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夜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72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30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智能小夜灯,在于现有小夜灯影响宝宝睡眠和浪费电能的问题。其方案是,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内包括控制电路,所述光控电路与单片机连接,热释电传感器模块与单片机连接,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市电,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与触发电路连接,触发电路与灯泡连接,灯泡由市电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过零检测电路在正弦交流电压接入零时,在光线较暗且有人活动的情况下,单片机U1的1引脚输出高电平,双向可控硅U7被触发,灯泡LAMP点亮,当宝宝睡着后,无人活动,灯泡LAMP熄灭,在需要照明的情况下,灯泡LAMP亮,在宝宝入睡后,灯泡LAMP熄灭,保证了宝宝的睡眠质量,同时节省了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小夜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夜灯
,特别是涉及智能小夜灯。
技术介绍
为了更好的照顾宝宝,当夜晚降临时,有不少妈妈采用小夜灯,让宝宝能安然入睡,而现在市面上的小夜灯基本上是声控或者光控小夜灯,但宝宝容易苦恼或者父母说话,声控小夜灯经常性亮,对宝宝的视力有刺激,对宝宝的视力有影响,光控小夜灯在光线暗或者夜晚,光控小夜灯会一直亮一夜晚,这样的话,宝宝要长久在灯光下睡眠,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和生长发育,且光控小夜灯浪费电能,但小夜灯对宝宝影响很大,例如长久在灯光下睡眠,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开灯睡觉影响宝宝的睡眠质量,使宝宝躁动不安,情绪不宁,使睡眠时间缩短并容易惊醒;开灯睡觉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就是提供智能小夜灯,目的在于现有小夜灯影响宝宝睡眠和浪费电能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内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光控电路、热释电传感器模块、单片机、过零检测电路、灯泡和触发电路,所述光控电路与单片机连接,热释电传感器模块与单片机连接,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市电,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与触发电路连接,触发电路与灯泡连接,灯泡由市电供电;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光敏电阻LDR1、光电耦合器U4、光电耦合器U5、光耦合器U6、双向可控硅U7和灯泡LAMP,所述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引脚经电阻R8与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源VCC,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光耦合器U6的1引脚连接,光耦合器U6的2引脚接地GND,光耦合器U6的6引脚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光耦合器U6的4引脚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光耦合器U6的4引脚与双向可控硅U7的控制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U7的一阳极连接,双向可控硅U7的另一阳极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U7的一阳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灯泡LAMP的一端连接,灯泡LAMP的另一端接交流电220V,电阻R10的另一端接交流电220V,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21引脚与NPN型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GND,NPN型三极管Q8的基极与NPN型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光敏电阻LDR1的一端连接,光敏电阻LDR1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V3的一端连接,电位器RV3的另一端接地GND,电位器RV3的滑动触头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GND,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22引脚接热释电传感器模块,电容C11的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2引脚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VCC,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2引脚与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GND,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6接电源VCC,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与光电耦合器U4的5引脚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与光电耦合器U5的5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U4的4引脚和光电耦合器U5的4引脚都接地GND,光电耦合器U4的1引脚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R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5的1引脚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4的2引脚和光电耦合器U5的2引脚都与变压器TR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R2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220V。本专利技术过零检测电路在正弦交流电压接入零时,光电耦合器U4和光电耦合器U4都截止,引起单片机U1的12引脚中断,在光线较暗且有人活动的情况下,单片机U1的1引脚输出高电平,双向可控硅U7被触发,灯泡LAMP点亮,当宝宝睡着后,无人活动,灯泡LAMP熄灭,在需要照明的情况下,灯泡LAMP亮,在宝宝入睡后,灯泡LAMP熄灭,保证了宝宝的睡眠质量,同时节省了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小夜灯的总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灯体内的控制电路的电路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现结合附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智能小夜灯,包括灯体,所述灯体内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光控电路、热释电传感器模块、单片机、过零检测电路、灯泡和触发电路,所述光控电路与单片机连接,热释电传感器模块与单片机连接,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市电,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与触发电路连接,触发电路与灯泡连接,灯泡由市电供电;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光敏电阻LDR1、光电耦合器U4、光电耦合器U5、光耦合器U6、双向可控硅U7和灯泡LAMP,所述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引脚经电阻R8与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源VCC,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光耦合器U6的1引脚连接,光耦合器U6的2引脚接地GND,光耦合器U6的6引脚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光耦合器U6的4引脚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光耦合器U6的4引脚与双向可控硅U7的控制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U7的一阳极连接,双向可控硅U7的另一阳极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U7的一阳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灯泡LAMP的一端连接,灯泡LAMP的另一端接交流电220V,电阻R10的另一端接交流电220V,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21引脚与NPN型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GND,NPN型三极管Q8的基极与NPN型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光敏电阻LDR1的一端连接,光敏电阻LDR1的一端接电源VCC,光敏电阻LDR1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V3的一端连接,电位器RV3的另一端接地GND,电位器RV3的滑动触头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GND,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22引脚接热释电传感器模块,电容C11的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电源VCC,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2引脚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VCC,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2引脚与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GND,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6接电源VCC,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与光电耦合器U4的5引脚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与光电耦合器U5的5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U4的4引脚和光电耦合器U5的4引脚都接地GND,光电耦合器U4的1引脚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R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5的1引脚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4的2引脚和光电耦合器U5的2引脚都与变压器TR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R2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220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小夜灯,包括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内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光控电路、热释电传感器模块、单片机、过零检测电路、灯泡和触发电路,所述光控电路与单片机连接,热释电传感器模块与单片机连接,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市电,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与触发电路连接,触发电路与灯泡连接,灯泡由市电供电;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光敏电阻LDR1、光电耦合器U4、光电耦合器U5、光耦合器U6、双向可控硅U7和灯泡LAMP,所述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引脚经电阻R8与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源VCC,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光耦合器U6的1引脚连接,光耦合器U6的2引脚接地GND,光耦合器U6的6引脚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光耦合器U6的4引脚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光耦合器U6的4引脚与双向可控硅U7的控制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U7的一阳极连接,双向可控硅U7的另一阳极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U7的一阳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灯泡LAMP的一端连接,灯泡LAMP的另一端接交流电220V,电阻R10的另一端接交流电220V,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21引脚与NPN型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GND,NPN型三极管Q8的基极与NPN型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光敏电阻LDR1的一端连接,光敏电阻LDR1的一端接电源VCC,光敏电阻LDR1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V3的一端连接,电位器RV3的另一端接地GND,电位器RV3的滑动触头与电容C11的一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GND,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22引脚接热释电传感器模块,电容C11的一端与NPN型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7的集电极接电源VCC,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2引脚与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VCC,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2引脚与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GND,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6接电源VCC,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与光电耦合器U4的5引脚连接,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与光电耦合器U5的5引脚连接,光电耦合器U4的4引脚和光电耦合器U5的4引脚都接地GND,光电耦合器U4的1引脚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R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5的1引脚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U4的2引脚和光电耦合器U5的2引脚都与变压器TR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R2的初级线圈接交流电220V。...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小夜灯,包括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内包括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光控电路、热释电传感器模块、单片机、过零检测电路、灯泡和触发电路,所述光控电路与单片机连接,热释电传感器模块与单片机连接,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接市电,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与触发电路连接,触发电路与灯泡连接,灯泡由市电供电;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光敏电阻LDR1、光电耦合器U4、光电耦合器U5、光耦合器U6、双向可控硅U7和灯泡LAMP,所述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1引脚经电阻R8与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电源VCC,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光耦合器U6的1引脚连接,光耦合器U6的2引脚接地GND,光耦合器U6的6引脚与电阻R10的一端连接,光耦合器U6的4引脚与电阻R11的一端连接,光耦合器U6的4引脚与双向可控硅U7的控制极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U7的一阳极连接,双向可控硅U7的另一阳极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U7的一阳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2的一端与灯泡LAMP的一端连接,灯泡LAMP的另一端接交流电220V,电阻R10的另一端接交流电220V,型号为AT89C51的单片机U1的21引脚与NPN型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8的发射极接地GND,NPN型三极管Q8的基极与NPN型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NPN型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与光敏电阻LDR1的一端连接,光敏电阻LDR1的一端接电源VCC,光敏电阻LDR1的另一端与电位器RV3的一端连接,电位器RV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洁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海华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