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柳献忠专利>正文

双向执手弹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2603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向执手弹力结构,包括执手、固定件和弹簧,所述的执手有一轴部,所述的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的执手轴部配合的转孔,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件上设有支撑部并安装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上设置有两个呈轴对称设置的弧状导向部;所述执手的轴部穿入所述固定件上的转孔,其伸出部分安装有支撑件,支撑件的外侧安装轴向定位件;所述的弹簧为压缩弹簧,导向件的两个导向部上各套一个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在所述的支撑件和所述固定件的支撑部上。通过压力弹簧替代扭簧,可以长久的将执手保持在合适的位置;而压力弹簧被完全压缩时,执手才转至其极限位置,且到达极限位置的过程有一个缓冲过程,冲击较小,可以有效保证受力部位的牢固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锁结构,具体的说是执手门锁的双向执手弹力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门锁,为了方便在室内开启,通常在门内侧安装与门锁的锁闭结构相连接的执手,且为了使执手保持在合适的位置(通常是将手执部分横向设置)以及转动后复位,在执手上设置有弹力构件,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弹力结构是在执手的轴部上套有扭簧,扭簧的两端分别支撑在执手和固定件(如面板上的用于限制执手转动范围的限位柱)上,但是在使用中由于扭簧易变形,导致手执部分下垂而偏离合适的位置;而限位柱在限制执手转动范围时受到执手反复的直接撞击,容易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执手易偏离位置以及限制柱易松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双向执手弹力结构。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双向执手弹力结构,包括执手、固定件和弹簧,所述的执手有一轴部,所述的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的执手轴部配合的转孔,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件上设有支撑部并安装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上设置有两个呈轴对称设置的弧状导向部;所述执手的轴部穿入所述固定件上的转孔,其伸出部分安装有支撑件,支撑件的外侧安装轴向定位件;所述的弹簧为压缩弹簧,两个导向件的导向部上各套一个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在所述的支撑件和所述固定件的支撑部上。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的固定件上设有作为支撑部的折边和定位突起,折边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导向件撒谎能够开设有定位孔,其导向部的延伸段伸至该安装孔内,所述的定位突起位于所述的定位孔内。所述的导向件为片状构件,其上开设有定位槽和与所述执手的轴部对应的通孔,所述的固定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槽对应的定位柱。所述执手的轴部上开设有轴向槽,所述的支撑件为一开设有通孔的构件,其孔部设置有与所述的轴向槽对应的凸部。所述的支撑件包括本体和自本体向一侧弯折的折部,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同时抵触在其本体和折部上。所述的轴向定位件为轴用卡环。本技术通过用压力弹簧替代扭簧,并将两端分别抵触在支撑件和固定件的支撑部上,由于其受力状况较扭簧好,因此在使用中可以长久的将执手保持在合适的位置;另外,在本方案的限位是通过压力弹簧的压缩量实现的,即当压力弹簧被完全压缩时,执手才转至其极限位置,且到达极限位置的过程有一个缓冲过程,冲击较小,可以有效保证受力部位的牢固性。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显示执手的一个位置。图1b为图1a的K-K向剖视图。图2显示图1a、1b所示结构的执手的第二个位置。图3显示图1a、1b所示结构的执手的第三个位置。图4a为本技术所涉执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左视图。图5a为本技术所涉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的A-A向剖视图。图6a为本技术所涉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B-B向剖视图。图7a为本技术所涉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b为图7a的C-C向剖视图。图8为图1、2、3所涉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a、1b所示,该双向执手弹力结构包括执手4、固定件3、装饰板1、导向件2、弹簧7、支撑件6和轴用卡环5,其中如图4a、4b所示,执手4有一手执部41和大致与手执部41垂直的轴部42,轴部42上开设有用于与门锁的锁闭结构连接的轴向方孔45,还开设有两个轴向槽43,在轴部临近端面的部位开设有环状卡槽44。如图6a、6b所示,固定件3为本体大致为板状的带有转孔32的构件,转孔32处还设置有连接卡槽36,自本体下端向一侧设有作为支撑部的折边34,折边34上开设有安装孔35;在折边34的同侧设置有定位突起31和定位柱33;如图5a、5b所示,装饰板1有一个近似梅花状的通孔11,在通孔11的内缘上设置有四个折部12。如图8所示,导向件2为片状构件,其上开设有定位槽24、定位孔21和与执手的轴部42对应的通22孔,导向件2上设置有两个呈轴对称的弧状导向部23。如图7a、7b所示,支撑件6为一开设有通孔61的构件,包括本体和自本体向一侧弯折的折部62,其孔部设置有与所述的轴向槽43对应的凸部63。弹簧7为压力弹簧;轴用卡环5为轴向定位件的常用构件,在此不做赘述。上述构件是通过下述方式装配在一起的,如图1a、1b所示固定件3贴合在装饰板1一侧,且装饰板通孔内缘的四个折部12卡在固定件3的卡槽36内,经过向通孔外弯折而将固定件3固定在装饰板1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工艺上可以实现,固定件与装饰板可以是一体的结构,而此处分体设置,是为了便于加工);两个压力弹簧7套在导向件的两个导向部23上,而导向件的两个导向部23的延伸部则插入固定件折边34的两个安装孔35里,同时定位突起31位于定位孔21内,定位柱33位于定位槽24内;支撑件6的本体和折部62分别位于导向件2的两侧;且导向件2的通孔22、固定件的转孔32以及支撑件的通孔61彼此对应;执手的轴部42自装饰板1的外侧依次穿过固定件的转孔32、导向件的通孔22和支撑件的通孔61并露出环状卡槽44,而支撑件6的凸部63位于执手轴部的轴向槽43内;轴用卡环5卡在环状卡槽44内而将导向件2、支撑件6限制在执手的轴部42上;而两个压力弹簧7的两端则分别抵触在支撑件6和固定件的支撑部34上。上述的双向执手弹力结构,在两个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执手的手执部41保持在图1a、1b所示基本水平的位置;如图2、3所示,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转动执手时,支撑件6随轴部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一起转动,压缩左侧或者右侧的弹簧,而松开执手时,压缩弹簧则将支撑件和执手复位。因此,该结构适用于双向开启的门锁。由于压缩弹簧受力状况较扭簧好,因此在使用中可以长久的将执手保持在合适的位置;另外,在本方案的限位是通过压力弹簧的压缩量实现的,即当压力弹簧被完全压缩时,执手才转至其极限位置,且到达极限位置的过程有一个缓冲过程,冲击较小,可以有效保证受力部位的牢固性。权利要求1.双向执手弹力结构,包括执手(4)、固定件(3)和弹簧(7),所述的执手(4)有一轴部(42),所述的固定件(3)上设有与所述的执手轴部(42)配合的转孔(32),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件(3)上设有支撑部(34)并安装有导向件(2),所述导向件(2)上设置有两个呈轴对称设置的弧状导向部(23);所述执手的轴部(42)穿入所述固定件上的转孔(32),其伸出部分安装有支撑件(6),支撑件(6)的外侧安装轴向定位件(5);所述的弹簧(7)为压缩弹簧,导向件的两个导向部(23)上各套一个压缩弹簧,压缩弹簧(7)的两端分别抵触在所述的支撑件(6)和所述固定件的支撑部(3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执手弹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件(3)上设有作为支撑部(34)的折边和定位突起(31),折边(34)上开设有安装孔(35);所述的导向件(2)上开设有定位孔(21),其导向部(23)的延伸段伸至该安装孔(35)内,所述的定位突起(31)位于所述的定位孔内(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执手弹力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导向件(2)为片状构件,其上开设有定位槽(24)和与所述执手的轴部(42)对应的通孔(22),所述的固定件(3)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定位槽(24)对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向执手弹力结构,包括执手(4)、固定件(3)和弹簧(7),所述的执手(4)有一轴部(42),所述的固定件(3)上设有与所述的执手轴部(42)配合的转孔(32),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件(3)上设有支撑部(34)并安装有导向件(2),所述导向件(2)上设置有两个呈轴对称设置的弧状导向部(23);所述执手的轴部(42)穿入所述固定件上的转孔(32),其伸出部分安装有支撑件(6),支撑件(6)的外侧安装轴向定位件(5);所述的弹簧(7)为压缩弹簧,导向件的两个导向部(23)上各套一个压缩弹簧,压缩弹簧(7)的两端分别抵触在所述的支撑件(6)和所述固定件的支撑部(3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吉安殷雄雄江辉章
申请(专利权)人:柳献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