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观景建筑及其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367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下观景建筑及其建造方法,属于水下建筑技术领域,该水下观景建筑的建造工期短,造价低,而且建造规模不受限制。该水下观景建筑包括多个沿横向依次首尾对接的分建筑体,所述分建筑体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分建筑体浮力的压载装置;所述分建筑体面向与其相邻分建筑体的一侧设有门,相邻两个所述分建筑体的对接处设有止水件,所述分建筑体顶部设有用于通向所述分建筑体内部的通道。

Underwater Scenic Architecture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underwater sightseeing building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underwater building. The underwater sightseeing building has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low cost and unlimited construction scale. The underwater sightseeing building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sub-buildings which are butted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in turn along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The sub-building is provided with a ballast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buoyancy of the sub-building; the sub-building is facing one side of its adjacent sub-building, and the butt of the adjacent two sub-buildings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stop, and the top of the sub-building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stop for access to the sub-building. The passage of the s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观景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观景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观光旅游逐渐向水下和太空发展,目前已有美国、以色列、阿联酋迪拜和土耳其等国家先后建起海底宾馆,供人们欣赏和享受水下世界风光。这种水下观景建筑建造时通常需要预先在海湾上筑坝,然后将坝内的海水抽干,再像陆地建筑一样施工,施工完成后再把海水放进来,施工造价高且费时费力。为了克服水下观景建筑建造时存在的上述不足,中国专利CN102251685A公开了一种水下人居构筑物,其为可移动构筑物,在陆上进行整体建造,完成后吊放至水中安装,省去了在水下施工的麻烦。然而,这种水下观景建筑在水下安装时需进行吊放施工,受吊放施工限制,其整体建造规模很难扩大,而且整体吊放时也存在一定的施工风险。因而,如何提供一种建造工期短、造价低且建造规模不受限制的水下观景建筑,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水下观景建筑及其建造方法,该水下观景建筑的建造工期短,造价低,而且建造规模不受限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观景建筑,包括多个沿横向依次首尾对接的分建筑体,所述分建筑体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分建筑体浮力的压载装置;所述分建筑体面向与其相邻分建筑体的一侧设有门,相邻两个所述分建筑体的对接处设有止水件,所述分建筑体顶部设有用于通向所述分建筑体内部的通道。作为优选,每两两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建筑体之间均设有第一对接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对接导向组件包括托座和挂接于所述托座的挂件,所述托座和挂件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建筑体。作为优选,所述托座连接于两个相邻所述分建筑体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分建筑体的尾端,所述挂件连接于两个相邻所述分建筑体中位于后方的所述分建筑体的首端。作为优选,每两两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建筑体之间设有第二对接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对接导向组件包括导槽和与所述导槽相匹配的导梁,所述导槽和导梁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建筑体的顶部。作为优选,所述导槽连接于两个相邻所述分建筑体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分建筑体的尾端,所述导梁连接于两个相邻所述分建筑体中位于后方的所述分建筑体的首端。作为优选,所述分建筑体的底部设有注浆囊袋,所述注浆囊袋连接有注浆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水下观景建筑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预定建造位置铺设水下基床;将所述分建筑体运至预定建造位置,并沉放至所述水下基床上,沉放时,通过所述压载装置调节所述分建筑体的浮力;利用千斤顶拉合相邻两个所述分建筑体进行对接,对接处通过所述止水件临时止水,排出相邻两个所述分建筑体之间结合腔内的水,并对对接处进行焊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另外一种水下观景建筑的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预定建造位置设置用于支撑所述分建筑体底部的支撑装置,将所述分建筑体运至预定建造位置,并沉放至所述支撑装置上,沉放时,通过所述压载装置调节所述分建筑体的浮力;通过所述注浆管向所述注浆囊袋注入胶凝材料,胶凝材料凝固后撤出所述支撑装置;利用千斤顶拉合相邻两个所述分建筑体进行对接,对接处通过所述止水件临时止水,排出相邻两个所述分建筑体之间结合腔内的水,并对对接处进行焊接。作为优选,所述分建筑体沉放前,还包括在所述分建筑体的首端安装所述挂件、尾端安装所述托座的步骤,在所述分建筑体沉放时,使后沉放的所述分建筑体的挂件挂接于与其相邻的先沉放的所述分建筑体的托座上。作为优选,所述分建筑体沉放前,还包括在所述分建筑体的首端安装所述导梁、尾端安装所述导槽的步骤,在所述分建筑体沉放时,使后沉放的所述分建筑体的导梁卡入与其相邻的先沉放的所述分建筑体的导槽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观景建筑为分体式装配结构,每个分建筑体可单独预制,预制后通过压载装置调节其浮力使之沉至水底,其建造规模可通过增加分建筑体个数的方式进行扩大,不受吊装限制;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观景建筑,其建造施工时无需筑坝,施工操作简单,施工工期短,且造价低,有利于水下游览观光业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观景建筑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下观景建筑的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建筑体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建筑体的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建筑体的仰视图;以上各图中:1、分建筑体;11、底板;2、止水件;3、第一对接导向组件;31、托座;32、挂件;4、第二对接导向组件;41、导槽;42、导梁;5、注浆囊袋;6、压载装置;7、通道;8、门;9、注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横向是指图1中的水平方向,纵向是指图2中的竖直方向;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水下观景建筑,包括多个沿横向依次首尾对接的分建筑体1,分建筑体1设有用于调节分建筑体1浮力的压载装置6;分建筑体1面向与其相邻分建筑体1的一侧设有门8,相邻两个分建筑体1的对接处设有止水件2,分建筑体1顶部设有用于通向分建筑体1内部的通道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分建筑体1为钢结构,其侧壁镶有用于观光的玻璃,其设置的压载装置6为本领域常用的压载装置,包括压载水箱,压载水箱设有注水管和排水管,注水管和排水管设有水泵和闸阀。此外,分建筑体1的内部还设有发电机、通讯系统、管路系统和测量定位系统等用于满足居住或观光需要的辅助设置。上述水下观景建筑为分体式装配结构,每个分建筑体1可单独预制,预制后通过压载装置6调节其浮力使之沉至水底,各个分建筑体1可逐一依次沉放,其建造规模可通过增加分建筑体1个数的方式进行扩大,不受吊装限制。上述水下观景建筑中,分建筑体1沉放后使其顶部露出水面,通过设置的通道7可进入分建筑体1中,相邻两个分建筑体1之间通过止水件2实现止水,止水后可通过焊接等方式进行对接连接,保证连接处永久止水,止水后,通过设置的门8可使相邻两分建筑体1相互连通为整体,以便于居住、观光等。为了便于相邻两个分建筑体1之间的对接,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两两相邻的两个分建筑体1之间均设有第一对接导向组件3,第一对接导向组件3包括托座31和挂接于托座31的挂件32,托座31和挂件32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分建筑体1。对接时,通过使挂件32挂接于托座31的方式,能够保证相邻两个分建筑体1在横向上准确对接。作为一种优选,本实施例中,托座31连接于两个相邻分建筑体1中位于前方的分建筑体1的尾端,挂件32连接于两个相邻分建筑体1中位于后方的分建筑体1的首端,以便于在沉放后方的分建筑体1时能够使挂件32直接挂接于托座31上,保证沉放和对接的准确度。需要说明的是,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下观景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横向依次首尾对接的分建筑体(1),所述分建筑体(1)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分建筑体(1)浮力的压载装置(6);所述分建筑体(1)面向与其相邻分建筑体(1)的一侧设有门(8),相邻两个所述分建筑体(1)的对接处设有止水件(2),所述分建筑体(1)顶部设有用于通向所述分建筑体(1)内部的通道(7)。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观景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横向依次首尾对接的分建筑体(1),所述分建筑体(1)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分建筑体(1)浮力的压载装置(6);所述分建筑体(1)面向与其相邻分建筑体(1)的一侧设有门(8),相邻两个所述分建筑体(1)的对接处设有止水件(2),所述分建筑体(1)顶部设有用于通向所述分建筑体(1)内部的通道(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观景建筑,其特征在于:每两两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建筑体(1)之间均设有第一对接导向组件(3),所述第一对接导向组件(3)包括托座(31)和挂接于所述托座(31)的挂件(32),所述托座(31)和挂件(32)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建筑体(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下观景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座(31)连接于两个相邻所述分建筑体(1)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分建筑体(1)的尾端,所述挂件(32)连接于两个相邻所述分建筑体(1)中位于后方的所述分建筑体(1)的首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观景建筑,其特征在于:每两两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建筑体(1)之间设有第二对接导向组件(4),所述第二对接导向组件(4)包括导槽(41)和与所述导槽(41)相匹配的导梁(42),所述导槽(41)和导梁(42)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建筑体(1)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观景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41)连接于两个相邻所述分建筑体(1)中位于前方的所述分建筑体(1)的尾端,所述导梁(42)连接于两个相邻所述分建筑体(1)中位于后方的所述分建筑体(1)的首端。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水下观景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建筑体(1)的底部设有注浆囊袋(5),所述注浆囊袋(5)连接有注浆管(9)。7.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暴刘德进付大伟曲俐俐毛潮钢毛伊伦郭炳川殷艺霖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