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永生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及压缩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202305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及压缩模具,利用压缩模具延伸设置的平面槽口,经注胶、压缩成型及开模后成型开口端面为平面的后盖基材,而后利用CNC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去除后盖基材开口端端面的材料,成型具有弧面贴合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使得具有矩形贴合面的移动终端后盖可通过压缩成型的方式成型后盖基材,简化了注塑成型时的分模难度,降低了模具精度要求。

A Moulding Method and Compression Die for Mobile Terminal Back Cover with 3D Arc Surfa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forming the back cover of mobile terminal with 3D arc surface and a compression die. The flat slot extended by the compression die is used to form a flat back cover base material after injection, compression forming and opening. Then the material of the back cover base material open end surface is removed by CNC according to the set procedure, and the mobile terminal with arc surface is formed. Cover. The method of forming the back cover of mobile terminal with 3D arc surfac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enables the back cover of mobile terminal with rectangular fitting surface to form the back cover base material by compression forming, simplifies the difficulty of parting in injection molding and reduces the requirement of die preci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及压缩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及压缩模具。
技术介绍
移动终端如手机及平板的后盖作为背部配件,一方面可保护移动终端内部零配件,另一方面可优化移动终端外观以提高销量。注塑成型作为移动终端后盖的常用成型方式,在用于具有弧形贴合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时(在图1中,弧形贴合面以字母T标示),却显得较为乏力,原因是该类移动终端后盖的贴合面非平面,分模困难,模具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因此,现有技术尚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及压缩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弧形贴合面的移动终端后盖使用注塑成型的方式生产,导致分模困难,模具制造精度要求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其包括步骤:控制压缩模具中的动模朝向定模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距达到模具型腔的高度与预留空间的高度之和;所述压缩模具的定模仁及动模仁二者之任一设置有弧形凹槽,二者之另一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凹槽的边缘面向弧形凸起一侧延伸有平面槽口;注塑机将溶胶注射至由弧形凹槽及弧形凸起合围形成的模具型腔及预留空间,直至模具型腔及预留空间的填充量达到第一预设值;控制动模朝向定模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相贴合,并保持动模与定模的贴合状态至预设时间;开模取出已成型的后盖基材,所述后盖基材开口端端面为平面;CNC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去除后盖基材开口端端面的材料,直至后盖基材开口端端面成型为弧形贴合面。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控制压缩模具中的动模朝向定模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距达到模具型腔的高度与预留空间的高度之和的步骤具体包括:合模:控制压缩模具的动模朝定模移动直至动模无法继续移动;回移:动模背离定模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距达到模具型腔的高度与预留空间的高度之和。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动模仁一侧连接有弹簧板,在合模过程中弹簧板被压缩;所述动模背离定模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距达到模具型腔的高度与预留空间的高度之和的步骤具体为:弹簧板复位,带动动模仁背离定模仁移动;所述弹簧板内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处于最大长度状态时,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距恰好是模具型腔的高度与预留空间的高度之和。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弹簧板上端设置有动模面板及动模镶件,所述动模面板的上端面高于动模仁上端面,两个端面之间的间距等于预留空间的高度。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动模面板上端面向上延伸有至少两个导向柱,所述定模适配所述导向柱开设有导向孔。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预留空间的高度在0.1mm至0.2mm之间。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定模仁及动模仁皆设置有两个,以供压缩模具同时成型两个后盖基材。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平面槽口向外延伸有第一切边槽,所述动模仁上端面开设有第二切边槽,所述第一切边槽与第二切边槽形状相适配,二者合围后形成框体成型槽,所述框体成型槽用于在后盖基材成型时成型工艺框;所述CNC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去除后盖基材开口端端面的材料,直至后盖基材开口端端面成型为弧形贴合面的步骤之前还包括:CNC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去除工艺框,以避免直接成型的后盖基材产生披风、毛刺或流痕。进一步地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预设值为70%~90%。一种压缩模具,其中,所述压缩模具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利用压缩模具延伸设置的平面槽口,经注胶、压缩成型及开模后成型开口端面为平面的后盖基材,而后利用CNC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去除后盖基材开口端端面的材料,成型具有弧面贴合面的移动终端后盖。使得具有矩形贴合面的移动终端后盖可通过压缩成型的方式成型后盖基材,简化了注塑成型时的分模难度,降低了模具精度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有弧形贴合面的移动终端后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压缩模具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步骤S110中动模仁与定模仁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是图3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步骤S120中动模仁与定模仁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6是图5中局部B的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步骤S200中模具型腔及预留空间中溶胶填充示意图。图8是图7中局部C的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步骤压缩成型时压缩模具的状态示意图。图10是图9中局部D的放大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步骤开模时压缩模具的状态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成型后的后盖基材需去除材料的形状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中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用于成型具有弧形贴合面的移动终端后盖(如高分子树脂材质的移动终端后盖),基于压缩模具实现,所述压缩模具包括:动模与定模,所述动模包括动模仁,所述定模包括定模仁,所述动模仁与定模仁二者之任一设置有弧形凹槽,二者之另一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凹槽的边缘面向弧形凸起一侧延伸有平面槽口,即成型后的后盖基材(经注射冷却后成型而尚未经CNC进行后处理的基材)开口端的端面为平面,对于分模而言,简单可行,且可使用压缩工艺成型。具体实施时,本专利技术将弧形凹槽131开设于定模仁130,而将弧形凸起231设置于动模仁230,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动模具体包括:动模底板210、动模面板220、动模镶件250及动模仁230。所述动模仁230设置有两个,所述动模面板220开设有流道270,所述流道270位于两个动模仁230之间,所述动模底板210背离定模设置。所述定模具体包括:定模底板110、定模面板120及定模仁130,所述定模仁130亦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与动模仁230相适配,所述定模面板120开设有唧嘴170,所述唧嘴170位于两个定模仁130之间,且所述唧嘴170与所述流道270相连通。在注胶时,溶胶从唧嘴170进入流道270,而后在流道270内向两侧分流,分别进入相适配的定模仁130与动模仁230之间。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动模镶件250及动模面板220下方,动模仁230一侧设置有弹簧板240(弹簧板240设置有多个,即至少两个),弹簧板240可带动动模仁230及动模底板210向背离定模的方向移动。优选动模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柱260,定模适配所述导向柱260开设有导向孔,动模沿导向孔的轴线移动。较佳地是,所述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包括步骤:S100、控制压缩模具中的动模朝向定模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距达到模具型腔的高度与预留空间的高度之和。模具型腔是指动模与定模贴合状态下,弧形凸起与弧形凹槽合围形成的半封闭腔体。动模与定模间距的控制有多种方式:比如控制中心直接控制动模向定模移动一定距离,直至二者间距达到预设值;又比如控制中心首先控制动模向定模移动,在二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控制压缩模具中的动模朝向定模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距达到模具型腔的高度与预留空间的高度之和;所述压缩模具的定模仁及动模仁二者之任一设置有弧形凹槽,二者之另一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凹槽的边缘面向弧形凸起一侧延伸有平面槽口;注塑机将溶胶注射至由弧形凹槽及弧形凸起合围形成的模具型腔及预留空间,直至模具型腔及预留空间的填充量达到第一预设值;控制动模朝向定模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相贴合,并保持动模与定模的贴合状态至预设时间;开模取出已成型的后盖基材,所述后盖基材开口端端面为平面;CNC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去除后盖基材开口端端面的材料,直至后盖基材开口端端面成型为弧形贴合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控制压缩模具中的动模朝向定模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距达到模具型腔的高度与预留空间的高度之和;所述压缩模具的定模仁及动模仁二者之任一设置有弧形凹槽,二者之另一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弧形凹槽的边缘面向弧形凸起一侧延伸有平面槽口;注塑机将溶胶注射至由弧形凹槽及弧形凸起合围形成的模具型腔及预留空间,直至模具型腔及预留空间的填充量达到第一预设值;控制动模朝向定模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相贴合,并保持动模与定模的贴合状态至预设时间;开模取出已成型的后盖基材,所述后盖基材开口端端面为平面;CNC根据设定好的程序去除后盖基材开口端端面的材料,直至后盖基材开口端端面成型为弧形贴合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压缩模具中的动模朝向定模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距达到模具型腔的高度与预留空间的高度之和的步骤具体包括:合模:控制压缩模具的动模朝定模移动直至动模无法继续移动;回移:动模背离定模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距达到模具型腔的高度与预留空间的高度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3D弧面的移动终端后盖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模仁一侧连接有弹簧板,在合模过程中弹簧板被压缩;所述动模背离定模移动直至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距达到模具型腔的高度与预留空间的高度之和的步骤具体为:弹簧板复位,带动动模仁背离定模仁移动;所述弹簧板内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处于最大长度状态时,动模与定模之间的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彭永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