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3358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化粪区、水解区、曝气区、泥水分离区和出水槽,所述泥水分离区设置于曝气区与水解区之间;所述曝气区内设有若干曝气立管,曝气立管底端连通有穿孔曝气管,曝气立管的内侧设有污泥汽提立管,污泥汽提立管的底端连通有穿孔污泥管,污泥汽提立管的顶端与水解区连通,所述曝气区的底部与泥水分离区的底部通过三相分离单元连通;所述泥水分离区内设有椰丝填料层;还包括进药管,进药管的下端与椰丝填料层下方的泥水分离区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紧凑合理,污水处理效果好,出水稳定,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A household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ousehold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hollow cylinder with successively connected septic zone, hydrolysis zone, aeration zone, mud-water separation zone and effluent trough. The mud-water separation zon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eration zone and hydrolysis zone. A number of aeration risers are arranged in the aeration zone, and perforated aeration tubes are connected at the bottom end of the aeration riser,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aeration riser is connected. The bottom of the sludge stripping riser is connected with a perforated sludge pipe, and the top of the sludge stripping ris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hydrolysis zone. The bottom of the aeration zo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of the sludge water separation zone through a three-phase separation unit; the sludge water separation zone is provided with a coconut filament packing layer; the medicine feeding tube is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sludge water separation zone below the coconut filament packing layer. \u3002 The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has compact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good sewage treatment effect and stable effluent, and can meet Class A standard of \Pollutant Discharge Standard for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GB18918 20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当前,国家政策对污水处理力度加大,农村自然村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存在管网投资大、施工困难等问题,急需解决问题的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日本净化槽工艺不完全适应中国农村水质,且价格昂贵;国内部分类似设备工艺段设计模糊,出水效果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提升污水处理效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化粪区、水解区、曝气区、泥水分离区和出水槽,所述泥水分离区设置于曝气区与水解区之间;所述曝气区内设有若干曝气立管,曝气立管底端连通有穿孔曝气管,曝气立管的内侧设有污泥汽提立管,污泥汽提立管的底端连通有穿孔污泥管,污泥汽提立管的顶端与水解区连通,所述曝气区的底部与泥水分离区的底部通过三相分离单元连通;所述泥水分离区内设有椰丝填料层;还包括进药管,进药管的下端与椰丝填料层下方的泥水分离区连通。如此,待处理污水通入化粪区后,初步分解后的污水随后进入水解区,进一步水解;随后,污水进入曝气区,曝气区底部布置有弧形穿孔曝气管,其孔距疏密交错,且其靠近筒体外侧,由此可在曝气区形成缺氧区、好氧区并存的格局,使得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两类功能种群并存,并彼此分离地分布于曝气区不同区域,这与传统活性污泥脱氮工艺的交替硝化反硝化过程不同,更利于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目的;曝气区底部的污泥可通过穿孔污泥管及污泥汽提立管回流至水解区内,进行进一步分解,降低污泥体量;污水从曝气区底部进入泥水分离区底部,在三相分离单元作用下,污泥在椰丝填料进行沉积并回流至曝气区底部。进一步地,所述三相分离单元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板、位于第一板内侧且从下至上向水解区倾斜的第二板、位于第二板上方且从下至上向泥水分离区外侧倾斜的第三板,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预留有下回流缝,第一板和第三板之间预留有气缝,第二板和第三板之间预留有上回流缝。如此,可较好地使得污水中的气泡通过气缝进入曝气区,泥水分离区内产生的污泥可自动依次沿第三板、第二板流入曝气区底部,并被穿孔污泥管、污泥汽提立管回送至水解区,进一步处理。进一步地,所述水解区设置于筒体中央,且水解区的中心轴线与筒体的中心轴线重合,曝气区的内侧面与水解区邻接,化粪区的内侧面与水解区邻接,化粪区的外侧面与筒体内侧壁邻接。进一步地,所述化粪区与水解区通过进水管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延伸至化粪区的下部,进水管的上端与水解区的上部连通。如此,可提升水解区与化粪区之间液流平稳度,提升装置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进一步地,所述水解区与曝气区通过多根配水管连通,所述配水管的下端延伸至水解区的下部,配水管的上端与曝气区的上部连通。优选地,所述多根配水管沿筒体的中心轴线呈周向分布。如此,可提升水解区与曝气区之间液流平稳度,提升装置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进一步地,所述椰丝填料层中填料主要为椰丝填料,有利于延长污水在泥水分离区内流程,提升泥水分离效果,有效降低了出水中悬浮物浓度,出水清晰明亮。进一步地,所述椰丝填料层中填料主要为椰丝填料,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微生物种类多且活性高,丰富的微生物可以进一步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等污染物质,起到了污水深度处理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槽通过出水管与泥水分离区的上部连通,筒体侧壁上设有与出水槽连通的出水口。进一步地,所述出水槽内设有若干锯齿堰。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化粪区上部连通的进水口。优选地,进水口的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穿孔曝气管整体呈弧形;所述穿孔污泥管整体呈弧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结构紧凑合理,污水处理效果好,出水稳定,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2)剩余污泥量极少,基本无需停机清理,有利于提升装置的有效作业时间;(3)曝气区集好氧处理功能、缺氧处理功能于一体,通过三相分离单元的设置,无需另外设置沉淀区,相比传统户用污水处理设备,结构得到简化。(4)泥水分离区,通过使用椰丝填料,不仅延长了污水流程,相比传统户用污水处理设备,泥水分离效果更好,有效降低了出水中悬浮物浓度,出水清晰明亮;而且椰丝填料比表面积大,富集大量的微生物,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等污染物,起到污水深度处理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的立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的椰丝填料层所在位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中空的圆柱状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化粪区2、水解区3、曝气区4、泥水分离区5和出水槽6,所述泥水分离区设置于曝气区与水解区之间;所述曝气区4内设有若干曝气立管25,曝气立管底端连通有穿孔曝气管16,曝气立管25的内侧设有污泥汽提立管18,污泥汽提立管的底端连通有穿孔污泥管17,污泥汽提立管的顶端与水解区3连通,所述曝气区的底部与泥水分离区的底部通过三相分离单元21连通;所述泥水分离区内设有椰丝填料层15;还包括进药管11,进药管的下端与椰丝填料层下方的泥水分离区连通。所述三相分离单元21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板24、位于第一板内侧且从下至上向水解区倾斜的第二板23、位于第二板上方且从下至上向泥水分离区外侧倾斜的第三板22,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预留有下回流缝,第一板和第三板之间预留有气缝,第二板和第三板之间预留有上回流缝。污泥汽提立管18的上端连接有污泥回流管19,污泥回流管19的一端伸入水解区上部,污泥回流管19上设有阀门20。曝气立管25上设有四通26,污泥汽提立管的中下部与该四通连通。筒体上设有与曝气立管连通的进气口9和与进药管连通的进药口11。所述水解区设置于筒体中央,水解区为圆柱状,且水解区的中心轴线与筒体的中心轴线重合,曝气区的内侧面与水解区邻接(邻接面积为水解区侧壁面积的3/4),化粪区的内侧面与水解区邻接(邻接面积为水解区侧壁面积的1/4),化粪区的外侧面与筒体内侧壁邻接(邻接面积为筒体内侧壁面积的1/4)。所述化粪区与水解区通过进水管12连通,所述进水管的下端延伸至化粪区的下部,进水管的上端与水解区的上部连通。所述水解区与曝气区通过多根配水管13连通,所述配水管的下端延伸至水解区的下部,配水管的上端与曝气区的上部连通。所述出水槽通过出水管14与泥水分离区的上部连通,筒体侧壁上设有与出水槽连通的出水口8。所述出水槽内设有两个锯齿堰7。出水管的数量为2根,沿筒体中心轴线对称分布。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与化粪区上部连通的进水口1。进水口、出水口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穿孔曝气管整体呈弧形;所述穿孔污泥管整体呈弧形。本专利技术是专门针对农村户用污水处理所设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中空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化粪区(2)、水解区(3)、曝气区(4)、泥水分离区(5)和出水槽(6),所述泥水分离区设置于曝气区与水解区之间;所述曝气区(4)内设有若干曝气立管(25),曝气立管底端连通有穿孔曝气管(16),曝气立管(25)的内侧设有污泥汽提立管(18),污泥汽提立管的底端连通有穿孔污泥管(17),污泥汽提立管的顶端与水解区(3)连通,所述曝气区的底部与泥水分离区的底部通过三相分离单元(21)连通;所述泥水分离区内设有椰丝填料层(15);还包括进药管(11),进药管的下端与椰丝填料层下方的泥水分离区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中空的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有依次连通的化粪区(2)、水解区(3)、曝气区(4)、泥水分离区(5)和出水槽(6),所述泥水分离区设置于曝气区与水解区之间;所述曝气区(4)内设有若干曝气立管(25),曝气立管底端连通有穿孔曝气管(16),曝气立管(25)的内侧设有污泥汽提立管(18),污泥汽提立管的底端连通有穿孔污泥管(17),污泥汽提立管的顶端与水解区(3)连通,所述曝气区的底部与泥水分离区的底部通过三相分离单元(21)连通;所述泥水分离区内设有椰丝填料层(15);还包括进药管(11),进药管的下端与椰丝填料层下方的泥水分离区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分离单元(21)包括竖向设置的第一板(24)、位于第一板内侧且从下至上向水解区倾斜的第二板(23)、位于第二板上方且从下至上向泥水分离区外侧倾斜的第三板(22),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预留有下回流缝,第一板和第三板之间预留有气缝,第二板和第三板之间预留有上回流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云刘远宏李佳喜颜勇志胡扬朱太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子宏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