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坡面混凝土隐轨滑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459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面积坡面混凝土隐轨滑模结构,包括坡顶支撑柱、支撑立柱、顶部连系横梁、底部连系横梁、滑移轨道、组合式侧模和拖模;原坡面纵横向等间距布设支撑立柱,在支撑立柱上、下两端分别设置顶部连系横梁及底部连系横梁,连系梁顶面均设置钢筋定位齿板;沿坡向的轨道支撑柱顶部对称设置牛腿板,牛腿板上设置轨道垫片并架设滑移轨道;坡面两侧安装组合式侧模,组合式侧模内亦设有滑移轨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滑模系统内模体均匀等间距分腔,腔体内设置可调式砂隔板形成限位配重框,通过对隔板间的囊袋灌砂实现区域压重;且滑模下面板上设置有平板振捣器及振动整平梁,进一步提高坡面混凝土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面积坡面混凝土隐轨滑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坡面混凝土滑模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大面积坡面混凝土隐轨滑模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长边坡混凝土连续浇筑常采用滑模施工,由于传统轨道式滑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工艺较为繁琐,需另设滑行轨道,故常采用无轨式滑模。传统无轨式滑模一般利用两侧的木模轨道或已浇块混凝土来支撑、导向和控制混凝土面板的浇筑厚度,其在施工在实际施工操作时难以保证整套滑模体系的稳定性、施工安全性,且对于混凝土的浮托力、混凝土入仓过程中的骨料分离、最大限度减少面板裂缝等一系列问题都难以妥善解决,亦难以保证坡面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同时针对大面积坡面混凝土的浇筑作业,仅靠两侧木模轨道或已浇块混凝土来支撑显然不足,拖模下面板由于跨度宽、自重大等因素难以保持平整,且施工过程中整个拉模体系稳定性也较弱。现有水利工法中已有隐轨滑模技术,但其隐轨体系稳定性不足,且增加了面层钢筋施工的难度,因此针对大面积坡面混凝土滑模施工,仍需进一步研究、创新。因此,目前亟需专利技术一种施工效率高,同时稳定性强,施工难度低且经济技术效益突出的坡面混凝土隐轨滑模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面积坡面混凝土隐轨滑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顶支撑柱(2)、支撑立柱(5)、顶部连系横梁(6)、底部连系横梁(9)、滑移轨道(7)、组合式侧模(13)和拖模(10);原坡面纵横向等间距布设支撑立柱(5),在支撑立柱(5)上、下两端分别设置顶部连系横梁(6)及底部连系横梁(9),顶部连系横梁(6)顶面均设置钢筋定位齿板(15);沿坡向的轨道支撑柱顶部对称设置牛腿板(12),牛腿板(12)上设置轨道垫片(8)并架设滑移轨道(7);坡面两侧安装组合式侧模(13),组合式侧模(13)内亦设有滑移轨道(7),滑移轨道(7)上吊放拖模(10),拖模(10)通过牵引绳(4)与坡顶支撑柱(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面积坡面混凝土隐轨滑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坡顶支撑柱(2)、支撑立柱(5)、顶部连系横梁(6)、底部连系横梁(9)、滑移轨道(7)、组合式侧模(13)和拖模(10);原坡面纵横向等间距布设支撑立柱(5),在支撑立柱(5)上、下两端分别设置顶部连系横梁(6)及底部连系横梁(9),顶部连系横梁(6)顶面均设置钢筋定位齿板(15);沿坡向的轨道支撑柱顶部对称设置牛腿板(12),牛腿板(12)上设置轨道垫片(8)并架设滑移轨道(7);坡面两侧安装组合式侧模(13),组合式侧模(13)内亦设有滑移轨道(7),滑移轨道(7)上吊放拖模(10),拖模(10)通过牵引绳(4)与坡顶支撑柱(2)连接;所述的支撑立柱(5)竖直打设入原坡面,沿坡向其中两列支撑立柱作为轨道支撑柱,布设间距小于其它支撑立柱;底部连系纵梁(3)沿坡向布置,底部连系横梁(9)与底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地矿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