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清池及其污泥回流和颗粒载体回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3346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澄清池,包括在澄清池上部的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及用于将污泥输送到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的污泥循环装置。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循环污泥入口和分离载体颗粒出口之间的倾斜底部,倾斜底部的在循环污泥入口处的端部的高度高于在分离载体颗粒出口处的端部的高度,在循环污泥入口处的端部距离载体分离回收装置的液位的高度为H。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污泥回流和载体颗粒分离回收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占地省、动力消耗少、维护和保养费用大大降低,同时还可省去刮泥桥;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的长宽比及水深可调,在保证载体分离效果的前提下可与载体加注反应池、絮凝池及沉淀池的布置协调统一。

Clarification Pool and Its Sludge Reflux and Granular Carrier Recovery Metho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larifier, including a carrier particl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device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clarifier, and a sludge circulation device for conveying sludge to the carrier particl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device. The carrier particl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device includes an inclined bottom set between the entrance of the circulating sludge and the outlet of the separating carrier particle. The height at the end of the inclined bottom at the entrance of the circulating sludge is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end of the separation carrier particle exit. The height at the end of the entrance of the circulating sludge is H.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sludge reflux and carrier particl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metho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land occupation, less power consumption, greatly reduced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 costs, and also saves the mud bridge; the length-width ratio and water depth of the carrier particle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device are adjustable, which can be coordinated and unified with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arrier filling reaction tank, flocculation tank and sedimentation tank on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the separation effect of the carr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澄清池及其污泥回流和颗粒载体回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澄清池,更具体地,涉及采用载体絮凝沉淀的澄清池。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采用载体絮凝沉淀的澄清池中污泥回流和颗粒载体回收的方法。
技术介绍
澄清池中,为了使原水与投加的试剂充分混合,并且加速澄清池中颗粒沉淀物的形成,通常采取载体絮凝沉淀。其特点是在混凝阶段利用沉淀浓缩后的回流污泥颗粒,或投加重质高密度的不溶介质颗粒(如细砂、磁粉、高岭土等),利用介质的重力沉降及载体的吸附作用加快絮体的“生长”及沉淀速度。与传统絮凝工艺相比,该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等优点。以苏伊士(SUEZ)的DensaDeg、威立雅(VEOLIA)的Aactiflo及坎布里奇(CAMBRIDGE)的CoMag为代表的载体絮凝沉淀,在水处理领域已得到普遍应用。载体絮凝沉淀需通过使用不断循环的载体颗粒和各种化学药剂强化絮体吸收,从而改善水中悬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处理工艺,因此介质颗粒的分离再生并重复利用非常关键。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循环泵进行污泥回流,循环泵需要靠泵体(例如叶轮)旋转以机械加压的方式进行污泥循环和载体颗粒的回收。而且澄清池内沉淀的污泥需要在刮泥机的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澄清池,包括:原水进口和清水出口;以及在原水进口和清水出口之间依次连接的:混凝池,用于加入混凝剂,使其与原水混合;接触反应池,用于原水与助凝剂混合进行接触反应;絮凝池,用于继续反应结成絮状颗粒;和澄清沉淀池,用于使絮状颗粒团聚,形成沉淀,其中,所述澄清池还包括在澄清池上部的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该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包括循环污泥入口和分离载体颗粒出口,循环污泥入口用于接收循环利用的污泥,分离载体颗粒出口用于将分离回收后的载体颗粒重新投入到接触反应池中;以及设置在循环污泥入口和分离载体颗粒出口之间的倾斜底部,倾斜底部的在循环污泥入口处的端部的高度高于在分离载体颗粒出口处的端部的高度,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澄清池,包括:原水进口和清水出口;以及在原水进口和清水出口之间依次连接的:混凝池,用于加入混凝剂,使其与原水混合;接触反应池,用于原水与助凝剂混合进行接触反应;絮凝池,用于继续反应结成絮状颗粒;和澄清沉淀池,用于使絮状颗粒团聚,形成沉淀,其中,所述澄清池还包括在澄清池上部的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该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包括循环污泥入口和分离载体颗粒出口,循环污泥入口用于接收循环利用的污泥,分离载体颗粒出口用于将分离回收后的载体颗粒重新投入到接触反应池中;以及设置在循环污泥入口和分离载体颗粒出口之间的倾斜底部,倾斜底部的在循环污泥入口处的端部的高度高于在分离载体颗粒出口处的端部的高度,分离载体颗粒出口设置在接触反应池上方,倾斜底部的在循环污泥入口处的端部距离载体分离回收装置的液位的高度为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池,其中,所述澄清池还包括污泥回流提升装置,用于将澄清沉淀池内沉积的包含载体的污泥运送到循环污泥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澄清池,其中,澄清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多个泥斗,每个泥斗设置一个污泥回流提升装置,泥斗侧面具有坡度,所述坡度不小于5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澄清池,其中,污泥回流提升装置为气提泵,包括污泥提升管,压缩空气进气管,排泥管,鼓风机和压缩空气管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澄清池,其中,在分离载体颗粒出口侧还设置有分离泥浆出口以及从分离泥浆出口延伸到分离泥浆排出端口的分离泥浆管道,分离泥浆管道具有水平支管,水平支管处设置有调节阀,用于调节分离泥浆排出端口处的排泥量、排泥液位与载体分离回收装置的液位差ΔH1以及澄清池的液位与载体分离回收装置的液位的液位差ΔH2,ΔH1调节为ΔH2的2~5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澄清池,其中,在调节阀下游设置有虹吸破坏装置或溢流水箱,用于保持稳定的液位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澄清池,其中,倾斜底部的斜率为约1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澄清池,其中,分离的载体颗粒出口上方设置有淹没堰,其形成分离的载体颗粒出口的上边缘以及分离的污泥出口的下边缘。9.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澄清池,其中,根据所述澄清池的处理水量确定循环利用载体量,然后确定气提泵的流量为Q,根据载体颗粒的尺寸确定沉积速度为V0,如果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的液体水平流速为u,则L大于等于(H/V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华籍文法季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