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1832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该结构包括:套设于洞口处管节上的注浆囊袋,所述注浆囊袋内部形成有注浆空间,且所述注浆囊袋具有弹性;以及与所述注浆囊袋连接并埋设于所述洞口处管节内的注浆管,通过所述注浆管向所述注浆囊袋的注浆空间内注入浆液以使得所述注浆囊袋向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部鼓起并封堵所述洞口处管节与主隧道间的缝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注浆管向注浆囊袋内注入浆液,避免了浆液的流失,且快速鼓起的注浆囊袋能够填充缝隙,与主隧道上的粗糙表面完美的契合,达到阻断缝隙的目的。解决了浆液流失及堵漏效率不高的问题,且特别适用于间隙较大的工况,能够有效避免水土涌入的风险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特指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在既有主线隧道上采用全机械法(顶管法)施做支线隧道时,顶管机切削主线管片时造成的切口为非光滑平整的面,且开洞的大小与管节外包尺寸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这些空隙会导致最终支线隧道拼装完成后,施做最终接头时止水的处理变得复杂。常规做法采用的是通过管节预埋的注浆管向接缝处进行注浆堵漏,并焊接止水钢板阻断渗流通道,即利用止水钢板和注浆来封堵支线隧道和主线隧道管片间的缝隙,直至完成最终接头的施工。这样的做法存在如下缺陷:注浆浆液分散进入土体,流失率较大,堵漏的效率不高;对于较大的间隙,还存在一定的水土涌入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及施工方法,解决现有的封堵做法存在的浆液流失率较大、堵漏效率不高且对于较大间隙的工况存在水土涌入的风险等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包括:套设于洞口处管节上的注浆囊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洞口处管节上的注浆囊袋,所述注浆囊袋内部形成有注浆空间,且所述注浆囊袋具有弹性;以及与所述注浆囊袋连接并埋设于所述洞口处管节内的注浆管,通过所述注浆管向所述注浆囊袋的注浆空间内注入浆液以使得所述注浆囊袋向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部鼓起并封堵所述洞口处管节与主隧道间的缝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洞口处管节上的注浆囊袋,所述注浆囊袋内部形成有注浆空间,且所述注浆囊袋具有弹性;以及与所述注浆囊袋连接并埋设于所述洞口处管节内的注浆管,通过所述注浆管向所述注浆囊袋的注浆空间内注入浆液以使得所述注浆囊袋向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部鼓起并封堵所述洞口处管节与主隧道间的缝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囊袋通过粘结胶粘接于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表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洞口处管节的外表面对应所述注浆囊袋的位置设有一环形凹槽;所述注浆囊袋有部分嵌入所述环形凹槽内并通过粘结胶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粘接固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囊袋呈圆环状,且其弧度适配于所述洞口处管节与主隧道间的缝隙的弧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管上套设固定有一止水环,所述止水环埋设于所述洞口处管节内。6.一种联络通道洞口处管节可充填囊袋式的封堵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用顶管法施工两主隧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黄德中宿文德赵玉同张衍万敏陈培新熊胜朱卫杰翟一欣朱雁飞吴惠明邱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隧道盾构工程有限公司上海盾构设计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