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1106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包括离心罐、上分离腔、下分离腔和过滤筒,上分离腔下部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内设置有活塞,过滤筒上端与活塞底部固接,底端设有圆柱台,圆柱台中部设置有通孔,通孔与进液口相通,离心罐底部设有凹槽,凹槽与圆柱台匹配且二者活动连接,上分离腔和下分离腔通过出液管分别连接储液袋,出液管上均设有抽真空泵。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进行血液分离时,将活塞上移,经离心后的重液从进液孔进入上分离腔流出,轻液从下分离腔流出,进行血液澄清时,将活塞下移,推动过滤筒往下移动卡入凹槽,残渣被留在了过滤筒内部,而轻液则经过滤筒过滤后从下分离腔流出,能有效实现轻液与残渣的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产品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血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临床血液检测可分为血液一般检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骨髓细胞学检测、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可以检测出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不同的血液检验需要对血液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离,分离型血液分离机能将血液中的重液与轻液分离出来,澄清型血液分离机能将血液中的轻液与残渣分离出来。专利号为CN20648897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检验科室用血液分离装置”,包括上分离腔、下分离腔和离心罐,所述下分离腔固定于上分离腔下侧,上分离腔与下分离腔外侧均向下倾斜,所述上分离腔下侧固定连接有进液管,下分离腔下侧开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管穿过下分离腔与进液孔连接有进液挡板,进液挡板位于离心罐内部,所述离心罐灌口穿过进液孔位于下分离腔内,所述上分离腔顶部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设置有推杆,推杆下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板,所述进液管中部固定连接有冲孔板,控制板和冲孔板相配合,离心罐中部通过轴承连接有支架,离心罐底部外侧连接有从动齿轮,右侧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该专利虽然兼具分离型血液分离机和澄清型血液分离机的功能,可对血液进行重液轻液的分离,也可以对血液进行轻液与残渣的分离,但是存在以下缺陷:1.在进行血液离心澄清处理时,从底部加液口加入血液时,轻液从重液口流出,残渣沉积于离心罐底,这样存在的缺陷在于:离心处理过程中,是不断往离心罐通入血液,因此不断通入的血液会持续冲击沉积于离心罐体的残渣,使得离心罐内的血液浑浊,这样造成血液的澄清效果差;2.不论进行血液的分离还是澄清,当结束时,会停止向离心罐内通入血液,离心罐内残留的血液在没有外界血流的持续通入进行血液流动交换的情况下,很难将残留的血液进行分离澄清并排出离心罐。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人员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血液分离装置,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包括离心罐、上分离腔和下分离腔,所述上分离腔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上分离腔下部设置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内设置有活塞,所述下分离腔上第二出液口,还包括垂直设置于离心罐内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高度低于离心罐高度,过滤筒上端与活塞底部固定连接,过滤筒底部固定设置有圆柱台,所述圆柱台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离心罐底部的进液口相通,所述离心罐底部设有圆环状凹槽,所述圆环状凹槽与圆柱台匹配且二者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口通过第一出液管连接第一储液袋,所述第二出液口通过第二出液管连接第二储液袋,所述第一出液管和第二出液管上均设置有抽真空泵。作为优选,所述圆柱台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圆柱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进行血液分离时,将活塞往上移动,经离心后的重液从进液孔进入上分离腔经第一出液管流出,轻液从下分离腔经第二出液管流出,进行血液澄清时,将活塞下移,推动过滤筒往下移动卡入凹槽,残渣被留在了过滤筒内部,而轻液则经过滤筒过滤后从下分离腔流出,能有效实现轻液与残渣的分离,同时使用抽真空泵,能将残留于离心罐内的血液吸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进行血液分离时的工作状态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进行血液澄清时的工作状态图;图3是离心罐罐底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过滤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离心罐,2-上分离腔,3-下分离腔,4-支架,5-电机,6-过滤筒,7-进液管,8-进液孔,9-进液挡板,10-推杆,11-活塞,12-轴承,13-从动齿轮,14-主动齿轮,15-第一出液口,16-第二出液口,17-抽真空泵,18-圆柱台,19-通孔,20-进液口,21-圆环状凹槽,22-第一出液管,23-第一储液袋,24-第二出液管,25-第二储液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包括离心罐1、上分离腔2、下分离腔3、支架4、电机5和过滤筒6,所述下分离腔3固定于上分离腔2下侧,上分离腔2与下分离腔3外侧均向下倾斜,所述上分离腔2下侧固定连接有进液管7,下分离腔3下侧开设有进液孔8,所述进液管7穿过下分离腔3与进液孔8连接有进液挡板9,进液挡板9位于离心罐1内部,所述离心罐1灌口穿过进液孔8位于下分离腔3内,所述上分离腔2顶部开设有穿孔,穿孔内设置有推杆10,推杆10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11,离心罐1中部通过轴承12连接有支架4,离心罐1底部外侧连接有从动齿轮13,右侧支架上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13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4,主动齿轮14与从动齿轮12相啮合;本实施例中血液分离装置还包括垂直设置于离心罐1中部的过滤筒6,所述过滤筒6高度低于离心罐1高度,过滤筒6高度为离心罐1高度的1/2~2/3,过滤筒6上端与活塞11底部固定连接,过滤筒6底部一体成型有圆柱台18,所述圆柱台18中部开设有通孔19,所述通孔19与离心罐1底部的进液口20相通,所述离心罐1底部上表面设有圆环状凹槽21,所述圆环状凹槽21与圆柱台18匹配且二者活动连接,通过上提和下压推杆10,实现过滤筒6底部圆柱台18与圆环状凹槽21的分离与密封,同时为避免推杆10在上提过程中,推杆10支出上分离腔2顶部过长,因此推杆10采用伸缩杆,所述上分离腔2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15,所述下分离腔3上第二出液口16,所述第一出液口15通过第一出液管22连接第一储液袋23,所述第二出液口16通过第二出液管24连接第二储液袋25,所述第一出液管22和第二出液管24上均设置有抽真空泵17,所述第一储液袋23和第二储液袋25均放置在支架4上。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血液从进液口20通入离心罐1内,当需要进行血液分离时,将推杆10往上提,使进液管7连通上分离腔2,过滤筒6下端的圆柱台18与圆环状凹槽21分离,启动电机13和抽真空13,电机13转动带动主动齿轮14转动,主动齿轮14带动从动齿轮12转动,进而对离心罐1内的血液进行离心分离,在分离过程中,重液位于离心罐1外侧区域,轻液位于离心罐1中心区域,于是重液由进液孔8进入下分离腔3,再由第二出液管24进入第二储液袋25,轻液有进液管7进入上分离腔2,由第一出液管22进入第一储液袋23,实现血液分离;当需要进行血液澄清时,下压推杆10,使活塞11封闭进液管7,过滤筒6下端的圆柱台18与圆环状凹槽21密封,于是血液中的残渣被封闭在过滤筒6,而轻液透过过滤筒6经下分离腔流出,实现了血液中轻液和残渣的分离。本专利技术能有效地对血液进行分离和澄清,效果得到显著提高,而且使用抽真空泵,能将离心罐内的液体吸出,血液分离和澄清处理完成后,离心罐内的残留液体能得到有效处理,避免浪费。实施例二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血液分离装置,除具有实施例一中所有的技术特征外:其区别点在于:所述18圆柱台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圆柱台,采用橡胶材料是因为橡胶材料具有伸缩性,能使圆柱台18与圆环状凹槽21贴合更加密实。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包括离心罐(1)、上分离腔(2)和下分离腔(3),所述上分离腔(2)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15),上分离腔(2)下部设置有进液管(7),所述进液管(7)内设置有活塞(11),所述下分离腔(3)上设置有第二出液口(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设置于离心罐(1)内的过滤筒(6),所述过滤筒(6)高度为离心罐高度的1/2~1/3,过滤筒(6)上端与活塞(11)底部固定连接,过滤筒(6)底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台(18),所述圆柱台(18)中部设置有通孔(19),所述通孔(19)与离心罐(1)底部的进液口(20)相通,所述离心罐(1)底部设有圆环状凹槽(21),所述圆环状凹槽(21)与圆柱台(18)匹配且二者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出液口(15)通过第一出液管(22)连接第一储液袋(23),所述第二出液口(16)通过第二出液管(24)连接第二储液袋(25),所述第一出液管(22)和第二出液管(24)上均设置有抽真空泵(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分离装置,包括离心罐(1)、上分离腔(2)和下分离腔(3),所述上分离腔(2)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15),上分离腔(2)下部设置有进液管(7),所述进液管(7)内设置有活塞(11),所述下分离腔(3)上设置有第二出液口(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垂直设置于离心罐(1)内的过滤筒(6),所述过滤筒(6)高度为离心罐高度的1/2~1/3,过滤筒(6)上端与活塞(11)底部固定连接,过滤筒(6)底端固定设置有圆柱台(18),所述圆柱台(18)中部设置有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佰俊宋永平李宁林全德向谱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