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让手机LOGO发光的导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656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30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导光膜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让手机LOGO发光的导光膜,粘贴单元、出光单元和导光单元,所述粘贴单元连接于所述导光单元的一端,所述出光单元连接于所述导光单元的另一端;所述粘贴单元设有用于导入手机灯光的入光孔,所述出光单元开设有出光孔,所述入光孔与所述出光孔不重叠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把手机内部的灯光导至照亮位于手机壳的LOGO,从而增加人们对于手机LOGO的关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让手机LOGO发光的导光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导光膜
,尤其是指一种让手机LOGO发光的导光膜。
技术介绍
现有智能手机的导光膜,主要作用于照亮TP透光图案区,让用户可以看清按键字符并准确触摸。因此,导光膜为智能手机不可或缺的部件。手机LOGO是人们用以识别手机属于哪个企业的重要标志。但是很多手机的LOGO仅仅设计在手机正面TP顶部或者手机背面壳,并没有任何其他的功能。这无疑会让人们减少对于手机LOGO的关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让手机LOGO发光的导光膜,使用手机的灯点亮手机LOGO,从而增大人们对于手机LOGO的关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让手机LOGO发光的导光膜,包括粘贴单元,用于连接手机;出光单元,用于把手机的灯光导出并点亮手机LOGO;导光单元,用于引导手机的灯光,手机的灯光经由导光单元反射和折射后输送至所述出光单元;所述粘贴单元连接于所述导光单元的一端,所述出光单元连接于所述导光单元的另一端;所述粘贴单元设有用于导入手机灯光的入光孔,所述出光单元开设有出光孔,所述入光孔与所述出光孔不重叠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导光单元包括依次叠设的反射层、导光层和遮光层,所述反射层设有与所述入光孔连通的第一导光孔,所述遮光层设有用于显露所述出光单元的第二导光孔;所述反射层设有用于使光线发生全反射或者漫反射的导光面。进一步的,所述导光层设有微结构网点区,所述第二导光孔点区遮盖所述微结构网点区。进一步的,所述导光面遮盖所述入光孔。进一步的,所述出光单元与所述粘贴单元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手机灯光雾化的雾化层。进一步的,所述出光单元包括用于与手机外壳连接的粘贴层,所述出光孔设置于所述粘贴层。进一步的,所述粘贴单元远离所述导光单元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保护手机灯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有与所述入光孔连通的进光孔。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层为泡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把本专利技术设置在手机内部,且把手机内部的灯容设于入光孔,让出光孔对准手机的LOGO,加上对应的手机APP来控制灯的开闭。当需要点亮LOGO时,灯打开,灯发出的光经出光孔进入导光单元,然后由导光单元把该光引导至出光单元,光离开出光单元以后直接照亮手机的LOGO,从而让手机LOGO发光,使得手机LOGO更具趣味性,从而吸引人的注意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1—粘贴单元,2—出光单元,3—导光单元,4—雾化层,5—缓冲层,11—入光孔,21—出光孔,22—粘贴层,31—反射层,32—导光层,33—遮光层,311—第一导光孔,321—导光面,322—微结构网点区,331—第二导光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让手机LOGO发光的导光膜,包括粘贴单元1,用于连接手机的灯;出光单元2,用于把手机的灯光导出点亮手机LOGO;导光单元3,用于引导手机的灯光经反射和折射后输送至所述出光单元2;所述粘贴单元1连接于所述导光单元3的一端,所述出光单元2连接于所述导光单元3的另一端;所述粘贴单元1设有用于导入手机灯光的入光孔11,所述出光单元2开设有出光孔21,所述入光孔11与所述出光孔21不重叠设置。把本专利技术设置在手机内部,且把手机内部的灯容设于入光孔11,让出光孔21对准手机的LOGO,并在该手机安装对应的APP来控制灯的开闭。当需要点亮LOGO时,灯打开,灯发出的光经出光孔21进入导光单元3,然后由导光单元3把该光引导至出光单元2,光离开出光单元2以后直接照亮手机的LOGO,从而让手机LOGO发光,使得手机LOGO更具趣味性,从而吸引人的注意力。由于手机的灯的颜色是可变的,因此使用者可使用手机APP控制灯光的颜色和强弱,从而让手机LOGO在不同灯光的照射下散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让手机LOGO更具观赏性。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单元3包括依次叠设的反射层31、导光层32和遮光层33,所述反射层31设有与所述入光孔11连通的第一导光孔311,所述遮光层33设有用于显露所述出光单元2的第二导光孔331;所述反射层31设有用于使光线发生全反射或者漫反射的导光面321。当灯光射至导光面321时,根据灯光射至导光面321的位置不同,灯光会发生漫反射或者全反射而进入导光层32内部,然后在导光层32内部发生多次折射和反射后到达第二导光孔331。导光面321的设置,用于让更多的光线能够进入导光层32内部,从而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导光层32设有微结构网点区322,所述第二导光孔331遮盖所述微结构网点区322,具体为所述微结构网点区322位于导光层32与第二导光孔331的连接处。微结构网点区322由多个大小相同、形状为半球状的散光件构成,这些散光件的分布为随机分布,其目的在于把经过导光层32引导的灯光进行散射或者全反射,从而让灯光照射至手机LOGO时不会因强度过大而刺痛人的眼睛。优选的,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导光面321遮盖所述入光孔11,让尽可能多的灯光照在导光面321的作用下进入导光层32,从而提升了光的利用率。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光单元2与所述粘贴单元1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手机灯光均匀雾化的雾化层4。若直接把灯光不经雾化层4照射至手机LOGO时,人看上去只会看到灯光由一个光点发散出来,视觉效果不好。而把灯光经雾化层4雾化处理后,使得灯光变得均匀,从而让灯光照射至手机LOGO时,手机LOGO发出的光由一个光点变成一片发光区域,从而提高了目视观赏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光单元2包括用于与手机外壳连接的粘贴层,所述出光孔21设置于所述粘贴层。粘贴层的作用,用于粘贴手机的壳体,从而保证本专利技术不会掉落,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可靠性。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粘贴单元1远离所述导光单元3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保护手机灯的缓冲层5,所述缓冲层5设有与所述入光孔11连通的进光孔;优选的,所述缓冲层5为泡棉。粘贴单元1与缓冲层5均包裹于手机的灯,既能够防止光能的散失,又能够保护灯。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粘贴单元1、粘贴层以及导光层32均为双面胶层,用以保证本专利技术个部件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导光层32由PC材质制成,具有良好的导光性,从而保证了灯光在导光层32内进行发射和折射时不会有过多的损耗。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让手机LOGO发光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贴单元,用于连接手机;出光单元,用于把手机的灯光导出并点亮手机LOGO;导光单元,用于引导手机的灯光,手机的灯光经由导光单元反射和折射后输送至所述出光单元;所述粘贴单元连接于所述导光单元的一端,所述出光单元连接于所述导光单元的另一端;所述粘贴单元设有用于导入手机灯光的入光孔,所述出光单元开设有出光孔,所述入光孔与所述出光孔不重叠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让手机LOGO发光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贴单元,用于连接手机;出光单元,用于把手机的灯光导出并点亮手机LOGO;导光单元,用于引导手机的灯光,手机的灯光经由导光单元反射和折射后输送至所述出光单元;所述粘贴单元连接于所述导光单元的一端,所述出光单元连接于所述导光单元的另一端;所述粘贴单元设有用于导入手机灯光的入光孔,所述出光单元开设有出光孔,所述入光孔与所述出光孔不重叠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让手机LOGO发光的导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单元包括依次叠设的反射层、导光层和遮光层,所述反射层设有与所述入光孔连通的第一导光孔,所述遮光层设有用于显露所述出光单元的第二导光孔;所述反射层设有用于使光线发生全反射或者漫反射的导光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让手机LOGO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钜欣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