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及其处理污水中氮、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152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6: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包括:人工湿地池,其内部通过三组隔板形成第一填料区、第二填料区、第三填料区和第四填料区,上盖板,其设置于人工湿地池内,所述上盖板的下端连接于三组所述隔板的上端,所述上盖板的上端覆盖有复合栽植土层;曝气增氧机,其安装在所述人工湿地池的上端左侧壁,所述曝气增氧机的出气口处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位于人工湿地池的左侧壁内,所述排气管上连接有出气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污水具有多级的过滤作用;可高效并长效针对含氮、磷污水进行处理,该人工湿地系统中的铁矿石填料层、砾石填料层、海蛎壳和废砖块混合填料层和红壤层不易堵塞,可以显著降低污水运行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工湿地及其处理污水中氮、磷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氮、磷
,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湿地及其处理污水中氮、磷的方法。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经济、生态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未经任何消减沿堤岸坡面直接进入湖泊,造成水质污染、富营养化。人工湿地技术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但现阶段,潜流式人工湿地易发生短路流和死水区现象,无法做到均匀布水,长期运行易出现堵塞,污水处理效果明显下降,同时填料清理维护费时费力,严重影响潜流湿地的长期运行。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人工湿地及其处理污水中氮、磷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湿地及其处理污水中氮、磷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人工湿地,包括:人工湿地池,其内部通过三组隔板形成第一填料区、第二填料区、第三填料区和第四填料区,所述第一填料区、第二填料区、第三填料区和第四填料区为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人工湿地池底部设有伸入至第一填料区的进水管;上盖板,其设置于人工湿地池内,所述上盖板的下端连接于三组所述隔板的上端,所述上盖板的上端覆盖有复合栽植土层;曝气增氧机,其安装在所述人工湿地池的上端左侧壁,所述曝气增氧机的出气口处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位于人工湿地池的左侧壁内,所述排气管上连接有出气管,底部所述出气管伸入至第一填料区内,上部所述出气管伸入至人工湿地池内,且位于上盖板的上方;所述人工湿地池的右侧壁内设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为竖直设置,且其上部连通于上盖板的上部,过滤网板的下部连通于第四填料区。具体的,三组所述隔板的表面均设有连通孔。具体的,所述上盖板的下端设有定位槽,三组所述隔板的上端插入至定位槽内。具体的,所述复合栽植土层内填充有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颗粒。具体的,所述第一填料区、第二填料区、第三填料区和第四填料区内分别填充有铁矿石填料层、砾石填料层、海蛎壳和废砖块混合填料层和红壤层。具体的,所述铁矿石填料层中铁矿石的粒径为4-8cm,所述海蛎壳和废砖块混合填料层的粒径范围为10-30mm,所述红壤层为选用的福建地区的红壤。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氮、磷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污水进水调配池,调节污水的pH值和离子含量配比,得到调配污水,其中,所述离子含量配比为NH4+、PO43-和Mg2+的摩尔比,其摩尔比为1:0.9-1.1:2-5,调配污水的pH值为8-9;S2、通过低温循环水浴使调配污水温度降低至5℃、10℃或15℃,使调配污水经由进水管进入人工湿地池,并浸泡第一填料区、第二填料区、第三填料区和第四填料区内的铁矿石填料层、砾石填料层、海蛎壳和废砖块混合填料层和红壤层,进行连续低温冲击运行,水力停留时间为2天;S3、调配污水经由过滤网板过滤后进入至上盖板的上部,此时通过曝气增氧机工作,并通过排气管和出气管分别对第一填料区内和上盖板上方的调配污水进行曝气增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第一填料区、第二填料区、第三填料区和第四填料区内分别填充有铁矿石填料层、砾石填料层、海蛎壳和废砖块混合填料层和红壤层,其对污水具有多级的过滤作用;可高效并长效针对含氮、磷污水进行处理,该人工湿地系统中的铁矿石填料层、砾石填料层、海蛎壳和废砖块混合填料层和红壤层不易堵塞,可以显著降低污水运行的处理成本。调配污水经由过滤网板过滤后进入至上盖板的上部,此时通过曝气增氧机工作,并通过排气管和出气管分别对第一填料区内和上盖板上方的调配污水进行曝气增氧,有效防止污水缺氧,造成进一步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人工湿地池内部侧剖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填料区、第二填料区、第三填料区和第四填料区分布结构示意图。图中:1人工湿地池、2过滤网板、4第四填料区、5第三填料区、6第二填料区、7第一填料区、8进水管、9排气管、10出气管、11曝气增氧机、12隔板、13连通孔、14上盖板、15红壤层、16海蛎壳和废砖块混合填料层、17砾石填料层、18铁矿石填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人工湿地,包括:人工湿地池1,其内部通过三组隔板12形成第一填料区7、第二填料区6、第三填料区5和第四填料区4,所述第一填料区7、第二填料区6、第三填料区5和第四填料区4为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人工湿地池1底部设有伸入至第一填料区7的进水管8;上盖板14,其设置于人工湿地池1内,所述上盖板14的下端连接于三组所述隔板12的上端,所述上盖板14的上端覆盖有复合栽植土层;曝气增氧机11,其安装在所述人工湿地池1的上端左侧壁,所述曝气增氧机11的出气口处连接有排气管9,所述排气管9位于人工湿地池1的左侧壁内,所述排气管9上连接有出气管10,底部所述出气管10伸入至第一填料区7内,上部所述出气管10伸入至人工湿地池1内,且位于上盖板14的上方;所述人工湿地池1的右侧壁内设有过滤网板2,所述过滤网板2为竖直设置,且其上部连通于上盖板14的上部,过滤网板2的下部连通于第四填料区4。具体的,三组所述隔板12的表面均设有连通孔13。具体的,所述上盖板14的下端设有定位槽,三组所述隔板12的上端插入至定位槽内。具体的,所述复合栽植土层内填充有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颗粒。具体的,所述第一填料区7、第二填料区6、第三填料区5和第四填料区4内分别填充有铁矿石填料层18、砾石填料层17、海蛎壳和废砖块混合填料层16和红壤层15。具体的,所述铁矿石填料层18中铁矿石的粒径为4-8cm,所述海蛎壳和废砖块混合填料层16的粒径范围为10-30mm,所述红壤层15为选用的福建地区的红壤。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氮、磷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污水进水调配池,调节污水的pH值和离子含量配比,得到调配污水,其中,所述离子含量配比为NH4+、PO43-和Mg2+的摩尔比,其摩尔比为1:0.9-1.1:2-5,调配污水的pH值为8-9;S2、通过低温循环水浴使调配污水温度降低至5℃、10℃或15℃,使调配污水经由进水管8进入人工湿地池1,并浸泡第一填料区7、第二填料区6、第三填料区5和第四填料区4内的铁矿石填料层18、砾石填料层17、海蛎壳和废砖块混合填料层16和红壤层15,进行连续低温冲击运行,水力停留时间为2天;S3、调配污水经由过滤网板2过滤后进入至上盖板14的上部,此时通过曝气增氧机11工作,并通过排气管9和出气管10分别对第一填料区7内和上盖板14上方的调配污水进行曝气增氧。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第一填料区7、第二填料区6、第三填料区5和第四填料区4内分别填充有铁矿石填料层18、砾石填料层17、海蛎壳和废砖块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湿地池(1),其内部通过三组隔板(12)形成第一填料区(7)、第二填料区(6)、第三填料区(5)和第四填料区(4),所述第一填料区(7)、第二填料区(6)、第三填料区(5)和第四填料区(4)为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人工湿地池(1)底部设有伸入至第一填料区(7)的进水管(8);上盖板(14),其设置于人工湿地池(1)内,所述上盖板(14)的下端连接于三组所述隔板(12)的上端,所述上盖板(14)的上端覆盖有复合栽植土层;曝气增氧机(11),其安装在所述人工湿地池(1)的上端左侧壁,所述曝气增氧机(11)的出气口处连接有排气管(9),所述排气管(9)位于人工湿地池(1)的左侧壁内,所述排气管(9)上连接有出气管(10),底部所述出气管(10)伸入至第一填料区(7)内,上部所述出气管(10)伸入至人工湿地池(1)内,且位于上盖板(14)的上方;所述人工湿地池(1)的右侧壁内设有过滤网板(2),所述过滤网板(2)为竖直设置,且其上部连通于上盖板(14)的上部,过滤网板(2)的下部连通于第四填料区(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湿地池(1),其内部通过三组隔板(12)形成第一填料区(7)、第二填料区(6)、第三填料区(5)和第四填料区(4),所述第一填料区(7)、第二填料区(6)、第三填料区(5)和第四填料区(4)为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所述人工湿地池(1)底部设有伸入至第一填料区(7)的进水管(8);上盖板(14),其设置于人工湿地池(1)内,所述上盖板(14)的下端连接于三组所述隔板(12)的上端,所述上盖板(14)的上端覆盖有复合栽植土层;曝气增氧机(11),其安装在所述人工湿地池(1)的上端左侧壁,所述曝气增氧机(11)的出气口处连接有排气管(9),所述排气管(9)位于人工湿地池(1)的左侧壁内,所述排气管(9)上连接有出气管(10),底部所述出气管(10)伸入至第一填料区(7)内,上部所述出气管(10)伸入至人工湿地池(1)内,且位于上盖板(14)的上方;所述人工湿地池(1)的右侧壁内设有过滤网板(2),所述过滤网板(2)为竖直设置,且其上部连通于上盖板(14)的上部,过滤网板(2)的下部连通于第四填料区(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三组所述隔板(12)的表面均设有连通孔(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板(14)的下端设有定位槽,三组所述隔板(12)的上端插入至定位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工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栽植土层内填充有多功能纳米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秀芹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