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勇杰专利>正文

一种冷风循环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991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风循环空气炸锅,包括壳体,置物篮,电机,冷风风轮和热风风轮,及用于分隔冷风风轮和热风风轮的保护罩,保护罩与置物篮密封连接形成腔体,壳体的顶部设有上进风口,电机外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壳体底部还设有下进风口,腔体与壳体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自上进风口进入壳体的外界空气通过环绕电机的第一气流通道向下流动,自下进风口进入壳体的外界空气通过第二气流通道向上流动,第一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相连通,两股外界空气于出风口汇合排出,出风口设于壳体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改变了空气流通的路径,增大了进风量,减短了冷风风轮出风的距离,整体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加,对电机、壳体的降温效果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风循环空气炸锅
本专利技术属于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风循环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传统空气炸锅的结构如果1所示,只在外壳顶部设有一个进风口,如中国专利CN206044410公开的《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冷风循环结构》也只是在外壳顶部设置一个进风口,出风口设置在外壳的底部。上述结构设计的缺陷在于其冷风循环从保护罩与电机架之间的夹层流出,经炸锅架与外壳的夹层流经其底部,其炸锅架内温度很高,其冷风流经保护罩(五金)时被其热传导,导致越下,冷风循环的温度越高,其底壳表面温度也越高,且冷风循环流经的行程越长,风速越小,越影响其外壳及底壳散热。其取消内锅后,其炸锅架内高温直接热传导到炸锅架本体上,使其隔热效果变差,整机下半部温度非常高,其下半部外壳及底部完全无法触摸。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两个进风口、冷风循环风量大、壳体散热效果好的冷风循环空气炸锅。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冷风循环空气炸锅,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置物篮,电机,于电机驱动下运转的冷风风轮和热风风轮,及用于分隔冷风风轮和热风风轮的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与置物篮密封连接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风循环空气炸锅,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置物篮(2),电机(3),于电机(3)驱动下运转的冷风风轮(4)和热风风轮(5),及用于分隔冷风风轮(4)和热风风轮(5)的保护罩(6),所述保护罩(6)与置物篮(2)密封连接形成腔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上进风口(11),所述电机(3)外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71),所述壳体(1)底部还设有下进风口(12),所述腔体(21)与壳体(1)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72),自上进风口(11)进入壳体(1)的外界空气通过环绕电机(3)的第一气流通道(71)向下流动,自下进风口(12)进入壳体(1)的外界空气通过第二气流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风循环空气炸锅,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置物篮(2),电机(3),于电机(3)驱动下运转的冷风风轮(4)和热风风轮(5),及用于分隔冷风风轮(4)和热风风轮(5)的保护罩(6),所述保护罩(6)与置物篮(2)密封连接形成腔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上进风口(11),所述电机(3)外围形成第一气流通道(71),所述壳体(1)底部还设有下进风口(12),所述腔体(21)与壳体(1)之间形成第二气流通道(72),自上进风口(11)进入壳体(1)的外界空气通过环绕电机(3)的第一气流通道(71)向下流动,自下进风口(12)进入壳体(1)的外界空气通过第二气流通道(72)向上流动,第一气流通道(71)和第二气流通道(72)相连通,两股外界空气于出风口(7)汇合排出,所述出风口(7)设于壳体(1)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风循环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7)位置靠近冷风风轮(4)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风循环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隔板(8),该隔板(8)内壁与保护罩(6)外壁之间的间隙形成第二气流通道(72)的部分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风循环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8)的一侧开口与壳体(1)密封连接,其另一侧设有导风板(9),该导风板(9)包括本体(91)、设于本体(9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勇杰胡东红
申请(专利权)人:程勇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