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华葵专利>正文

一种超声电源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77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30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电源驱动电路。所述超声电源驱动电路包括:输入侧外围电路;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输入端与输入侧外围电路的输出端连接;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包括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采用的芯片的型号均为TLP5754;输出侧外围电路,输入端与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超声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光耦速度快,适用于宽频超声电源,驱动能力强、隔离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电源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超声波应用
,特别是涉及一种超声电源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数字超声波技术快速发展,超声波驱动电源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如超声波驱动电源技术应用于超声清洗、超声粉碎、超声焊接、超声化学、超声复合加工等工业领域。因此超声波驱动电源技术也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超声电源的驱动电路是超声电源中的重要一部分,影响着超声电源的性能和效率,因此,对超声电源的驱动电路的研究具有十分主要的意义和价值。传统的驱动电路往往只适用于定频或者窄频的超声电源,且驱动能力一般,因此,目前缺乏适用于宽频超声电源且驱动能力强的驱动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宽频超声电源、驱动能力强、隔离效果好的超声电源驱动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超声电源驱动电路,包括:输入侧外围电路,用于产生两路相位互补的脉冲信号;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输入端与所述输入侧外围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产生两路脉冲驱动信号;所述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包括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采用的芯片的型号均为TLP5754;输出侧外围电路,输入端与所述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超声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脉冲驱动信号输出至所述超声电源,以驱动所述超声电源工作。可选的,所述输入侧外围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均与方波输入端OUTA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均与方波输入端OUTB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另一端和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可选的,所述输出侧外围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一熔断器F1和第三熔断器F3;所述第五电阻R5、所述第八电阻R8和所述第九电阻R9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均与所述超声电源中的半桥逆变电路高端开关管的栅极连接;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均与所述超声电源中的半桥逆变电路低端开关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熔断器F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的接地端GND连接,另一端与半桥逆变电路高端开关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熔断器F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的接地端GND和网络标号GND2连接,另一端与半桥逆变电路低端开关管的源极连接;半桥逆变电路高端开关管的源极与半桥逆变电路低端开关管的漏极连接。可选的,所述超声电源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二熔断器F2;所述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的电压端通过所述第二熔断器F2与网络标号VCC1_15V连接。可选的,所述超声电源驱动电路还包括滤波模块;所述滤波模块包括第十电容C10;所述第十电容C1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电压端VCC和网络标号VCC2_15V连接,另一端与网络标号GND2连接。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空置,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第三输入端与网络标号GND连接,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电压端与网络标号VCC1_15V连接;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空置,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第三输入端与网络标号GND连接,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电压端与网络标号VCC2_15V连接。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超声电源驱动电路,包括:输入侧外围电路,用于产生两路相位互补的脉冲信号;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输入端与输入侧外围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产生两路脉冲驱动信号;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包括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采用的芯片的型号均为TLP5754;输出侧外围电路,输入端与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超声电源连接,用于将脉冲驱动信号输出至超声电源,以驱动超声电源工作。本技术设置包括两片TLP5754芯片的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光耦速度快,适用于宽频超声电源,驱动能力强、隔离效果好,能够大大提高超声电源的性能和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超声电源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超声电源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超声电源驱动电路包括:输入侧外围电路、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和输出侧外围电路。所述输入侧外围电路,用于产生两路相位互补的脉冲信号;所述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输入端与所述输入侧外围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产生两路脉冲驱动信号;所述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包括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采用的芯片的型号均为东芝TLP5754;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均内置高速光耦,使得驱动电路的隔离效果更好,驱动能力更强,大大提高了超声电源的性能和效率;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采用均采用图腾柱的输出方式,大大加强了输出脉冲的驱动能力;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均包括六个引脚,其中第1、2、3引脚作为三个输入端,第2引脚对应的第二输入端空置,第3引脚对应的第三输入端与网络标号GND连接,第4引脚作为接地端GND,第5引脚作为芯片的输出端,第6引脚作为芯片的电压端VCC,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第6引脚(电压端VCC)通过所述第二熔断器F2与网络标号VCC1_15V连接,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第6引脚(电压端VCC)与网络标号VCC2_15V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侧外围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均与方波输入端OUTA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均与方波输入端OUTB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另一端和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侧外围电路,用于产生两路相位互补的脉冲信号;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输入端与所述输入侧外围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产生两路脉冲驱动信号;所述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包括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采用的芯片的型号均为TLP5754;输出侧外围电路,输入端与所述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超声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脉冲驱动信号输出至所述超声电源,以驱动所述超声电源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侧外围电路,用于产生两路相位互补的脉冲信号;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输入端与所述输入侧外围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产生两路脉冲驱动信号;所述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包括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和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采用的芯片的型号均为TLP5754;输出侧外围电路,输入端与所述IGBT栅极隔离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超声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脉冲驱动信号输出至所述超声电源,以驱动所述超声电源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声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侧外围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三电阻R3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均与方波输入端OUTA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十电阻R10和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均与方波输入端OUTB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另一端和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栅极驱动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声电源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侧外围电路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一熔断器F1和第三熔断器F3;所述第五电阻R5、所述第八电阻R8和所述第九电阻R9的输入端均与所述第一栅极驱动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均与所述超声电源中的半桥逆变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葵
申请(专利权)人:陈华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