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的风道结构和手持式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995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吸尘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壳体的风道结构和手持式吸尘器,该壳体的风道结构包括:电池容置区域、过渡区域、导风区域。其中,导风区域朝向壳体内配备的导风件;过渡区域分别与导风区域和电池容置区域连接;电池容置区域用于装载电池,且电池容置区域装载电池后,具有与过渡区域连接的用于导风的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壳体的风道结构,可以使得壳体内装载电池的区域能够快速散热,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体的风道结构和手持式吸尘器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吸尘器领域,特别涉及壳体的风道结构和手持式吸尘器。
技术介绍
手持式吸尘器是一种介于普通家用吸尘器与便携式吸尘器之间的家庭清洁类产品,其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非常方便,比较适合用来清洁较小的空间,比如地毯、车内、电器、家居等。手持式吸尘器能除尘主要在于它的“头部”装有一个电动抽风机。抽风机的转轴上有叶轮,通电后,抽风机会以一定的转速产生吸力和压力,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刷、长接管、弯管、软管、软管接头进入滤尘袋,灰尘等杂物滞留在滤尘袋内,空气经过滤片净化后,由机体尾部排出。手持式吸尘器配上不同的部件,可以完成不同的清洁工作,如配上地板刷可清洁地面,配上扁毛刷可清洁沙发面、床单、窗帘等,配上小吸嘴可清除小角落的尘埃和一些家庭器具内的尘垢。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常规的手持式吸尘器长时间使用后,电池不断发热,造成壳体表面热量堆积,甚至会烫手,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另外长时间的内部积热很容易导致手持式吸尘器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的风道结构,使得壳体内装载电池的区域能够快速散热,不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壳体的风道结构,包括:电池容置区域、过渡区域、导风区域;所述导风区域朝向所述壳体内配备的导风件;所述过渡区域分别与所述导风区域和所述电池容置区域连接;所述电池容置区域用于装载电池,且所述电池容置区域装载电池后,具有与所述过渡区域连接的用于导风的通道。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手持式吸尘器,所述手持式吸尘器的壳体具有如上所述的壳体的风道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壳体上设置了可以对壳体内的电池进行散热的风道结构,该风道结构包括:电池容置区域、过渡区域、导风区域。其中,导风区域朝向壳体内配备的导风件,当设备运行时,导风件可以将一部分风引导至导风区域。过渡区域分别与导风区域和电池容置区域连接,用于将导风区域的风传递至电池容置区。电池容置区域用于装载电池,且电池容置区域装载电池后,具有与过渡区域连接的用于导风的通道,这样就可以通过整个风道结构来增强电池容置区域的散热性能,防止壳体表面的热量堆积,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另外,所述电池容置区域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各出风口与所述导风的通道相互连通,可以将电池容置区域的热量通过各出风口传递到壳体外部,大大增强散热性能。另外,各出风口位于远离所述导风区域的一侧,使壳体内部的空气流动距离更长,可以充分吸收热量,能够更多地将电池容置区域的热量带走,增强散热性能。另外,所述用于导风的通道位于所述壳体的相对外侧,这样电池与壳体之间隔着导风的通道,电池无法直接将热量传递给壳体,所以可以一定程度抑制壳体温度上升,影响到使用者的体验。另外,所述用于导风的通道掠过整个电池,可以将整个电池发出的热量,增大换热面积,从而增强散热能力。另外,所述过渡区域与所述电池容置区域均为长方体形,且所述过渡区域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池容置区域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另外,所述壳体内配备的导风件为电机的风叶,可以间接利用壳体内部设置的电机的风叶进行导风。另外,所述过渡区域为所述壳体上的一条狭长的直线型通道,因此过渡区域不会占用壳体太多的空间,可以满足小型化设备。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壳体的风道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出风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中手持式吸尘器的风道结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壳体的风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电池容置区域1、过渡区域2、导风区域3。导风区域3朝向壳体内配备的导风件,导风件可以将一部分风传导至导风区域3。过渡区域2分别与导风区域3和电池容置区域1连接,用于将导风区域3的风传递至电池容置区。电池容置区域1用于装载电池5,且电池容置区域1装载电池5后,具有与过渡区域2连接的用于导风的通道4。此实施方式中,过渡区域2与电池容置区域1均为长方体形,且过渡区域2的长度方向与电池容置区域1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这样就可以将导风区域3的风从过渡区域2引导到电池容置区域1,且通过其自身结构改变了风向。具体地说,此实施方式中,壳体内配备的导风件可以为电机的风叶,这样就间接利用壳体内部设置的电机的风叶进行导风。过渡区域2为壳体上的一条狭长的直线型通道4,因此过渡区域2不会占用壳体太多的空间,可以满足小型化设备。需要说明的是,用于导风的通道4位于壳体的相对外侧,即图1中电池5下方,这样电池5与壳体之间隔着导风的通道4,电池5无法直接将热量传递给壳体,所以可以一定程度抑制壳体温度上升,影响到使用者的体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用于导风的通道4掠过整个电池5,可以将整个电池5发出的热量,增大换热面积,从而增强散热能力。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壳体上设置了可以对壳体内的电池5进行散热的风道结构,该风道结构包括:电池容置区域1、过渡区域2、导风区域3。其中,导风区域3朝向壳体内配备的导风件,当设备运行时,导风件可以将一部分风引导至导风区域3。过渡区域2分别与导风区域3和电池容置区域1连接,用于将导风区域3的风传递至电池容置区。电池容置区域1用于装载电池5,且电池容置区域1装载电池5后,具有与过渡区域2连接的用于导风的通道4,这样就可以通过整个风道结构来增强电池容置区域1的散热性能,防止壳体表面的热量堆积,不会给使用者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壳体的风道结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的风道结构上做了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电池容置区域1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各出风口与导风的通道4相互连通,可以将电池容置区域1的热量通过各出风口传递到壳体外部,大大增强散热性能。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各出风口位于远离导风区域3的一侧,使壳体内部的空气流动距离更长,可以充分吸收热量,能够更多地将电池容置区域1的热量带走,增强散热性能。此实施方式中,在长方体形的电池容置区域1与电池5的宽度方向垂直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如图2所示的18个出风口6,各出风口6呈长条形,规则性排列,这里排布呈一圆形,可以使壳体的外观更为美观。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在壳体上设置了可以对壳体内的电池5进行散热的风道结构,该风道结构包括:电池容置区域1、过渡区域2、导风区域3。其中,导风区域3朝向壳体内配备的导风件,当设备运行时,导风件可以将一部分风引导至导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体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容置区域、过渡区域、导风区域;所述导风区域朝向所述壳体内配备的导风件;所述过渡区域分别与所述导风区域和所述电池容置区域连接;所述电池容置区域用于装载电池,且所述电池容置区域装载电池后,具有与所述过渡区域连接的用于导风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容置区域、过渡区域、导风区域;所述导风区域朝向所述壳体内配备的导风件;所述过渡区域分别与所述导风区域和所述电池容置区域连接;所述电池容置区域用于装载电池,且所述电池容置区域装载电池后,具有与所述过渡区域连接的用于导风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容置区域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出风口,各出风口与所述导风的通道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出风口位于远离所述导风区域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导风的通道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浩
申请(专利权)人: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