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地热源的智能家居温湿度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地热源的智能家居温湿度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雾霾”已经成为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尤其冬季“雾霾”特别严重,其中冬季的燃煤供热产生的颗粒物排放和汽车尾气的排放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原因。对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目前已经实行了常规的限号政策减少车辆的行驶数量,同时,也在大力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并将逐渐取代传统的汽油汽车,但是对于冬季取暖的燃煤问题,虽然现在也在大力的倡导煤改气,但是居民相应需要承担的费用也变得多,同时,天然气虽然减少了污染,但是为不可再生资源,不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却未被普遍的采用,将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于环境的保护,以及节能减排上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对于开发地热能利用于冬季供热,常用的技术有两种:浅层地热源热泵技术;直接开采中深层地热水供热技术。但是这两种技术均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解决:浅层地源热泵技术:浅层地热井占地面积大,应用受到限制;冬夏冷热负荷不平衡,系统能效衰减严重。直接开采中深层地热水供热技术:只有具有丰富地下热水资源的地区才能使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地热源的智能家居温湿度控制系统,其中,包括:抽水井,其连通至地下恒温含水层;地源热泵机组,其通过管路由所述抽水井抽取地下的恒温水;制冷机构,其包括风机盘管、导风罩和导流管;所述风机盘管设置在墙体内部,且所述风机盘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地源热泵机组的供水管相连接,所述风机盘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地源热泵机组的回水管相连接;所述导风罩设置为环绕在需制冷区域的顶部边缘的环状;所述导风罩的横截面为U字形,所述导风罩的开口侧与墙面贴合,并使所述风机盘管的出风口被所述导风罩罩设;所述导风罩在朝向所述需制冷区域的中心的一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导风罩朝向地面的一面为底面,所述底面设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地热源的智能家居温湿度控制系统,其中,包括:抽水井,其连通至地下恒温含水层;地源热泵机组,其通过管路由所述抽水井抽取地下的恒温水;制冷机构,其包括风机盘管、导风罩和导流管;所述风机盘管设置在墙体内部,且所述风机盘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地源热泵机组的供水管相连接,所述风机盘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地源热泵机组的回水管相连接;所述导风罩设置为环绕在需制冷区域的顶部边缘的环状;所述导风罩的横截面为U字形,所述导风罩的开口侧与墙面贴合,并使所述风机盘管的出风口被所述导风罩罩设;所述导风罩在朝向所述需制冷区域的中心的一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导风罩朝向地面的一面为底面,所述底面设置为向下凹陷的圆弧状,所述底面的中心开设有漏液孔;所述导流管设置在所述底面的下方,所述导流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漏液孔相配合的通孔,并使所述通孔和漏液孔相连通;回灌井,其连通至地下恒温含水层;所述回水管连接至所述回灌井;储水罐,其与自来水源,以及所述导流管的出水端和回灌井分别连通;流量监控机构,其包括控制器、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和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流量计设置在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和抽水井连接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流量计设置在所述地源热泵机组和回灌井连接的管路上,以对由地下恒温含水层的抽取的水量和回灌至所述地下恒温含水层的水量进行分别计量;所述第一控制阀和第三流量计分别设置在所述储水罐和回灌井连接的管路上;所述控制器调取所述第一流量计和第二流量计的计量数据,并在回灌至地下恒温含水层的水量少于抽取的水量时,控制所述第三流量计和第一控制阀打开,以将储水罐中的水补充至所述地下恒温含水层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地热源的智能家居温湿度控制系统,其中,所述通气孔包括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通气孔的进气端位于所述导风罩的内表面,出气端位于所述导风罩的内部;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气孔的进气端均连接至所述第一通气孔的出气端,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出气端延伸至所述导风罩的外表面;且多个所述第二通气孔位于同一平面上,并向各个方向延伸,形成连接至所述导风罩的外表面的扇形分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地热源的智能家居温湿度控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