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与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181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与施工方法,包括上预制柱、橡胶支座和下预制柱,橡胶支座固定在上预制柱和下预制柱之间,下预制柱包括下预制柱钢管,下预制柱钢管的内部上方为预留的后浇区,后浇区下方的下预制柱钢管内浇注有混凝土,混凝土内预留有下灌浆孔和下预制柱穿筋孔,上预制柱包括上预制柱钢管,上预制柱钢管的内部下方为预留的后浇区,后浇区上方的上预制柱钢管内浇注有混凝土,混凝土内预留有上灌浆孔和上预制柱穿筋孔,上预制柱嵌套在上预埋板上,下预制柱嵌套在下预埋板上,上预埋板和下预埋板分别与橡胶支座的上下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配节点为装配式隔震结构的装配设计和施工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和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与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装配
,涉及一种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与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隔震结构作为一种良好的抵御地震的结构形式,在我国的广大地震区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面提高我国建筑结构抵御地震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大力推广减隔震技术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必然成为一种趋势。隔震结构设计过程中隔震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直是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关注的重点,隔震层梁柱体系和隔震层支座的设计与选择直接影响隔震结构的施工难度和施工质量。目前,隔震结构中隔震支座安装与施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一是预埋连接件的安装和施工难度较大,预埋构件位置很难确定,平整度较难控制。问题二是隔震支座的上下连接板的固定与安装过程相对复杂,连接件的安装就位较难。问题三是普遍存在与隔震支座的上下连接柱(支墩)设计与构造钢筋较多,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与施工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包括上预制柱、橡胶支座和下预制柱,橡胶支座固定在上预制柱和下预制柱之间,下预制柱包括下预制柱钢管,下预制柱钢管的内部上方为预留的后浇区,后浇区下方的下预制柱钢管内浇注有混凝土,混凝土内预留有下灌浆孔和下预制柱穿筋孔,上预制柱包括上预制柱钢管,上预制柱钢管的内部下方为预留的后浇区,后浇区上方的上预制柱钢管内浇注有混凝土,混凝土内预留有上灌浆孔和上预制柱穿筋孔,上预制柱嵌套在上预埋板上,下预制柱嵌套在下预埋板上,上预埋板和下预埋板分别与橡胶支座的上下端连接。进一步的,下部结构连接钢筋穿过下预制柱穿筋孔,下部结构连接钢筋的上端通过锚固端锚固在下预制柱钢管内的后浇区内,上部结构连接钢筋穿过上预制柱穿筋孔,上部结构连接钢筋的下端通过锚固端锚固在上预制柱钢管内的后浇区内。进一步的,锚固端与下部结构连接钢筋采用螺纹连接,锚固端带内置丝扣,下部结构连接钢筋外置丝扣。进一步的,锚固端包括端板和端板上的锚固端穿筋孔,端板上设置利于灌浆的1/4缺口。一种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的施工方法,包括权上述的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下预制柱与下部结构相连接,把下部结构连接钢筋通过下预制柱穿筋孔固于下预制柱内的后浇区内;步骤(2),向下预制柱穿筋孔内灌注灌浆材料;步骤(3),安装下预埋板,使下预制柱嵌套于下嵌套孔内,调整下预埋板的位置,将两者固接;步骤(4),向下预制柱内的后浇区内浇筑灌浆材料,至空间完全充满;步骤(5),安装橡胶支座,将橡胶支座的下连接板与下预埋板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步骤(6),将上预埋板与上连接板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步骤(7),将上部结构连接钢筋通过上预制柱的上预制柱穿筋孔将其固于上预制柱内的后浇区内;步骤(8),向上灌浆孔与上预制柱穿筋孔和上预制柱内的后浇区内灌注灌浆材料,直至空间内材料填充满;步骤(9),将上预制柱与上预埋板进行嵌套连接。进一步的,步骤(3)能够提到步骤(1)的前面实施。进一步的,步骤(1)中的下部结构连接钢筋和步骤(7)中的上部结构连接钢筋分别通过锚固端固定。进一步的,步骤(2)中向下预制柱穿筋孔内灌浆和步骤(8)中向上预制柱穿筋孔内灌浆分别通过锚固端的端板上的缝隙向下预制柱穿筋孔内和上预制柱穿筋孔内灌浆。进一步的,步骤(3)将下预埋板和下预制柱固定后通过加劲肋进一步焊接固定,步骤(9)中,将上预制柱与上预埋板进行嵌套连接后通过加劲肋进一步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步骤(9)中,将上预制柱与上预埋板进行嵌套连接后,两者为临时固定,最后通过加劲肋将两者进一步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采用预制钢管混凝土降低了钢筋对预埋板的安装和就位的干扰,确保了橡胶支座的平整度精度,提高了安装质量;(2)本专利技术的预制钢管混凝土柱可实现标准化生产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3)本专利技术的橡胶支座的连接板与预埋板采用外部螺栓连接,安装方便;(4)本专利技术的预埋板与预制钢管混凝土柱采用加劲肋板焊接连接,内部设置构造钢管采用高强材料后浇刚性连接,增加粘结力;(5)本专利技术的结构钢筋与预制钢管混凝土柱采用端部锚固处理,灌浆孔可设置为变截面,增大了截面之间的机械咬合力和摩擦力,有利于构件之间的力的传递;(6)本专利技术的内部采用灌浆处理,连接方便,安全可靠,提高了节点的整体抗震性能;(7)本专利技术的节点采用上下预制钢管混凝土柱作为连接过度部件,利用其良好的力学性能,降低了橡胶支座的安装难度;(8)本专利技术的装配节点为装配式隔震结构的装配设计和施工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和措施,对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为解决装配式结构的安装技术和施工方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措施。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为橡胶支座与结构装配节点剖面示意图;图2为橡胶支座与结构装配节点平面示意图;图3为上预制柱平面结构示意;图4为图3中1-1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上预埋板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下预埋板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下预制柱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2-2处的剖面图;图9为锚固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预制柱;11、上灌浆孔;12、上预制柱钢管;13、上预制柱穿筋孔;2、橡胶支座;21、上预埋板;211、上螺栓孔;212、上嵌套孔;22、上连接板;23、下连接板;24、下预埋板;241、下螺栓孔;242、下嵌套孔;25、连接螺栓;3、下预制柱;31、下灌浆孔;32、下预制柱钢管;33、下预制柱穿筋孔;4、加劲肋;5、后浇区;6、上部结构连接钢筋;7、下部结构连接钢筋;8、锚固端;81、锚固端穿筋孔;82、端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9所示,一种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包括上预制柱1、橡胶支座2和下预制柱3,橡胶支座2固定在上预制柱1和下预制柱3之间。下预制柱3包括下预制柱钢管32,下预制柱钢管32的内部上方为预留的后浇区5,后浇区5下方的下预制柱钢管32内浇注有混凝土,混凝土内预留有下灌浆孔31和下预制柱穿筋孔33,下灌浆孔31位于下预制柱钢管32的中心位置,下预制柱穿筋孔33靠近下预制柱钢管32内部的侧壁。下部结构连接钢筋7穿过下预制柱穿筋孔33,下部结构连接钢筋7的上端通过锚固端8锚固在下预制柱钢管32内的后浇区5内,锚固端8与下部结构连接钢筋7采用螺纹连接,锚固端8带内置丝扣,下部结构连接钢筋7外置丝扣。锚固端8包括端板82和端板82上的锚固端穿筋孔81,端板82上设置1/4缺口,这样利于灌浆。下预制柱3的上端固定在下预埋板24上,下预埋板24的中部开有与下预制柱3相对应的下嵌套孔242,下预制柱3的上端嵌套在下嵌套孔242内,下预制柱3的上端面与下预埋板24的上端面齐平。下预制柱3的外侧壁上对称的设置有若干加劲肋4。加劲肋4的两侧壁分别与下预制柱3的侧壁和下预埋板下端面焊接。加劲肋4可以提前焊接在预制柱上,也可临时安置。下预埋板24与橡胶支座2的下连接板23通过连接螺栓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预制柱(1)、橡胶支座(2)和下预制柱(3),橡胶支座(2)固定在上预制柱(1)和下预制柱(3)之间,下预制柱(3)包括下预制柱钢管(32),下预制柱钢管(32)的内部上方为预留的后浇区(5),后浇区(5)下方的下预制柱钢管(32)内浇注有混凝土,混凝土内预留有下灌浆孔(31)和下预制柱穿筋孔(33),上预制柱(1)包括上预制柱钢管(12),上预制柱钢管(12)的内部下方为预留的后浇区(5),后浇区(5)上方的上预制柱钢管(12)内浇注有混凝土,混凝土内预留有上灌浆孔(11)和上预制柱穿筋孔(13),上预制柱(1)嵌套在上预埋板(21)上,下预制柱(3)嵌套在下预埋板(24)上,上预埋板(21)和下预埋板(24)分别与橡胶支座(2)的上下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预制柱(1)、橡胶支座(2)和下预制柱(3),橡胶支座(2)固定在上预制柱(1)和下预制柱(3)之间,下预制柱(3)包括下预制柱钢管(32),下预制柱钢管(32)的内部上方为预留的后浇区(5),后浇区(5)下方的下预制柱钢管(32)内浇注有混凝土,混凝土内预留有下灌浆孔(31)和下预制柱穿筋孔(33),上预制柱(1)包括上预制柱钢管(12),上预制柱钢管(12)的内部下方为预留的后浇区(5),后浇区(5)上方的上预制柱钢管(12)内浇注有混凝土,混凝土内预留有上灌浆孔(11)和上预制柱穿筋孔(13),上预制柱(1)嵌套在上预埋板(21)上,下预制柱(3)嵌套在下预埋板(24)上,上预埋板(21)和下预埋板(24)分别与橡胶支座(2)的上下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其特征在于:下部结构连接钢筋(7)穿过下预制柱穿筋孔(33),下部结构连接钢筋(7)的上端通过锚固端(8)锚固在下预制柱钢管(32)内的后浇区(5)内,上部结构连接钢筋(6)穿过上预制柱穿筋孔(13),上部结构连接钢筋(6)的下端通过锚固端(8)锚固在上预制柱钢管(12)内的后浇区(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其特征在于:锚固端(8)与下部结构连接钢筋(7)采用螺纹连接,锚固端(8)带内置丝扣,下部结构连接钢筋(7)外置丝扣。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其特征在于:锚固端(8)包括端板(82)和端板(82)上的锚固端穿筋孔(81),端板(82)上设置利于灌浆的1/4缺口。5.一种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橡胶支座与上下结构连接的装配节点,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下预制柱(3)与下部结构相连接,把下部结构连接钢筋(7)通过下预制柱穿筋孔(33)固于下预制柱(3)内的后浇区(5)内;步骤(2),向下预制柱穿筋孔(3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铁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