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池的帽盖以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74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电池的帽盖以及电池。该帽盖包括第一极导柱,所述第一极导柱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上导柱、中环部和下导柱;以及第二极盘和绝缘环,所述绝缘环将所述中环部与所述第二极盘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下导柱的端部设置凹槽,所述第二极盘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上设置有泄压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电池的帽盖,能够使具有该帽盖的电池的制作的更加轻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池的帽盖以及电池
本技术涉及储能装置
,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用于电池的帽盖以及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越来越趋于小型化,而电子产品中通常需要电池供电,因此电池的尺寸也被设计的越来越小。电池通常包括外壳、电芯和帽盖,电芯在外壳内,帽盖与外壳固定连接。帽盖与电芯的极极片电连接。电池通过帽盖对电子设备进行供电或者对电芯进行充电。电池在使用时,会因老化或者非正常的使用,而造成内部压强升高。使得外壳鼓胀,甚至出现爆炸的情况,对电子设备本身和用户都具有一定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用于电池的帽盖组件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的帽盖,包括第一极导柱,所述第一极导柱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上导柱、中环部和下导柱;以及第二极盘和绝缘环,所述绝缘环将所述中环部与所述第二极盘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下导柱的端部设置用于卡接电芯的一个集流体的凹槽,所述第二极盘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泄压组件。可选地,所述上导柱与所述中环部连接的部位做去料处理,以形成折断部。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的帽盖,包括下导柱和第二极盘以及将所述下导柱与所述第二极盘连接在一起的绝缘环;其中所述下导柱用于与电芯的一个集流体连接,所述下导柱内设置有凹陷孔,所述第二极盘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泄压组件。可选地,所述泄压组件为球体,所述球体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球体与所述通孔形成过盈配合。可选地,所述第二极盘包括平面部和位于平面部上的开孔,以及从所述开孔边缘的平面部处向下延伸出的环形侧壁部,所述环形侧壁部与所述绝缘环连接。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电芯以及上述的帽盖;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帽盖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开口处,且所述帽盖的边缘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形成密封;其中所述电芯的第一极集流体与所述下导柱电连接,所述电芯的第二极集流体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电连接。可选地,所述下导柱的端部与所述壳体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中设置有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根据本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壳体、电芯以及帽盖,所述电芯位于所述壳体与帽盖形成的密封容腔内;所述帽盖包括第一极导柱和第二极盘以及将所述第一极导柱与所述第二极盘连接在一起的绝缘环,所述第二极盘包括平面部和位于平面部上的开孔,以及从所述开孔边缘的平面部处向下延伸出的环形侧壁部,所述环形侧壁部与所述绝缘环连接;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极导柱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U型通孔,所述U型通孔内设置有泄压组件。可选地,所述帽盖与所述壳体通过焊接连接一起。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复合在一起的绝缘层和金属层,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金属层的内侧。本技术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能够使具有该帽盖的电池的制作的更加轻薄。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图1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帽盖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帽盖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帽盖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帽盖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二提供的帽盖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池的爆炸图;图7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池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三提供的电池的剖视图;图9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四提供的电池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实施例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池的帽盖,如图1-2所示,包括有第一极导柱、第二极盘31和绝缘环21。其中,第一极导柱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上导柱11、中环部12和下导柱13,绝缘环21位于中环部12与第二极盘31之间,且将两者连接在一起。可选地,第一极为正极,第二极为负极。电池的电芯可以通过在下导柱13上卷绕形成,通过设置下导柱13的形状,实现对卷绕形成的电芯的形状控制。例如下导柱13为圆柱形时,电芯也为圆柱形;下导柱13为矩形时,电芯也为矩形。本技术对下导柱13的形状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上导柱11的设置,方便了在下导柱13上通过卷绕形成电芯的工艺。具体的,可以通过将上导柱11与卷绕机紧固连接,使卷绕机带动整个整机导柱进行旋转,从而方便下导柱13上电芯的卷绕形成。其中,上导柱11可以为具有螺纹的圆柱体,使上导柱11与卷绕机可以通过螺纹架构进行连接,使得上导柱11与卷绕机之间方便装卸。可选地,所述上导柱11还可以为三棱柱或矩形主体,以便上导柱11与卷绕机之间的紧固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选择其他形状和结构的上导柱11,以及上导柱11与卷绕机之间的紧固方式,凡是能达到同样技术效果的方案,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具体的,第一极导柱和第二极盘31为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可以为铁,不锈钢,镍,钛或以上材料的合金材料;绝缘环21材料可以为塑料,纤维,玻璃,陶瓷或其合成材料。本技术对这些组件材料的选取不做限制。可选地,第一极导柱和第二极盘31由绝缘环21通过装配或热成形的方式结合到一起。本技术的实施例一提供的帽盖,通过在下导柱13上卷绕极片,最终卷绕形成电芯,避免了微型电池由于极片宽度太窄不能卷绕成型的问题,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电芯卷绕成型方法,能够制作处直径更细和厚度更薄的电池。进一步地,下导柱13上设置有凹槽131,凹槽131能够用于插入极片的集流体,从而实现下导柱13与极片之间的电连接。可选地,凹槽131的宽度大于等于0.1mm。如图1-2所示,第二极盘31上设置有通孔311,通孔311可以用来注射电解液。更进一步地,通孔311上还设置有泄压组件,能够使具有本技术提供的帽盖的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能够及时通过通孔311上的泄压组件降低内部压力,起到泄压的作用,避免电池因内部压力变大而产生膨胀变形和甚至出现电池爆炸的情况。可选地,如图2所示,泄压组件可以为设置在通孔311内的球312,球312与通孔311之间形成过盈配合。当电池内部气压达到预设值时,球312被顶起以进行泄压。可选地,泄压组件还可以设置在通孔311内的钉子,当电池内部压力过大时,可以顶起钉子进行泄压。其中,球312和钉子可以为钢、铜等材料制成,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池的帽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导柱,所述第一极导柱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上导柱、中环部和下导柱;以及第二极盘和绝缘环,所述绝缘环将所述中环部与所述第二极盘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下导柱的端部设置用于卡接电芯的一个集流体的凹槽,所述第二极盘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泄压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的帽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极导柱,所述第一极导柱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有上导柱、中环部和下导柱;以及第二极盘和绝缘环,所述绝缘环将所述中环部与所述第二极盘连接在一起;其中所述下导柱的端部设置用于卡接电芯的一个集流体的凹槽,所述第二极盘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泄压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柱与所述中环部连接的部位做去料处理,以形成折断部。3.一种用于电池的帽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导柱和第二极盘以及将所述下导柱与所述第二极盘连接在一起的绝缘环;其中所述下导柱用于与电芯的一个集流体连接,所述下导柱内设置有凹陷孔,所述第二极盘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泄压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组件为球体,所述球体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球体与所述通孔形成过盈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帽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极盘包括平面部和位于平面部上的开孔,以及从所述开孔边缘的平面部处向下延伸出的环形侧壁部,所述环形侧壁部与所述绝缘环连接。6.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生义姬国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