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3894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9 0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包括底座、电机座和电机,所述底座的左侧上端通过电机座与电机固定相连,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轴固定相连,且第一螺钉与粗杆和第一连杆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滑块与底座的内腔滑动卡接,所述第二滑块贯穿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滑块与第二支撑板间隙配合。该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通过电机、联轴器、转轴、转盘、凸块、辊筒、第一轴承、粗杆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的配合,解决了卷绕机构所需的旋转问题,通过第一支撑板、粗杆、第一轴承、辊筒、底座、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连杆和第一螺钉之间的配合,解决了辊筒的快速安装和拆卸问题,使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的更换更快。

A Winding Mechanism of High Speed Braid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inding mechanism of a high-speed brai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motor base and a motor. The upper left end of the base is fixed with the motor base,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is fixed with the rotating shaft through a coupling, and the first screw is matched with the clearance of the thick rod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second sliding block is sliding clamp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ase, and the second sliding block runs through the base. The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is fitted with the clearance between the second sliding block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The winding mechanism of the high-speed braiding machine solves the problem of rotation required by the wind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motor, coupling, rotating shaft, turntable, convex block, roller, first bearing, thick rod and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 The problem is solved by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 thick rod, first bearing, roller, base, first slider, second slider,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first screw. The problem of quick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of rollers makes the replacement of winding mechanism of high-speed braiding machine quic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
,具体为一种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编织产品的消耗增加,需要提高纺织品的产量和生产运输速度,因此,对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的需求日益增长,虽然现有技术能够实现对卷绕机构的使用和更换,但是现有技术不能适用于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的更换,使编织线的浪费且无法快速的将编织线缠绕在辊筒表面,给使用者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包括底座、电机座和电机,所述底座的左侧上端通过电机座与电机固定相连,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转轴固定相连,所述转轴的右端固接有转盘,所述转盘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一支撑板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与第一支撑板内腔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与转盘的外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端与底座固定相连,所述转盘的右侧内腔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贯穿转盘,且凸块与转盘间隙配合,所述凸块的右侧固接有辊筒,所述辊筒的外壁左右两端均设有挡板,且挡板与辊筒过盈配合,所述辊筒的右侧内腔通过第一轴承与粗杆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与辊筒的内腔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与粗杆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粗杆贯穿第二支撑板,且粗杆与第二支撑板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端固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底座的内腔滑动卡接,所述粗杆的右侧设有第一连杆,且第一连杆与粗杆间隙配合,所述粗杆的右侧上端设有第一螺钉,所述第一螺钉贯穿粗杆和第一连杆,且第一螺钉与粗杆和第一连杆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固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底座的内腔滑动卡接,所述第二滑块贯穿第二支撑板,且第二滑块与第二支撑板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中心上端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前后两端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二连杆与车轮转动相连,所述底板的上端固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设有细杆,所述细杆与套筒间隙配合,所述细杆的上端固接有弧形板,所述套筒的右侧上端设有第二螺钉,所述第二螺钉贯穿有套筒的外壁和弧形板的部分,且第二螺钉与套筒和弧形板间隙配合。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固接有橡胶垫。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外壁套接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与第一连杆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螺钉的下端加工有螺纹,所述第一螺钉与粗杆和第一连杆通过螺纹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通过电机、联轴器、转轴、转盘、凸块、辊筒、第一轴承、粗杆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的配合,使电机启动即可通过转轴和转盘带动辊筒绕粗杆转动,解决了卷绕机构所需的旋转问题,通过第一支撑板、粗杆、第一轴承、辊筒、底座、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连杆和第一螺钉之间的配合,使向左移动第一连杆可推动辊筒进行快速固定同时第二滑块即可限制第一支撑板的位置,解决了辊筒的快速安装和拆卸问题,使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的更换更快。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支撑板、第二轴承和转盘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第二支撑板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第二支撑板、粗杆和第一连杆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粗杆、第一轴承和辊筒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弧形板、底板和底座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橡胶垫,3、第一支撑板,4、底板,5、挡板,6、第一滑块,7、第二滑块,8、第一连杆,9、橡胶套,10、第一螺钉,11、第二支撑板,12、粗杆,13、第一轴承,14、辊筒,15、第二轴承,16、转轴,17、联轴器,18、电机座,19、电机,20、凸块,21、转盘,22、螺纹,23、第二连杆,24、车轮,25、套筒,26、第二螺钉,27、弧形板,28、细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包括底座1、电机座18和电机19,底座1的左侧上端通过电机座18与电机19固定相连,电机19的型号为Y2-355L-10,电机1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7与转轴16固定相连,使转轴16获得与电机19输出轴相同的转速,转轴16的右端固接有转盘21,转轴16可带动转盘21旋转,转盘21通过第二轴承15与第一支撑板3转动相连,转盘21可通过第二轴承15在第一支撑板3的内部转动,第二轴承15的外圈与第一支撑板3内腔固定相连,第二轴承15的内圈与转盘21的外壁转动相连,第一支撑板3的底端与底座1固定相连,底座1对第一支撑板3进行支撑,转盘21的右侧内腔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块20,凸块20贯穿转盘21,且凸块20与转盘21间隙配合,凸块20可在转盘21的内腔滑动,凸块20的右侧固接有辊筒14,辊筒14可通过凸块20插入转盘21内腔来快速安装,辊筒14的外壁左右两端均设有挡板5,且挡板5与辊筒14过盈配合,固定挡板5的位置,且挡板5用于限制绕线过程中线的两端极限位置,辊筒14的右侧内腔通过第一轴承13与粗杆12转动相连,辊筒14可通过第一轴承13绕粗杆12旋转,第一轴承13的外圈与辊筒14的内腔固定相连,第一轴承13的内圈与粗杆12的外壁固定相连,粗杆12贯穿第二支撑板11,且粗杆12与第二支撑板11间隙配合,第二支撑板11可对粗杆12进行支撑,且粗杆12可在第二支撑板11内部滑动,第二支撑板11的下端固接有第一滑块6,第一滑块6可带动第二支撑板11的移动,第一滑块6与底座1的内腔滑动卡接,底座1可限制第一滑块6只能前后移动,粗杆12的右侧设有第一连杆8,且第一连杆8与粗杆12间隙配合,使第一连杆8可在粗杆12的内部滑动,粗杆12的右侧上端设有第一螺钉10,第一螺钉10贯穿粗杆12和第一连杆8,且第一螺钉10与粗杆12和第一连杆8间隙配合,插入第一螺钉10后,第一连杆8的移动即可带动粗杆12的移动,第一连杆8的底端固接有第二滑块7,第二滑块7可带动第一连杆8的移动,第二滑块7与底座1的内腔滑动卡接,底座1可限制第二滑块7只能做左右移动,第二滑块7贯穿第二支撑板11,且第二滑块7与第二支撑板11间隙配合,第二滑块7可用于限制第二支撑板11的位置,底座1的中心上端设有底板4,确定底板4的位置,底板4的下表面前后两端左右两侧均通过第二连杆23与车轮24转动相连,使底板4可通过车轮24转动实现移动,底板4的上端固接有套筒25,底板4可支撑套筒25,套筒25的内部设有细杆28,细杆28与套筒25间隙配合,细杆28可在套筒25的内部上下移动,细杆28的上端固接有弧形板27,细杆28的移动可带动弧形板27移动,套筒25的右侧上端设有第二螺钉26,第二螺钉26贯穿有套筒25的外壁和弧形板27的部分,且第二螺钉26与套筒25和弧形板27间隙配合,第二螺钉26可限制细杆28的高度位置,底座1的下端固接有橡胶垫2,橡胶垫2可防止底座1可工作时出现滑动,第一连杆8的上端外壁套接有橡胶套9,橡胶套9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包括底座(1)、电机座(18)和电机(19),所述底座(1)的左侧上端通过电机座(18)与电机(19)固定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7)与转轴(16)固定相连,所述转轴(16)的右端固接有转盘(21),所述转盘(21)通过第二轴承(15)与第一支撑板(3)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轴承(15)的外圈与第一支撑板(3)内腔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轴承(15)的内圈与转盘(21)的外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底端与底座(1)固定相连,所述转盘(21)的右侧内腔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块(20),所述凸块(20)贯穿转盘(21),且凸块(20)与转盘(21)间隙配合,所述凸块(20)的右侧固接有辊筒(14),所述辊筒(14)的外壁左右两端均设有挡板(5),且挡板(5)与辊筒(14)过盈配合,所述辊筒(14)的右侧内腔通过第一轴承(13)与粗杆(12)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轴承(13)的外圈与辊筒(14)的内腔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轴承(13)的内圈与粗杆(12)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粗杆(12)贯穿第二支撑板(11),且粗杆(12)与第二支撑板(11)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板(11)的下端固接有第一滑块(6),所述第一滑块(6)与底座(1)的内腔滑动卡接,所述粗杆(12)的右侧设有第一连杆(8),且第一连杆(8)与粗杆(12)间隙配合,所述粗杆(12)的右侧上端设有第一螺钉(10),所述第一螺钉(10)贯穿粗杆(12)和第一连杆(8),且第一螺钉(10)与粗杆(12)和第一连杆(8)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连杆(8)的底端固接有第二滑块(7),所述第二滑块(7)与底座(1)的内腔滑动卡接,所述第二滑块(7)贯穿第二支撑板(11),且第二滑块(7)与第二支撑板(11)间隙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编织机卷绕机构,包括底座(1)、电机座(18)和电机(19),所述底座(1)的左侧上端通过电机座(18)与电机(19)固定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7)与转轴(16)固定相连,所述转轴(16)的右端固接有转盘(21),所述转盘(21)通过第二轴承(15)与第一支撑板(3)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轴承(15)的外圈与第一支撑板(3)内腔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轴承(15)的内圈与转盘(21)的外壁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底端与底座(1)固定相连,所述转盘(21)的右侧内腔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块(20),所述凸块(20)贯穿转盘(21),且凸块(20)与转盘(21)间隙配合,所述凸块(20)的右侧固接有辊筒(14),所述辊筒(14)的外壁左右两端均设有挡板(5),且挡板(5)与辊筒(14)过盈配合,所述辊筒(14)的右侧内腔通过第一轴承(13)与粗杆(12)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轴承(13)的外圈与辊筒(14)的内腔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轴承(13)的内圈与粗杆(12)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粗杆(12)贯穿第二支撑板(11),且粗杆(12)与第二支撑板(11)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板(11)的下端固接有第一滑块(6),所述第一滑块(6)与底座(1)的内腔滑动卡接,所述粗杆(12)的右侧设有第一连杆(8),且第一连杆(8)与粗杆(12)间隙配合,所述粗杆(12)的右侧上端设有第一螺钉(10),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长兴鸿运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