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限位控制组件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149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行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讲的是一种行程限位控制组件及其工作方法,行程限位控制组件包括壳体(1)和薄膜卷带(2),所述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传动输入齿轮(3)、传动齿轮(4)、导向轮(5)、以及可以依靠弹力转动复位的发条弹簧盒(6);当运动组件运动到上行程终点时,第一金属针(9)与第一接近开关(11)抵接,当运动组件运动到下行程终点时,第二金属针(10)与第二接近开关(12)抵接。至少提供一种接近开关可以位于电动千斤顶、电动支腿的丝杆螺母顶升组件外面,从而使电动千斤顶、电动支腿等需要限位的产品结构简化的行程限位控制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程限位控制组件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行程控制
,具体讲的是一种行程限位控制组件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电动千斤顶、电动支腿常常用于大型车辆的顶升作为辅助支撑使用,安装于车架上。另外,现有技术的电动千斤顶、电动支腿有的没有设置行程限位结构,这样,可能造成电动千斤顶、电动支腿中的丝杆螺母顶升组件过度顶升或收缩,造成的卡死或结构不稳定现象。或者,现有技术中的行程限位结构中的两个接近开关,直接设置在电动千斤顶、电动支腿中的丝杆螺母顶升组件的两个极限位置,这样不仅使得电动千斤顶、电动支腿的内部结构复杂,而且电路走线也麻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至少提供一种接近开关可以位于电动千斤顶、电动支腿的丝杆螺母顶升组件外面,从而使电动千斤顶、电动支腿等需要限位的产品结构简化的行程限位控制组件。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行程限位控制组件,包括壳体和薄膜卷带,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传动输入齿轮、传动齿轮、导向轮、以及可以依靠弹力转动复位的发条弹簧盒;所述传动齿轮与传动输入齿轮啮合,所述传动齿轮上固定连接有卷筒,所述卷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行程限位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薄膜卷带(2),所述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传动输入齿轮(3)、传动齿轮(4)、导向轮(5)、以及可以依靠弹力转动复位的发条弹簧盒(6);所述传动齿轮(4)与传动输入齿轮(3)啮合,所述传动齿轮(4)上固定连接有卷筒(7),所述卷筒(7)与传动齿轮(4)同轴,所述薄膜卷带(2)的一端卷曲在卷筒(7)上,所述薄膜卷带(2)的另一端卷曲在发条弹簧盒(6)上,所述发条弹簧盒(6)内设有发条弹簧(8),所述薄膜卷带(2)的一侧搭接在导向轮(5)上,所述薄膜卷带(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金属针(9)和第二金属针(10),所述壳体(1)还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近开...

【技术特征摘要】
1.行程限位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薄膜卷带(2),所述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传动输入齿轮(3)、传动齿轮(4)、导向轮(5)、以及可以依靠弹力转动复位的发条弹簧盒(6);所述传动齿轮(4)与传动输入齿轮(3)啮合,所述传动齿轮(4)上固定连接有卷筒(7),所述卷筒(7)与传动齿轮(4)同轴,所述薄膜卷带(2)的一端卷曲在卷筒(7)上,所述薄膜卷带(2)的另一端卷曲在发条弹簧盒(6)上,所述发条弹簧盒(6)内设有发条弹簧(8),所述薄膜卷带(2)的一侧搭接在导向轮(5)上,所述薄膜卷带(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金属针(9)和第二金属针(10),所述壳体(1)还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近开关(11)和第二接近开关(12);当运动组件运动到上行程终点时,第一金属针(9)与第一接近开关(11)抵接,当运动组件运动到下行程终点时,第二金属针(10)与第二接近开关(12)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程限位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近开关(11)和第二接近开关(12)并列设置,所述导向轮(5)的数量为2个,其中一个导向轮(5)位于第一接近开关(11)的一侧,另一个导向轮(5)位于第二接近开关(12)远离第一接近开关(11)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程限位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筒(7)位于传动齿轮(4)的一侧,所述传动齿轮(4)的侧面与壳体(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薄膜卷带(2)在收卷运动时的限位卡槽(1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程限位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来明王国忠邵益龙陆江强田锋陈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恒宏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