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410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温湿度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固定孔、安装孔、真空吸盘、螺纹、安装板、控制检测中枢;其特征在于:上壳体为圆形状;下壳体设置在上壳体的下侧,且下壳体与上壳体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真空吸盘设置在下壳体的内部,且真空吸盘与下壳体通过螺纹啮合相连接;安装板设置在下壳体的上侧,且安装板与下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控制检测中枢设置在安装板的上侧,且控制检测中枢与安装板通过螺丝拧紧固定方式相连接;通过以上结构的改进,该温湿度传感器具有安装方式多样化,可以保持墙体完整,安装美观的,维修简便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温湿度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
技术介绍
温湿度传感器是智能传感器配置温湿度一体传感元件,采集环境的温湿度,通过无线方式上传数据的一款无线传感器网络产品,温湿度传感器的应用广泛,主要包括气象、仓储、冷藏、冰柜、恒温恒湿生产车间、办工场所、环境气象、医疗、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料仓储、医药、养殖、农业等环境的温湿度监测,广泛用于等领域特定场所的温湿度监测,但是现有的温湿度传感器有以下极端不足:1.温湿度传感器固定方式单一,且固定使需要螺栓或或螺丝等进行固定,使墙体破损不够美观;2.温湿度传感器维修够方便,壳体打开需要专用工具。如上述中提出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并通过该新型智能温湿度传感器达到解决上述提及的问题及不足,使之能更具有实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温湿度传感器固定方式单一,且固定使需要螺栓或或螺丝等进行固定,使墙体破损不够美观,温湿度传感器维修够方便,壳体打开需要专用工具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固定孔、安装孔、真空吸盘、螺纹、工作指示灯、报警灯、蜂鸣器、显示屏、通风孔、安装板、控制检测中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为圆形状;所述下壳体设置在上壳体的下侧,且下壳体与上壳体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孔设置在下壳体的侧部,且固定孔与下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安装孔设置在下壳体的下侧,且安装孔与下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真空吸盘设置在下壳体的内部,且真空吸盘与下壳体通过螺纹啮合相连接;所述工作指示灯设置在上壳体的上部,且工作指示灯与上壳体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报警灯设置在上壳体的上部,且报警灯与上壳体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所述蜂鸣器设置在上壳体的上部,且蜂鸣器与上壳体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所述显示屏设置在上壳体的上部,且显示屏与上壳体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所述通风孔设置在上壳体的侧部,且通风孔与上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安装板设置在下壳体的上侧,且安装板与下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控制检测中枢设置在安装板的上侧,且控制检测中枢与安装板通过螺丝拧紧固定方式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壳体与下壳体的侧部均设置有两处凹槽,且固定孔设置在该所述凹槽内。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真空吸盘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带有螺纹的塑料柱,后部为真空吸盘,该所述塑料柱与安装孔通过啮合方式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安装孔及真空吸盘均设置有三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所述通风孔在上壳体的前后两侧均有设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工作指示灯、报警灯、蜂鸣器、显示屏均与安装板通过卡合及粘贴的方式相连接,且工作指示灯、报警灯、蜂鸣器及显示屏均与控制检测中枢通过电性方式相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通过设置固定孔及三处装配孔与三处真空吸盘,使该温湿度传感器安装方式多样,且可以不破损墙体进行安装。2、本技术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通过设置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使该装置打开及维修更加方便。3、本技术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在上壳体及下壳体两侧设置凹槽,在通过螺丝安装该温湿度传感器时更加美观。4、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安装方式多样化,维修简便、安装美观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上壳体1、下壳体2、固定孔3、安装孔4、真空吸盘5、螺纹6、工作指示灯7、报警灯8、蜂鸣器9、显示屏10、通风孔11、安装板201、控制检测中枢2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固定孔3、安装孔4、真空吸盘5、螺纹6、工作指示灯7、报警灯8、蜂鸣器9、显示屏10、通风孔11、安装板201、控制检测中枢202;上壳体1为圆形状;下壳体2设置在上壳体1的下侧,且下壳体2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固定孔3设置在下壳体2的侧部,且固定孔3与下壳体2为一体式结构;安装孔4设置在下壳体2的下侧,且安装孔4与下壳体2为一体式结构;真空吸盘5设置在下壳体2的内部,且真空吸盘5与下壳体2通过螺纹6啮合相连接;工作指示灯7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部,且工作指示灯7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报警灯8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部,且报警灯8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蜂鸣器9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部,且蜂鸣器9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显示屏10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部,且显示屏10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通风孔11设置在上壳体1的侧部,且通风孔11与上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安装板201设置在下壳体2的上侧,且安装板201与下壳体2为一体式结构;控制检测中枢202设置在安装板201的上侧,且控制检测中枢202与安装板201通过螺丝拧紧固定方式相连接。具体的,壳体1与下壳体2的侧部均设置有两处凹槽,且固定孔3设置在该凹槽内,用于螺丝安装时,隐藏螺丝使其整体更加美观。具体的,真空吸盘5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为带有螺纹的塑料柱,后部为真空吸盘,该塑料柱与安装孔4通过啮合方式相连接,使该温湿度传感器的固定装置为可拆式结构。具体的,安装孔4及真空吸盘5均设置有三处,该温湿度传感器在安装时更加稳定,且由于设置有三处真空吸盘5当一处失压时,仍能保持该温湿度传感器不摔落。具体的,通风孔11在上壳体1的前后两侧均有设置,通过两处通风孔,保证了其检测元件的检测准确性及良好的散热性。具体的,工作指示灯7、报警灯8、蜂鸣器9、显示屏10均与安装板201通过卡合及粘贴的方式相连接,且工作指示灯7、报警灯8、蜂鸣器9及显示屏10均与控制检测中枢202通过电性方式相连接。具体使用方法与作用:使用该装置时,通过真空吸盘5将该温湿度传感器固定于墙体上,当墙体无法使用真空吸盘5进行固定时,可通过固定孔3使用螺丝将该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固定,当该装置固定住后,该温湿度传感器处于工作状态时,工作指示灯7亮起,控制检测中枢202通过通风孔11检测空气中的湿度及温度,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显示屏10进行温度及湿度的显示,当温度或适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报警灯8及蜂鸣器9可以进行声光报警;通过控制检测中枢202,实时监测房内的温度及湿度,并将实时温度及湿度向控制单位反馈,方便进行能源管理。综上所述:该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固定孔(3)、安装孔(4)、真空吸盘(5)、螺纹(6)、工作指示灯(7)、报警灯(8)、蜂鸣器(9)、显示屏(10)、通风孔(11)、安装板(201)、控制检测中枢(2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为圆形状;所述下壳体(2)设置在上壳体(1)的下侧,且下壳体(2)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孔(3)设置在下壳体(2)的侧部,且固定孔(3)与下壳体(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安装孔(4)设置在下壳体(2)的下侧,且安装孔(4)与下壳体(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真空吸盘(5)设置在下壳体(2)的内部,且真空吸盘(5)与下壳体(2)通过螺纹(6)啮合相连接;所述工作指示灯(7)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部,且工作指示灯(7)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报警灯(8)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部,且报警灯(8)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所述蜂鸣器(9)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部,且蜂鸣器(9)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所述显示屏(10)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部,且显示屏(10)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所述通风孔(11)设置在上壳体(1)的侧部,且通风孔(11)与上壳体(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安装板(201)设置在下壳体(2)的上侧,且安装板(201)与下壳体(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控制检测中枢(202)设置在安装板(201)的上侧,且控制检测中枢(202)与安装板(201)通过螺丝拧紧固定方式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温湿度传感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固定孔(3)、安装孔(4)、真空吸盘(5)、螺纹(6)、工作指示灯(7)、报警灯(8)、蜂鸣器(9)、显示屏(10)、通风孔(11)、安装板(201)、控制检测中枢(2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为圆形状;所述下壳体(2)设置在上壳体(1)的下侧,且下壳体(2)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固定孔(3)设置在下壳体(2)的侧部,且固定孔(3)与下壳体(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安装孔(4)设置在下壳体(2)的下侧,且安装孔(4)与下壳体(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真空吸盘(5)设置在下壳体(2)的内部,且真空吸盘(5)与下壳体(2)通过螺纹(6)啮合相连接;所述工作指示灯(7)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部,且工作指示灯(7)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报警灯(8)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部,且报警灯(8)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所述蜂鸣器(9)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部,且蜂鸣器(9)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所述显示屏(10)设置在上壳体(1)的上部,且显示屏(10)与上壳体(1)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所述通风孔(11)设置在上壳体(1)的侧部,且通风孔(1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红军王廷辉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师范学院金红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