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春梅专利>正文

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3623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壁面安装线轮,所述线轮上套装圆管,所述线轮上且靠近下端处套装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基座上壁面且位于线轮一侧安装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侧壁面且靠近上端处开有通口,所述通口内安装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且位于安装板一侧套装第一带轮。本发明专利技术改用双轮斜面接触式离合器后,因接触点在二个轮子的边缘,且接触面小,如果经过长时间运行,二个轮子接触面同时磨损(二个轮子接触面采用焊接耐磨损材料),因磨损面同一平面上所以不会发生凹凸不平现象,不会造成难以分离的情况出现,也就不会出现旧方案中编织机不停机而继续生产大量不良品。

A Knitting Machine Stop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raiding machine shutdown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wire wheel mounted on the upper wall of the base, a circular tube mounted on the wire wheel, a first conical gear mounted on the wire wheel and near the lower end, a mounting plate mounted on the upper wall of the base and on one side of the wire wheel, an opening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mounting plate and near the upper end, and a first rotating rod mounted inside the opening. The first pulley is fitted on the first rotating rod and on one side of the mounting plate. Since the contact point is on the edge of two wheels and the contact surface is small, the contact surface of two wheels will wear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act surface of two wheels is welded wear-resistant material) after a long time operation, and the concave and convex phenomena will not occur on the same plane of the wear surface, which will not result in the difficult separation and will not occur. In the old scheme, the knitting machine continued to produce a large number of defective products without shutting dow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纤维固化管的生产制造领域,特别是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
技术介绍
原有编织机停机装置采用手动的圆柱销插入离合器片来正常运行。圆柱销插入后,编织机正常运转。当编织中出现断线等情况时,须由操作员手动拔出圆柱销后,编织机停止运转,现有停机开关是采用圆柱销插入式,断线等情况处理完毕后,需人工按压手柄来推动圆柱销插入离合器片后才能正常运行继续生产。因离合器片不太可能刚好停在和插入销同一位置,所以只能通过手摇来改变离合器片方向来对准圆柱销后才能插入正常运行,这样操作方式既浪费时间,又费很大力气,停机开关采用圆柱销插入式来达到分合的效果,在使用半年左右时间后,圆柱销表面跟离合器片(皮带轮)接触面处经常磨损后出现凹槽,所以插入部分很难拔出,单靠弹簧的力量无法使编织机自动停下来。一旦编织机不能自动停下,编织机在断线缺线的情况下还在运行,继续编织出来的产品就成为残次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壁面安装线轮,所述线轮上套装圆管,所述线轮上且靠近下端处套装第一锥形齿轮,所述基座上壁面且位于线轮一侧安装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侧壁面且靠近上端处开有通口,所述通口内安装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且位于安装板一侧套装第一带轮,所述第一转动杆上且位于安装板另一侧套装第一斜面轮,所述安装板侧壁面且靠近下端处安装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套装第二带轮,所述基座上壁面且位于安装板一侧安装滑轨,所述滑轨上安装移动小车,所述移动小车上壁面安装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面安装托板,所述托板上壁面安装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内安装驱动端为水平方向的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驱动端安装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上安装第二斜面轮,所述托板上壁面且位于第二斜面轮两侧安装一对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安装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侧壁面开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限位螺钉。优选的,所述基座上壁面且位于滑轨一侧安装推杆安装座,所述推杆安装座内安装伸缩端为水平方向的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伸缩端与移动小车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连接皮带。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套装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一端面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弹簧,所述弹簧上连接连板,所述连板与第三转动杆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线轮上且位于圆管下方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改用双轮斜面接触式离合器后,因接触点在二个轮子的边缘,且接触面小,如果经过长时间运行,二个轮子接触面同时磨损(二个轮子接触面采用焊接耐磨损材料),因磨损面同一平面上所以不会发生凹凸不平现象,不会造成难以分离的情况出现,也就不会出现旧方案中编织机不停机而继续生产大量不良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的右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的左视剖面图;图中,1-基座;2-线轮;3-圆管;4-第一锥形齿轮;5-安装板;6-第一转动杆;7-第一带轮;8-第一斜面轮;9-第二转动杆;10-第二带轮;11-滑轨;12-移动小车;13-支撑杆;14-托板;15-电机安装座;16-旋转电机;17-第三转动杆;18-第二斜面轮;19-安装杆;20-连接板;21-限位螺钉;22-推杆安装座;23-电动推杆;24-皮带;25-第二锥形齿轮;26-弹簧;27-连板;28-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対重要性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壁面安装线轮2,所述线轮2上套装圆管3,所述线轮2上且靠近下端处套装第一锥形齿轮4,所述基座1上壁面且位于线轮2一侧安装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侧壁面且靠近上端处开有通口,所述通口内安装第一转动杆6,所述第一转动杆6上且位于安装板5一侧套装第一带轮7,所述第一转动杆6上且位于安装板5另一侧套装第一斜面轮8,所述安装板5侧壁面且靠近下端处安装第二转动杆9,所述第二转动杆9上套装第二带轮10,所述基座1上壁面且位于安装板5一侧安装滑轨11,所述滑轨11上安装移动小车12,所述移动小车12上壁面安装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上端面安装托板14,所述托板14上壁面安装电机安装座15,所述电机安装座15内安装驱动端为水平方向的旋转电机16,所述旋转电机16驱动端安装第三转动杆17,所述第三转动杆17上安装第二斜面轮18,所述托板14上壁面且位于第二斜面轮18两侧安装一对安装杆19,所述安装杆19上安装连接板20,所述连接板20侧壁面开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限位螺钉21;所述基座1上壁面且位于滑轨11一侧安装推杆安装座22,所述推杆安装座22内安装伸缩端为水平方向的电动推杆23,所述电动推杆23伸缩端与移动小车12相连接;所述第一带轮7与第二带轮10之间连接皮带24;所述第二转动杆9上套装第二锥形齿轮25,所述第一锥形齿轮4与第二锥形齿轮25相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杆6一端面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弹簧26,所述弹簧26上连接连板27,所述连板27与第三转动杆17相连接;所述线轮2上且位于圆管3下方安装压力传感器28。具体使用时:在本装置空闲处安装可编程系列控制器、2台电机驱动器,将该型号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2台电机驱动器和压力传感器的输入端连接,本领域人员在将2台电机驱动器通过导线分别与旋转电机和电动推杆的接线端连接。本领域人员通过控制器编程后,完全可控制各个电器件的工作顺序,具体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安装在电机安装座15内的旋转电机16带动安装在其驱动端上的第三转动杆17转动,安装第三转动杆17上的第二斜面轮18带动与之相结合的第一斜面轮8旋转,安装在第一转动杆6上的第一带轮7随之转动,同时带动皮带24使安装在第二转动杆9上的第二带轮10转动第二带轮10带动第二转动杆9转动,第二转动杆9上的第二锥形齿轮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壁面安装线轮(2),所述线轮(2)上套装圆管(3),所述线轮(2)上且靠近下端处套装第一锥形齿轮(4),所述基座(1)上壁面且位于线轮(2)一侧安装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侧壁面且靠近上端处开有通口,所述通口内安装第一转动杆(6),所述第一转动杆(6)上且位于安装板(5)一侧套装第一带轮(7),所述第一转动杆(6)上且位于安装板(5)另一侧套装第一斜面轮(8),所述安装板(5)侧壁面且靠近下端处安装第二转动杆(9),所述第二转动杆(9)上套装第二带轮(10),所述基座(1)上壁面且位于安装板(5)一侧安装滑轨(11),所述滑轨(11)上安装移动小车(12),所述移动小车(12)上壁面安装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上端面安装托板(14),所述托板(14)上壁面安装电机安装座(15),所述电机安装座(15)内安装驱动端为水平方向的旋转电机(16),所述旋转电机(16)驱动端安装第三转动杆(17),所述第三转动杆(17)上安装第二斜面轮(18),所述托板(14)上壁面且位于第二斜面轮(18)两侧安装一对安装杆(19),所述安装杆(19)上安装连接板(20),所述连接板(20)侧壁面开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安装限位螺钉(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机停机结构,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壁面安装线轮(2),所述线轮(2)上套装圆管(3),所述线轮(2)上且靠近下端处套装第一锥形齿轮(4),所述基座(1)上壁面且位于线轮(2)一侧安装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侧壁面且靠近上端处开有通口,所述通口内安装第一转动杆(6),所述第一转动杆(6)上且位于安装板(5)一侧套装第一带轮(7),所述第一转动杆(6)上且位于安装板(5)另一侧套装第一斜面轮(8),所述安装板(5)侧壁面且靠近下端处安装第二转动杆(9),所述第二转动杆(9)上套装第二带轮(10),所述基座(1)上壁面且位于安装板(5)一侧安装滑轨(11),所述滑轨(11)上安装移动小车(12),所述移动小车(12)上壁面安装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上端面安装托板(14),所述托板(14)上壁面安装电机安装座(15),所述电机安装座(15)内安装驱动端为水平方向的旋转电机(16),所述旋转电机(16)驱动端安装第三转动杆(17),所述第三转动杆(17)上安装第二斜面轮(18),所述托板(14)上壁面且位于第二斜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黄春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