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炳文专利>正文

一种带锁的玻璃门把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708 阅读:4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锁的玻璃门把手,其特征是具有外主把手(AA)、内主把手(BB)、外副把手(CC)、内副把手(DD)以及外主锁(A)、内主锁(B)、外副锁(C)、内副锁(D),其中,外主把手(AA)、内主把手(BB)、外副把手(CC)、内副把手(DD)分别连接外主锁(A)、内主锁(B)、外副锁(C)、内副锁(D),外主锁(A)由锁壳(A1)、抓钩(A2)、抓钩复位弹簧(A3)、拨杆(A4)、带匙锁芯(A5)、同心离合传动件(A6)、限位槽(A7)组成,抓钩(A2)、拨杆(A4)、同心离合传动件(A6)装在带匙锁芯(A5)上,抓钩复位弹簧(A3)的一端固定在锁壳(A1)上,另一端固定的抓钩(A2)上,限位槽(A7)固定在锁壳(A1)上,抓钩(A2)的钩尖在抓钩复位弹簧(A3)的拉动下与限位槽(A7)接触,内主锁(B)由锁壳(B1)、抓钩(B2)、抓钩复位弹簧(B3)、转把(B4)、带转把锁芯(B5)、同心离合传动件(B6)、限位槽(B7)组成,抓钩(B2)、同心离合传动件(B6)装在带转把锁芯(B5)上,抓钩复位弹簧(B3)的一端固定在锁壳(B1)上,另一端固定在抓钩(B2)上,限位槽(B7)固定在锁壳(B1)上,抓钩(B2)的钩尖在抓钩复位弹簧(B3)的拉动下与限位槽(B7)接触;外副锁(C)和内副锁(D)分别由锁壳(1)、带凹位锁舌(2)、齿轮(3)、带转把锁芯(4)、同心离合传动件(5)、限位导轨(6)、转把(7)组成,带凹位锁舌(2)上具有传动齿(8),齿轮(3)、同心离合传动件(5)装在带转把锁芯(4)上,限位导轨(6)固定在锁壳(1)上,带凹位锁舌(2)装在限位导轨(6)上,带凹位锁舌(2)通过传动齿(8)与齿轮(3)连接,外副锁(C)与内副锁(D)的部件的位置方向相反;外主锁(A)通过同心离合传动件(A6)、(B6)与内主锁(B)连接,外副锁(C)通过同心离合传动件(5)与内副锁(D)连接。(*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锁的玻璃门把手,适用于任何玻璃门,特别是推拉玻璃门及平开玻璃门。目前使用的玻璃门把手,都没有附设门锁,大多是采用地锁,通过锁舌与地上的凹位配合而达到锁止玻璃门的目的,但这些玻璃门锁都存在结构复杂、工作不可靠、操作不方便的缺点;也有采用铁链或自行车链锁来锁止玻璃门,既不美观,也不可靠,还会损坏玻璃门的表面,不适宜广泛应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锁的玻璃门把手,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主要具有外主把手、内主把手、外副把手、内副把手以及外主锁、内主锁、外副锁、内副锁,其中,外主把手、内主把手、外副把手、内副把手分别连接外主锁、内主锁、外副锁、内副锁,外主锁由锁壳、抓钩、抓钩复位弹簧、拨杆、带匙锁芯、同心离合传动件、限位槽组成,抓钩、拨杆、同心离合传动件装在带匙锁芯上,抓钩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锁壳上,另一端固定的抓钩上,限位槽固定在锁壳上,抓钩的钩尖在抓钩复位弹簧的拉动下与限位槽接触,内主锁由锁壳、抓钩、抓钩复位弹簧、带转把锁芯、同心离合传动件、限位槽组成,抓钩、拨杆、同心离合传动件装在带转把锁芯上,抓钩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锁壳上,另一端固定的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炳文
申请(专利权)人:吴炳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