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474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墙板,包括现浇梁、限位钢筋、以及分别装配于所述现浇梁上部和下部的上层墙板和下层墙板,所述下层墙板包括下层现浇内叶墙板部分和下层预制内叶墙板部分,所述下层现浇内叶墙板部分和现浇梁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限位钢筋沿与现浇梁垂直方向插入连接在所述一体成型结构中,且所述限位钢筋的两头均伸出所述一体成型结构外,所述限位钢筋伸出部分的两头分别为钢筋上段和钢筋下段,所述钢筋上段连接所述上层墙板,所述钢筋下段连接所述下层预制内叶墙板部分。该装配式墙板能有效减弱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墙板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具体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墙板。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预制装配式建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现场现浇施工相比,预制装配式施工具有施工方便、工程进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且建筑构件的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等优点,因此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预制装配式墙板通常采用梁、板整体预制,梁与墙板形成整体。但是,在梁受力时,力会由梁传力至墙板,造成墙板受力变形,引发开裂等问题,梁和墙板整体预制导致墙板抗震性能变差。传统的采用现浇的方式,虽然存在诸多缺点,但也有其独特的地方,因此,采用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方式,在同一平面方向上,预制外墙与结构主体整浇连接并协同受力变形,对结构主体有约束作用,使得结构刚度增大,周期变短,抗震性增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弱对主体结构刚度影响的装配式墙板。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装配式墙板,包括现浇梁、限位钢筋、以及分别装配于所述现浇梁上部和下部的上层墙板和下层墙板,所述下层墙板包括下层现浇内叶墙板部分和下层预制内叶墙板部分,所述下层现浇内叶墙板部分和现浇梁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限位钢筋沿与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现浇梁(1)、限位钢筋(2)、以及分别装配于所述现浇梁(1)上部和下部的上层墙板(3)和下层墙板(4),所述下层墙板(4)包括下层现浇内叶墙板部分(431)和下层预制内叶墙板部分(432),所述下层现浇内叶墙板部分(431)和现浇梁(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限位钢筋(2)沿与现浇梁(1)垂直方向插入连接在所述一体成型结构中,且所述限位钢筋(2)的两头均伸出所述一体成型结构外,所述限位钢筋(2)伸出部分的两头分别为钢筋上段(21)和钢筋下段(22),所述钢筋上段(21)连接所述上层墙板(3),所述钢筋下段(22)连接所述下层预制内叶墙板部分(4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现浇梁(1)、限位钢筋(2)、以及分别装配于所述现浇梁(1)上部和下部的上层墙板(3)和下层墙板(4),所述下层墙板(4)包括下层现浇内叶墙板部分(431)和下层预制内叶墙板部分(432),所述下层现浇内叶墙板部分(431)和现浇梁(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限位钢筋(2)沿与现浇梁(1)垂直方向插入连接在所述一体成型结构中,且所述限位钢筋(2)的两头均伸出所述一体成型结构外,所述限位钢筋(2)伸出部分的两头分别为钢筋上段(21)和钢筋下段(22),所述钢筋上段(21)连接所述上层墙板(3),所述钢筋下段(22)连接所述下层预制内叶墙板部分(4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墙板(3)包括上层外叶墙板(31)、上层保温层(32)和上层内叶墙板(33),所述上层内叶墙板(33)的底部设有灌浆套筒(34),所述钢筋上段(21)插接在所述灌浆套筒(34)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预制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杰杨锋陈咪杰刘铁周林根陈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普利凯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