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非专利>正文

电加热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1882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加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上设有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出水龙头,所述加热结构内设有用于与第一入水口连通的热水流道、与第二入水口连通的冷水流道,所述热水流道连通至出水龙头,所述冷水流道设在热水流道的中部且沿轴线方向连通至出水龙头。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冷水出水速度快且冷热水切换方便的电加热水龙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加热水龙头
本专利技术涉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热水龙头。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所售的电加热水龙头中的加热结构内设置加热管,冷水和热水从加热管内的螺旋的流道经过,需要热水时开启加热元件对流道内的水流进行加热,只需要冷水时停止加热元件的加热,这种情况存在以下缺陷:螺旋形的流道由于行程长,会使水流的压力损失比较大,导致需要大流量冷水清洗时,电加热水龙头的冷水出水速度不足,使用不便,并且冷热水相互切换时由于冷水和热水共用一个流道,无法瞬间将热水切换为冷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冷水出水速度快且冷热水切换方便的电加热水龙头。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加热水龙头,它包括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上设有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出水龙头,所述加热结构内设有用于与第一入水口连通的热水流道、与第二入水口连通的冷水流道,所述热水流道连通至出水龙头,所述冷水流道设在热水流道的中部且沿轴线方向连通至出水龙头。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热水流道为环绕冷水流道设置的螺旋形流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热水流道为套设在冷水流道外的薄壁形流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热水流道与冷水流道交汇构成混水段,所述混水段与出水龙头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加热结构包括热水管、冷水管,所述热水管套设在冷水管外,所述冷水管中空构成冷水流道,所述热水管的管壁中空构成热水流道,所述热水管的入水端与第一入水口连通,所述冷水管的入水端与第二入水口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冷水管的出水端设有射流嘴,所述射流嘴内设有射流孔,所述射流孔的直径由冷水流道朝向混水段逐渐减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种改进,所述热水管的出水端设有热水嘴,所述热水嘴内设有用于将热水流道与混水段连通的热水孔,所述热水孔的高度低于射流嘴的出水端面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水流经过较长的流道再供出,会产生压降,特别是螺旋形的流道或是薄壁形的流道,会使得出水水压变小,供水速度变慢,由于冷水无需加热,故在热水流道中部设置冷水流道,冷水直接通过冷水流道进入出水龙头,而非经过螺旋形或是薄壁形的热水流道再通过出水龙头供出,实现大水量的冷水出水,且冷水流道和热水流道隔开,在仅需要冷水时无需开启热水流道的加热,节约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加热水龙头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加热水龙头另一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加热水龙头控制阀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定瓷片第一端面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定瓷片第二端面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动瓷片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动瓷片位于中间位置时动瓷片与定瓷片配合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动瓷片朝向冷水侧移动至第一阶段结束、第二阶段开始时动瓷片与定瓷片配合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动瓷片朝向冷水侧移动且在第二阶段内时动瓷片与定瓷片配合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动瓷片朝向冷水侧移动至最大角度时动瓷片与定瓷片配合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动瓷片朝向热水侧移动时动瓷片与定瓷片配合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动瓷片朝向热水侧移动至最大角度时动瓷片与定瓷片配合示意图。附图中:1-加热结构,1.1-第一入水口,1.2-第二入水口,1.3-出水龙头,1.4-热水流道,1.5-冷水流道,1.6-混水段,1.7-热水管,1.8-冷水管,1.9-射流嘴,1.10-射流孔,1.12-热水嘴,1.13-热水孔,2-外壳,3-加热元件,4-控制阀,4.1-定瓷片,4.1.1-进水口,4.1.2-第一出水口,4.1.3-第二出水口,4.1.4-进水孔,4.1.5-第一出水孔,4.1.6-第二出水孔,4.1.7-第一调节槽,4.1.7.1-第二进水部,4.1.8-第二调节槽,4.2-动瓷片,4.2.1-进水凹槽,4.2.1.1-第一进水部,4.2.2-出水凹槽,4.2.3-辅助凹槽,4.3-阀壳,4.4-驱动组件,4.4.1-压杆,4.4.2-压杆座,4.4.3-动瓷片底座,4.4.4-凸台,4.5-进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12所示,一种电加热水龙头,它包括加热结构1,加热结构1上设有第一入水口1.1、第二入水口1.2、出水龙头1.3,加热结构1内设有用于与第一入水口1.1连通的热水流道1.4、与第二入水口1.2连通的冷水流道1.5,热水流道1.4呈螺旋形且连通至出水龙头1.3,冷水流道1.5设在螺旋形的热水流道1.4的中部且沿轴线方向连通至出水龙头1.3;热水流道1.4亦可以是套设在冷水流道1.5外的薄壁形流道;水流经过较长的流道再供出,会产生压降,特别是螺旋形的或者是薄壁形的流道,会使得出水水压变小,供水速度变慢,由于冷水无需加热,故在热水流道1.4中部设置冷水流道1.5,冷水直接通过冷水流道1.5进入出水龙头1.3,而非经过螺旋形或薄壁形的热水流道1.4再通过出水龙头1.3供出,实现大水量的冷水出水,且冷水流道1.5和热水流道1.4隔开,在仅需要冷水时无需开启热水流道1.4的加热,节约能耗。薄壁形流道亦可以薄壁分流式,即热水流道1.4为沿冷水流道1.5周向间隔分布且沿冷水流道1.5轴向设置的多个子流道构成,进入薄壁分流式热水流道1.4的水通过子流道进行加热,最终进入出水龙头1.3。其中,热水流道1.4与冷水流道1.5交汇构成混水段1.6,混水段1.6与出水龙头1.3连通;混水段1.6是用于供冷水和热会混合的区域,混水段1.6的出水端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以反馈给控制器以温度信号,以便于控制器分析水温或者通过显示屏在电加热水龙头外部显示。其中,加热结构1包括热水管1.7、冷水管1.8,热水管1.7套设在冷水管1.8外,冷水管1.8中空构成冷水流道1.5,热水管1.7的管壁中空构成螺旋形的热水流道1.4,热水管1.7的入水端与第一入水口1.1连通,冷水管1.8的入水端与第二入水口1.2连通;冷水流道1.5由冷水管1.8中空设置,热水流道1.4由热水管1.7中空且设置螺旋形的隔板构成,结构简单、冷水管1.8和热水管1.7内的水不直接接触,不产生混流,并且热水管1.7套设在冷水管1.8外,热水管1.7的热量不易传导至冷水管1.8,热量损失小。其中,冷水管1.8的出水端设有射流嘴1.9,射流嘴1.9内设有射流孔1.10,射流孔1.10的直径由冷水流道1.5朝向混水段1.6逐渐减小;射流器原理为,在泵叶轮高速旋转下,液体以高的速度从喷嘴喷出,高速流动的液体通过混气室时,会在混气室形成真空,由导气管吸入大量空气,空气进入混气室后,在喉管处与液体剧烈混合,形成气液混合体,由扩散管排出,此处的射流嘴1.9的作用是将冷水管1.8的出口处通过直径缩小而使冷水高速喷出,从而带动热水进入混水段1.6,一方面可以提高热水的出水速度,弥补一些热水在螺旋形热水流道1.4内损失的水压,另一方面,在第一入水口1.1与热水管1.7的交汇处还设有水压开关,水压开关为胶膜结构,胶膜结构用于感应第一入水口1.1的入水压力以感应是否需要控制加热元件3进行加热,通过设置射流嘴1.9,在使用冷水时,高速喷出的冷水带动热水向上从出水龙头1.3供出,冷水不易从混水段通过热水流道反向进入胶膜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加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上设有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出水龙头,所述加热结构内设有用于与第一入水口连通的热水流道、与第二入水口连通的冷水流道,所述热水流道连通至出水龙头,所述冷水流道设在热水流道的中部且沿轴线方向连通至出水龙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加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上设有第一入水口、第二入水口、出水龙头,所述加热结构内设有用于与第一入水口连通的热水流道、与第二入水口连通的冷水流道,所述热水流道连通至出水龙头,所述冷水流道设在热水流道的中部且沿轴线方向连通至出水龙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流道为环绕冷水流道设置的螺旋形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流道为套设在冷水流道外的薄壁形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流道与冷水流道交汇构成混水段,所述混水段与出水龙头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非潘进军乔峰殷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陈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