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率动物尸体化制机,属于无害化动物尸体处理设备领域,包括内外双层壳体,所述外壳内置环绕的线圈,所述线圈两端与交变电机连接,外壳上设有蒸汽入口;所述内壳为铜制壳体外涂耐高温导热涂料,一端连接有转轴,另一端设有污汽出口,所述转轴穿过外壳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污汽出口处设有栅格滤网;所述内壳壳体内表面设有若干条向内凸出的、沿壳体内壁呈螺旋状的翅条,所述翅条凸出的宽度由污汽出口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内外壳体上设有相互对应的投料口及出料口,作为物料投放、取出的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热交换效率高、动物尸体化制时间短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动物尸体化制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害化动物尸体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动物尸体化制机。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越来越严重,许多动物的生存场所遭到破坏,在此基础上动物的非正常死亡率也越来越高。大多数动物死亡后因为其尸体存在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而被人们遗弃,常被采用深埋、焚烧等方法处理,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动物尸体的腐化对环境也会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病毒的传播,危害人们的健康。化制机是将除国家规定必须销毁的动物尸体以外的尸体进行处理,并进行再次利用的动物尸体处理设备。常规的化制机处理尸体方法分为干化法和湿化法。其中干化法是将尸体投入化制机内,使其在干热环境中处理尸体中的水分、细菌和病原体,其中高热蒸汽不直接接触尸体表面,具有安全、环保、杀菌效果好等特点。但由于高温蒸汽不直接接触尸体表面,使其在处理过程中热量的传输交换速度慢,耗费的时间往往会很长,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在动物尸体处理过程中热交换效率高、处理时间短的高效率动物尸体化制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率动物尸体化制机,包括内外双层壳体,内外壳体之间用以通入高温蒸汽,内壳内部为物料储放室;所述外壳为陶瓷材料,内置环绕的线圈,所述线圈两端与交变电机连接,所述外壳上设有蒸汽入口;所述内壳为铜制壳体外涂耐高温导热涂料,一端连接有转轴,另一端设有污汽出口,所述转轴穿过外壳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污汽出口处设有栅格滤网;所述内壳壳体内表面设有若干条向内凸出的、沿壳体内壁呈螺旋状的翅条,所述翅条凸出宽度由污汽出口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内外壳体上设有相互对应的投料口及出料口,作为物料投放、取出的通道。优选的:所述转轴及污汽出口与外壳接触处设有旋转密封组件,以防止蒸汽外漏。优选的:所述内壳投料口、内壳出料口处分别设有可向内开启的盖窗。优选的:所述内壳投料口盖窗面积大于并覆盖住外壳投料口,外壳投料口下方连接有物料挡板,以防止进料时物料进入内外壳之间。优选的:所述外壳出料口面积大于并覆盖住内壳出料口盖窗,以防止出料时物料进入内外壳之间。优选的:所述内外壳体上还设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双层壳体上的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以及外壳上的电磁吸盘。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方面通过双层壳体的上述设置,外壳在化制过程中产生磁场涡流,使内壳壳体在磁场涡流作用下自行高速发热,进而对内壳中的物料动物尸体加热,可达到快速升温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内壳壳体中心转轴的设置,可使化制过程中内壳壳体旋转,使内外壳之间的高温蒸汽与内壳壳体加速碰撞,并通过内壳壳体翅条使高温蒸汽在两壳体夹层中产生扰流,加速热量交换,提高高温蒸汽和内壳内的物料热交换效率。通过上述两方面的设置,使化制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热交换效率大幅提高,使尸体的温升速度快,大大减少尸体的化制处理时间,具有显著的效果。附图说明附图1为化制机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壳;11、线圈;12、蒸汽入口;13、外壳投料口;131、物料挡板;14、外壳出料口;2、内壳;21、转轴;22、翅条;23、内壳投料口;231、内壳投料口盖窗;24、内壳出料口;241、内壳出料口盖窗;25、污汽出口;26、旋转密封组件;27、栅格滤网;3、交变电机;4、驱动电机;5、定位装置;51、激光发射器;52、激光接收器;53、电磁吸盘。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阐述,以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充分理解和实施。如图所示:一种高效率动物尸体化制机,包括内外双层壳体2、1,内外壳体之间用以通入高温蒸汽;内壳2内部为物料储放室,是动物尸体化制的容器;所述外壳1为陶瓷材料,内置环绕的线圈11,所述线圈11两端与交变电机3连接,所述外壳1上设有蒸汽入口12;所述内壳2为铜制壳体外涂耐高温导热涂料,一端连接有转轴21,另一端设有污汽出口25,所述转轴21穿过外壳1与驱动电机4连接,所述污汽出口25处设有栅格滤网27;由于陶瓷材料的耐高温、低导热性等优点,使高温蒸汽有效保留在壳体夹层空间,使其热量更有效的向内壳2中传导;所述内壳2壳体内表面设有若干条向内凸出的、沿壳体内壁呈螺旋状的翅条22,所述翅条22凸出的宽度由污汽出口25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内外壳体上分别设有投料口23、13,所述两投料口附近设有定位装置5以使两投料口通过定位在同一位置打开进行投料;所述内外壳体上还分别设有出料口24、14,所述两出料口位置通过定位装置5一体定位,即当两投料口23、13通过定位打开投料通道时,两出料口24、14的位置也相互对应,满足出料通道畅通的要求。优选的:所述内壳投料口23、内壳出料口24处分别设有可向内开启的盖窗231、241,以便于在内壳2进行投料和出料后关闭盖窗231、241使内壳2处于密封状态。进一步设置:所述内壳投料口盖窗231面积大于并覆盖住外壳投料口13,外壳投料口13下方连接有物料挡板131,以防止进料时物料进入内外壳之间;所述外壳出料口14面积大于并覆盖住内壳出料口盖窗241,以防止出料时物料进入内外壳之间。优选的:所述定位装置5包括分别设置在双层壳体上的激光发射器51和激光接收器52以及外壳1上的电磁吸盘53。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一步:启动驱动电机4使内壳2旋转,通过激光发射器51和激光接收器52传出的定位信号锁定内外壳投料口23、13,使内外壳投料口23、13处于同一位置,并同时关闭驱动电机4、开启电磁吸盘53将内外壳稳固锁定;第二步:打开内壳投料口盖窗231,通过内外壳投料口23、13将动物尸体投入到内壳2中,关闭电磁吸盘53及内壳投料口盖窗231;第三步:通过蒸汽入口12向内外壳的夹层中通入高温蒸汽,同时启动交变电机3和驱动电机4,开始对内壳2内的动物尸体进行化制。在化制过程中,动物尸体中的水分蒸发产生的水汽通过污汽出口25排出,直至化制结束,取出物料。本专利技术的化制原理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化制采用了热量的涡流传导、分子传导及机械运动相结合,使化制机的热交换效率大幅提升,减少化制时间,与现有技术相比相同的物料化制时间能减少40%~65%,具有显著的效果。涡流传导:通过交变电机3对外壳1内的线圈11通入交流电,使其产生交变磁场,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铜制的内壳2壳体自身不断产生热量,并对内壳2壳体内的物料进行热交换,由于铜的低热阻性,使涡流传导的效果更佳,可通过改变线圈11的匝数及交变电流的大小、频率来控制内壳2产生的热量。分子传导:通过进入的高温蒸汽对内壳2壳体及内部进行热交换,由于上述涡流传导可从另一方面提高内壳2的壳体温度,对分子传导具有促进作用,减少了高温蒸汽对内壳2的温升时间;另外本专利技术在分子传导的基础上加入了机械运动,即内壳2与转轴21连接,通过驱动电机4带动转轴21连同内壳2旋转(内壳2在旋转过程中的固定方式为机械领域常见的技术,可轻易实现;本专利技术中可利用外壳1对轴21及污汽出口25的支承方式进行固定,在支承处加设轴套、旋转定位套与密封组件配合使用,不加设外部零部件来节约设备成本),在所述转轴21及污汽出口25与外壳1接触处设有旋转密封组件26,以防止蒸汽外漏;上述旋转运动一方面使高温蒸汽在壳体夹层中发生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动物尸体化制机,包括内外双层壳体(2、1),内外壳体之间用以通入高温蒸汽,内壳(2)内部为物料储放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陶瓷材料,内置环绕的线圈(11),所述线圈(11)两端与交变电机(3)连接,所述外壳(1)上设有蒸汽入口(12);所述内壳(2)为铜制壳体外涂耐高温导热涂料,一端连接有转轴(21),另一端设有污汽出口(25),所述转轴(21)穿过外壳(1)与驱动电机(4)连接,所述污汽出口(25)处设有栅格滤网(27);所述内壳(2)壳体内表面设有若干条向内凸出的、沿壳体内壁呈螺旋状的翅条(22),所述翅条(22)凸出的宽度由污汽出口(25)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内外壳体上设有相互对应的投料口(23、13)及出料口(24、14),作为物料投放、取出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动物尸体化制机,包括内外双层壳体(2、1),内外壳体之间用以通入高温蒸汽,内壳(2)内部为物料储放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为陶瓷材料,内置环绕的线圈(11),所述线圈(11)两端与交变电机(3)连接,所述外壳(1)上设有蒸汽入口(12);所述内壳(2)为铜制壳体外涂耐高温导热涂料,一端连接有转轴(21),另一端设有污汽出口(25),所述转轴(21)穿过外壳(1)与驱动电机(4)连接,所述污汽出口(25)处设有栅格滤网(27);所述内壳(2)壳体内表面设有若干条向内凸出的、沿壳体内壁呈螺旋状的翅条(22),所述翅条(22)凸出的宽度由污汽出口(25)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所述内外壳体上设有相互对应的投料口(23、13)及出料口(24、14),作为物料投放、取出的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动物尸体化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1)及污汽出口(2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大川,孙旭东,蒋继凯,公丕玉,王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中节能临沂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