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0862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当地长期气候历史数据,计算冬季绿肥不同时期绿肥播种萌发及后期营养生长等气候风险,选择适宜的冬季绿肥播种日期。(2)根据前茬水稻秸秆田间覆盖生物量,选择不同秸秆处理方法、冬季绿肥播种方法及播种量。(3)冬季绿肥播种后,每亩均匀撒播氯化钾4~6公斤和硫酸锌0.5公斤;(4)在田块内开间距200~250厘米的横沟,横沟沟宽20厘米,沟深10~15厘米,相邻横沟之间的畦面覆土厚度1.3~1.6厘米。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降低冬季绿肥栽培的风险,增加了多年绿肥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可以更好的发挥冬季绿肥培肥土壤、化肥替代、环境改善等作用,并提高后茬水稻产量。

A Cultiva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Risk of Green Manure Production in Rice Field in Wint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ultivation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risk of winter green manure in paddy fields. The operation steps are as follows: (1) According to the local long-term climatic historical data, the climatic risks of green manure seeding germination and late vegetative growth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winter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suitable sowing date of winter green manure was selected. (2) According to the biomass of rice straw mulching in the field, different straw treatment methods, winter green manure sowing methods and sowing amount were selected. (3) After planting green manure in winter, potassium chloride 4-6 kg and zinc sulfate 0.5 kg were evenly sown per mu; (4) a cross ditch with a distance of 200-250 cm was opened in the field, the width of the cross ditch was 20 cm, the depth of the ditch was 10-15 cm,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bedding between the adjacent cross ditches was 1.3-1.6 cm. The invention reduces the risk of green manure cultivation in winter, increases the yield and yield stability of green manure for many years, can better play the role of winter green manure in soil fertilization, chemical fertilizer substitution,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and improve the yield of rice after crop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
,涉及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具体是一种降低江淮地区稻田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我国东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尤其是江淮北部接近沿淮(江淮中北部到沿淮)的水稻种植区,其秋季到开春期间光热条件高于淮河以北地区,可以在冬闲田发展紫云英等冬季绿肥。相对长江中下游及长江以南水稻主产区,江淮地区稻田一方面冬季到开春期间内光热条件相对较低,另一方面水稻收获较迟,过多的田间秸秆堆积影响冬季绿肥播种出苗;以上原因造成的冬季绿肥生产存在出苗期困难、冬季低温等障碍因素,使得江淮地区冬季绿肥生产存在一定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充分利用江淮地区稻田水稻收获后到来年水稻栽插前、秋冬到开春光热条件,减少该地区冬季绿肥生产风险,更好的合理利用冬闲田发展冬季绿肥生产,进一步发挥其提高稻谷品质、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当地长期气候历史数据,计算冬季绿肥不同时期绿肥播种萌发及后期营养生长的气候风险,选择适宜的冬季绿肥播种日期;(2)根据前茬水稻秸秆田间覆盖生物量,选择不同秸秆处理方法、冬季绿肥播种方法及播种量。该栽培方法适宜地区为我国东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尤其是江淮北部接近沿淮(江淮中北部到沿淮)的水稻种植区。所述的气候风险包括:①播种萌发风险:当某一日期最低温度低于5℃或最高温度高于30℃,即认为存在萌发风险,其风险系数等于播种当天,历史上该日产生风险的总日数除以有气象资料的总日数。②营养生长风险:当某一日期平均温度低于8℃或高于20℃,即认为存在营养生长风险,其风险系数等于播种当天至20天,历史上该段时间产生风险的总日数除以有气象资料的总日数;当某日二者风险总和<0.1时候,认为该地该日期较为适宜播种冬季绿肥。步骤(2)中,水稻秸秆田间覆盖生物量估算为:根据留茬高度占秸秆长度的比例估算,田间覆盖秸秆总量=水稻秸秆总量×(水稻秸秆总长度-留茬高度)÷水稻秸秆总长度。步骤(2)中,秸秆处理方法包括:当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400kg时,秸秆粉碎为5-10厘米小段,然后用机械浅旋耕;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300-400kg时,秸秆切碎为20厘米以上大段并均匀抛洒;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200-300kg或<200kg时,秸秆粉碎为5-10厘米小段并均匀抛洒。步骤(2)中,根据留茬高度占秸秆长度的比例估算田间覆盖秸秆总量,然后根据估算的秸秆量选择不同秸秆处理方法,包括:1)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400kg时,秸秆粉碎为5-10厘米小段,水稻收获后直接撒播冬季绿肥,然后用机械浅旋耕,播种量每亩1.5-2kg;2)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300-400kg时,水稻秸秆尽量留30厘米以上高茬,剩余部分切碎为20厘米以上大段并均匀抛洒,冬季绿肥选择稻底套播/水稻收获后直播,播种量每亩2-2.5kg;3)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200-300kg时,水稻秸秆尽量留30厘米以上高茬,剩余部分切碎为5-10厘米小段并均匀抛洒,冬季绿肥选择稻底套播/水稻收获后直播,播种量每亩1.5-2kg;4)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200kg时,水稻剩余部分切碎为5-10厘米小段并均匀抛洒,冬季绿肥选择稻底套播/水稻收获后直播,播种量每亩1.5kg。在步骤(2)操作后,还包括下述步骤:(3)施肥:冬季绿肥播种后,每亩均匀撒播氯化钾4~6公斤和硫酸锌0.5公斤;(4)开沟覆土灌溉排涝:在田块内开间距200~250厘米的横沟,横沟沟宽20厘米,沟深10~15厘米,相邻横沟之间的畦面覆土厚度1.3~1.6厘米;还开设边沟和腰沟,边沟和腰沟比横沟深3~5厘米,做到沟沟相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播种萌发风险和营养生长风险系数的计算及判断,规避、减少了冬季绿肥播种后萌发出苗的高低温风险及冬前营养生长的低温风险;同时通过气候风险系数的计算,可以在适当延后冬季绿肥稻地套播的播种期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其出苗及冬前生长风险,缓解了水稻收获与绿肥播种时间上的矛盾。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田间秸秆覆盖量的估算,在覆盖秸秆量过大(>400kg),绿肥无法正常播种、出苗时,直接粉碎浅旋耕后再播种冬绿肥;覆盖秸秆量较大(300-400kg)时,将秸秆切为>20厘米的大段,利用大段秸秆之间的交错产生较多空隙,以利于冬季绿肥萌发及幼苗透气;在覆盖秸秆量较小(<300kg)时,将秸秆粉碎为5-10厘米或更小的小段,以获得较为均匀的保护性覆盖。本专利技术通过降低冬季绿肥栽培的风险,增加了多年绿肥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可以更好的发挥冬季绿肥培肥土壤、化肥替代、环境改善等作用,并提高后茬水稻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当地长期气候历史数据,计算冬季绿肥不同时期绿肥播种萌发及后期营养生长等气候风险,选择适宜的冬季绿肥播种日期;其中:①播种萌发风险:当某一日期最低温度低于5℃或最高温度高于30℃,即认为存在萌发风险,其风险系数等于播种当天,历史上该日产生风险的总日数除以有气象资料的总日数。②营养生长风险:当某一日期平均温度低于8℃或高于20℃,即认为存在营养生长风险,其风险系数等于播种当天至20天,历史上该段时间产生风险的总日数除以有气象资料的总日数。当某日二者风险总和<0.1时候,认为该地该日期较为适宜播种冬季绿肥。(2)根据前茬水稻秸秆田间覆盖生物量,选择不同秸秆处理方法、冬季绿肥播种方法及播种量。①水稻收获时尽量选择留大于30厘米的高茬,利于冬季绿肥出苗后遮荫、保温。②水稻秸秆田间覆盖生物量估算:根据留茬高度占秸秆长度的比例估算,田间覆盖秸秆总量=水稻秸秆总量×(水稻秸秆总长度-留茬高度)÷水稻秸秆总长度。③冬季绿肥播种前秸秆处理:当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400kg时,秸秆粉碎为5-10厘米小段,然后用机械浅旋耕;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300-400kg时,秸秆切碎为20厘米以上大段并均匀抛洒;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200-300kg或<200kg时,秸秆粉碎为5-10厘米小段并均匀抛洒。④冬季绿肥播种方法及播种量:当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400kg时,由于田间覆盖秸秆过多,在秸秆不能移出田间的情况下,容易影响冬绿肥出苗,一般不适宜稻底套播,冬绿肥只能在水稻收获并旋耕整地后撒播,播种量每亩1.5-2kg;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300-400kg时,冬季绿肥可选择稻底套播/水稻收获后直播,播种量每亩2-2.5kg;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200-300kg时,冬季绿肥可选择稻底套播/水稻收获后直播,播种量每亩1.5-2k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当地长期气候历史数据,计算冬季绿肥不同时期绿肥播种萌发及后期营养生长的气候风险,选择适宜的冬季绿肥播种日期;(2)根据前茬水稻秸秆田间覆盖生物量,选择不同秸秆处理方法、冬季绿肥播种方法及播种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根据当地长期气候历史数据,计算冬季绿肥不同时期绿肥播种萌发及后期营养生长的气候风险,选择适宜的冬季绿肥播种日期;(2)根据前茬水稻秸秆田间覆盖生物量,选择不同秸秆处理方法、冬季绿肥播种方法及播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栽培方法适宜地区为我国东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尤其是江淮北部接近沿淮的水稻种植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候风险包括:①播种萌发风险:当某一日期最低温度低于5℃或最高温度高于30℃,即认为存在萌发风险,其风险系数等于播种当天,历史上该日产生风险的总日数除以有气象资料的总日数。②营养生长风险:当某一日期平均温度低于8℃或高于20℃,即认为存在营养生长风险,其风险系数等于播种当天至20天,历史上该段时间产生风险的总日数除以有气象资料的总日数;当某日二者风险总和<0.1时候,认为该地该日期较为适宜播种冬季绿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水稻秸秆田间覆盖生物量估算为:根据留茬高度占秸秆长度的比例估算,田间覆盖秸秆总量=水稻秸秆总量×(水稻秸秆总长度-留茬高度)÷水稻秸秆总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低稻田冬季绿肥生产风险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秸秆处理方法包括:当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400kg时,秸秆粉碎为5-10厘米小段,然后用机械浅旋耕;每亩田间覆盖秸秆总量300-400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杉武际王允青王慧韩上李敏胡润程文龙曹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