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及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690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30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声器,包括壳体以及发声单元,发声单元包括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振膜的前侧与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腔,振膜的背侧与磁路系统的导磁轭之间的空间形成后腔,该发声器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吸音部件,所述吸音部件包括围成填充区域的围合壁,以及填充在所述填充区域内的吸音材料,所述围合壁具有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上设置有透气封装件,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前腔与吸音部件的第一气流通道、以及连通所述后腔与吸音部件的第二气流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声器振膜振动时可以借由吸音部件调整前腔与后腔的气压,如此增加了前腔与后腔空间的压缩比,使振膜的振幅及灵敏度的得以增大,从而提升了声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器及耳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产品
,特别涉及一种发声器及耳机。
技术介绍
发声器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器件,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音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由于要适应便携设备的轻量化、小型化,需要应用到在小型声学产品中(如耳机)的发声器通常都设计得非常小巧,由于内部空间受限发声器的前腔及后腔均比较小。而小体积的腔体限制振膜的振幅和灵敏度,从而影响发声器的声学性能。此外,为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发声器在与前腔连通的声孔处安装了防尘细孔(或细网)。如此,振膜振动时,前腔空间较小,其瞬时气压大,而防尘细网的设置会导致气流流通受阻较大,从而影响产品振幅和灵敏度,造成失真,进一步地对发声器的声学性能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声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小体积声腔限制振膜的振幅和灵敏度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声器,包括壳体以及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的前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腔,所述振膜的背侧与所述磁路系统的导磁轭之间的空间形成后腔,所述发声器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吸音部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器,包括壳体以及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的前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腔,所述振膜的背侧与所述磁路系统的导磁轭之间的空间形成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吸音部件,所述吸音部件包括围成填充区域的围合壁,以及填充在所述填充区域内的吸音材料,所述围合壁具有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上设置有透气封装件,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前腔与吸音部件的第一气流通道、以及连通所述后腔与吸音部件的第二气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器,包括壳体以及发声单元,所述发声单元包括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所述振膜的前侧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空间形成前腔,所述振膜的背侧与所述磁路系统的导磁轭之间的空间形成后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吸音部件,所述吸音部件包括围成填充区域的围合壁,以及填充在所述填充区域内的吸音材料,所述围合壁具有开口部,在所述开口部上设置有透气封装件,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连通所述前腔与吸音部件的第一气流通道、以及连通所述后腔与吸音部件的第二气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部件设置为环状并沿所述导磁轭的周向延伸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均设置为沿所述振膜的周向延伸而呈狭孔状,且所述第一气流通道与第二气流通道均位于所述吸音部件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部件、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分别设置有2个,并关于所述振膜的中心对称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增强付扬帆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