卧式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槽中,所述奶瓶保持组件呈卧式安装在所述保持组件安装槽中并由所述电机驱动旋转。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摇奶筒中,奶瓶置入口从筒体的外周壁贯穿至柔性内衬件的中空筒腔,且在筒体的外周面上,奶瓶置入口的最小周向间距大于80mm,奶瓶置入口的圆弧开口夹角a不大于180°,这样,便于用户通过该奶瓶置入口将奶瓶从摇奶筒中取出或放入,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从摇奶筒中取放奶瓶的便捷性,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卧式母婴机的整体剖视图;图2为图1中的卧式母婴机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的卧式母婴机的结构爆炸图;图4为图1中的筒体的结构图;图5为图1中的柔性内衬件的结构图;图6为图5中的A-A截面的剖视图;图7为图1中的封带组件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机体2电机3筒体4奶瓶5封带组件8柔性内衬件11电机安装槽12保持组件安装槽31端部旋转轴32卡扣槽51卡扣轴81预紧柔性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一种摇奶筒,参照图1至图4,摇奶筒包括筒体3和嵌装于筒体3的筒腔中的柔性内衬件8,奶瓶4内置于柔性内衬件8的中空筒腔中,摇奶筒设有从筒体3的外周壁贯穿至柔性内衬件8的中空筒腔的奶瓶置入口;在筒体3的外周面上,奶瓶置入口的最小周向间距大于80mm,并且奶瓶置入口的圆弧开口夹角a满足:a≤180°。在该技术方案中,摇奶筒中含有筒体3和嵌装于该筒体3的筒腔中的柔性内衬件8,奶瓶置入口从筒体3的外周壁贯穿至柔性内衬件8的中空筒腔,此外,在筒体3的外周面上,奶瓶置入口的最小周向间距大于80mm,奶瓶置入口的圆弧开口夹角a不大于180°,如此设置,当用户取放奶瓶4时,只需从该奶瓶置入口将奶瓶4从摇奶筒中取出或放入即可,提高了用户从摇奶筒中取放奶瓶4的便捷性,给用户的使用操作带去了极大的便利。此外,将奶瓶置入口的圆弧开口夹角a设置为不大于180°,这样,在摇奶筒进行摇奶操作时,柔性内衬件8不易出现从筒体3的筒腔中脱离的情形。具体地,目前市场上的奶瓶4种类繁多,但其外径一般均不大于80mm,为使各种径向尺寸的奶瓶4均可通过该奶瓶置入口从摇奶筒中取出或放入,参照图3和图4,奶瓶置入口的最小周向间距应大于80mm。进一步地,在筒体3的外周面上,奶瓶置入口的最小周向间距应大于120mm,并且/或者,奶瓶置入口的圆弧开口夹角a应满足:a≤150°。具体地,奶瓶置入口的最小周向间距应大于120mm,这样,在用户通过奶瓶置入口取放奶瓶4时,可给予用户较为宽裕的拿取间距,从而便于用户通过该奶瓶置入口取放奶瓶4。此外,奶瓶置入口的圆弧开口夹角a越大,则柔性内衬件8就越容易从筒体3的筒腔中脱离,因此,将奶瓶置入口的圆弧开口夹角a设置成不大于150°,可有效降低柔性内衬件8从筒体3中脱离的概率。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4,在筒体3的外周面上,奶瓶置入口的轮廓线包括筒体3的外周面上的第一母线、第二母线以及筒体3的左右两端的端盖周缘上的左端盖圆弧线和右端盖圆弧线。当然,在筒体3外周面上的奶瓶置入口的轮廓还可以为其它适当的形状,例如奶瓶置入口的轮廓为呈波浪状且沿着筒体3轴向设置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另外,参照图3至图6,奶瓶置入口包括位于周向两侧且相对于筒体3中心对称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摇奶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奶筒包括筒体(3)和嵌装于所述筒体(3)的筒腔中的柔性内衬件(8),奶瓶(4)内置于所述柔性内衬件(8)的中空筒腔中,所述摇奶筒设有从所述筒体(3)的外周壁贯穿至所述柔性内衬件(8)的中空筒腔的奶瓶置入口;在所述筒体(3)的外周面上,所述奶瓶置入口的最小周向间距大于80mm,并且所述奶瓶置入口的圆弧开口夹角a满足:a≤1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摇奶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奶筒包括筒体(3)和嵌装于所述筒体(3)的筒腔中的柔性内衬件(8),奶瓶(4)内置于所述柔性内衬件(8)的中空筒腔中,所述摇奶筒设有从所述筒体(3)的外周壁贯穿至所述柔性内衬件(8)的中空筒腔的奶瓶置入口;在所述筒体(3)的外周面上,所述奶瓶置入口的最小周向间距大于80mm,并且所述奶瓶置入口的圆弧开口夹角a满足:a≤1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奶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3)的外周面上,所述奶瓶置入口的最小周向间距大于120mm,并且/或者,所述奶瓶置入口的圆弧开口夹角a满足:a≤15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奶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3)的外周面上,所述奶瓶置入口的轮廓线包括所述筒体(3)的外周面上的第一母线、第二母线以及所述筒体(3)的左右两端的端盖周缘上的左端盖圆弧线和右端盖圆弧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摇奶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奶瓶置入口包括位于周向两侧且相对于所述筒体(3)中心对称的第一周向侧壁和第二周向侧壁,在所述摇奶筒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周向侧壁从所述第一母线径向向内延伸且朝向所述第二周向侧壁倾斜,所述第一周向侧壁朝向所述第二周向侧壁倾斜的倾斜夹角b满足:30°≤b≤6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摇奶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筒腔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若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