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水自补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4289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水自补给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杆,缓冲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换热水箱,所述换热水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护框,换热水箱的两侧且位于保护框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水自补给技术领域。该循环水自补给装置,通过浮力来给装置及时的自动加水,使得装置在没有人工的情况下能正常的工作,节省了很多的人力,降低了该装置的使用成本,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两个加水箱同时加水,提高了该装置的加水的速度,同时也大大的增加了装置的储水量,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好的缓冲减震效果,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水自补给装置
本技术涉及循环水自补给
,具体为一种循环水自补给装置。
技术介绍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例如地面的水分被太阳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水在地球的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而地球中的水多数存在于大气层、地面、地底、湖泊、河流及海洋中,在工业中循环水自补给换热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装置,现有的水循环自补给装置还不是很成熟,没有人工的情况下不能正常的工作,使用成本高,工作效率低。传统的水循环自补给装置,没有通过浮力的方式来给装置及时的自动加水,使得装置在没有人工的情况下不能正常的工作,浪费了很多的人力,增加了该装置的使用成本,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工作效率,没有通过两个加水箱同时加水,降低了该装置的加水的速度,同时也大大的降低了装置的储水量,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缓冲减震效果,使得装置的结构不是很稳定,缩短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循环水自补给装置,解决了水循环自补给装置没有通过浮力的方式来给装置及时自动加水,使用成本高,加水效率低,结构不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水自补给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杆(2),所述缓冲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换热水箱(3),所述换热水箱(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护框(24),所述换热水箱(3)的两侧且位于保护框(2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并且第一弹簧(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6),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弹簧(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块(7),所述转动板(6)底部的中部开设有与转动块(7)相配合使用的圆弧槽(8),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且位于转动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正极铜块(9),所述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水自补给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杆(2),所述缓冲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换热水箱(3),所述换热水箱(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保护框(24),所述换热水箱(3)的两侧且位于保护框(2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并且第一弹簧(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6),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弹簧(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块(7),所述转动板(6)底部的中部开设有与转动块(7)相配合使用的圆弧槽(8),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且位于转动块(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正极铜块(9),所述转动板(6)的底部且位于圆弧槽(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正极铜块(9)相配合使用的负极铜块(10),所述换热水箱(3)的两侧均贯穿有升降杆(11),并且升降杆(11)延伸至换热水箱(3)内腔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悬浮板(12),所述升降杆(11)延伸至换热水箱(3)外部的一端贯穿保护框(24)并延伸至保护框(24)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水自补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水箱(3)顶部的两侧均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深恒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