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水声通信的无线声呐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2083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水声通信的无线声呐系统,其包括:水下潜标,水面浮体模块和显示与控制模块(9);水下潜标置于水底,水面浮体模块置于水面,显示与控制模块(9)置于地面岸站;显示与控制模块(9)通过水面浮体模块发送指令至水下潜标,任意更改安装在水下潜标的水下声呐(3)的工作状态,周期性的将水下声呐数据发送至显示与控制模块(9),并进行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水声通信的无线声呐系统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声通信和水下声呐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声通信的无线声呐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声呐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完成水下定位、探测、通信等任务的声学电子设备;例如,侦察声呐、图像声呐、反蛙人声呐等。由于常规的电磁波、光通信在水下衰减严重,无法实现在水下长距离的信息传输。因此,水下声呐数据无法使用传统的通信方式,如无线电、光通信等,实现水下声呐数据或工作状态的实时通信和传输。目前,传统的水下声呐的工作模式:在布放入水前对其进行预先设定工作模式等配置,一旦布放入水后,预先设定的工作模式是不可修改的,布放后水下声呐按照预先设定的工作模式在水下工作并采集数据,采集该数据后,储存于内部的储存器中。现有的声呐系统要获取该水下声呐的数据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一种是对声呐进行打捞回收后读取数据,但是,这种方式获取的数据实时性较差,无法更改水下潜标的工作模式,当声呐布放于深远海时出海回收的成本较高。另一种方式是采用有缆的方式,通过通信电缆将声呐数据上传到水面浮标,再通过水面浮标上安装的卫星通信模块将数据传回到地面实验室;但是,这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水声通信的无线声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下潜标,水面浮体模块和显示与控制模块(9);水下潜标置于水底,水面浮体模块置于水面,显示与控制模块(9)置于地面岸站;显示与控制模块(9)通过水面浮体模块发送指令至水下潜标,任意更改安装在水下潜标的水下声呐(3)的工作状态,周期性的将水下声呐数据发送至显示与控制模块(9),并进行显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水声通信的无线声呐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下潜标,水面浮体模块和显示与控制模块(9);水下潜标置于水底,水面浮体模块置于水面,显示与控制模块(9)置于地面岸站;显示与控制模块(9)通过水面浮体模块发送指令至水下潜标,任意更改安装在水下潜标的水下声呐(3)的工作状态,周期性的将水下声呐数据发送至显示与控制模块(9),并进行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潜标进一步包括:重力锚(1),声学释放器(2),水下声呐(3),第一水声通信机(4)和浮球(5);重力锚(1)位于水底,声学释放器(2)位于重力锚(2)的上方,并通过水密电缆进行连接,用于水下潜标的回收;水下声呐(3)位于声学释放器(2)的上方,并通过水密电缆连接,用于采集和发送水下声呐数据或水下声呐的工作状态;第一水声通信机(4)位于水下声呐(3)的上方,并通过水密电缆连接,用于发送和接收水下声呐数据或水下声呐的工作状态;浮球(5)位于第一水声通信机(4)的上方,并通过水密电缆连接,用于提供浮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声通信机(4)具有多个数据接口,用于连接多个水下声呐,实现点对多或多对多的水声通信;当水下声呐(3)的布放深度与声学释放器(2)的深度接近时,将第一水声通信机(4)与声学释放器(2)合并为水声通信释放器;水声通信释放器通过水密电缆连接水下声呐(3),实现水声通信和回收水下潜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浮体模块进一步包括:水面浮体(6),第二水声通信机(10)和通信子模块(7);所述水面浮体(6)漂浮在水面上,且所述水面浮体(6)上安装第二水声通信机(10)和通信子模块(7);第二水声通信机(10)接收第一水声通信机(4)发送的水下声呐数据或水下声呐的工作状态,与第一水声通信机(4)进行双向水声通信,并将水下声呐数据或水下声呐的工作状态通过通信子模块(7)发送至显示与控制模块(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面浮体(6)为波浪滑翔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社锋徐立军张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