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材抛光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022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板材抛光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抛盘和弧形握柄,装置主体的顶部右侧设置有加料口,加料口与装置主体紧密贴合,装置主体的顶部左侧底部设置有透明盖,透明盖与装置主体嵌套连接,透明盖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与装置主体嵌套连接,活动推进器的顶部设置有除尘装置,除尘装置与活动推进器固定连接,除尘装置主要是为了清除使用完装置主体后的灰尘,使用者把活动推进器往下掰动,直至除尘装置完全贴合与抛盘,打开控制开关,通过传输线的电能传导,使除尘装置顺着抛盘由上到下做往复运动,除尘装置与抛盘相接触,带取抛盘面上的灰尘,以此来达到除尘的目的,增强了装置主体的整体使用寿命。

A device for plate polish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vice for plate polishing, which comprises a device main body, a disc and an arc grip handle. A feeding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device main body, and the feeding inle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device main body. A transparent cover is arranged at the top left bottom of the device main body, and a transparent cover is nested with the device main body. A control switch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transparent cover, and a control switch is arranged with the device main body. Nested connection, the top of the movable propeller is provided with a dust removal device, which is fixed with the movable propeller. The dust removal device is mainly for removing the dust after the main body of the device is used. The user breaks the movable propeller down until the dust removal device is fully fit with the disc, opens the control switch, and conducts electricity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line to make the dust removal device go up along the disc.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ust removal and enhance the overall service life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device, reciprocating motion is made downwards, and the dust removal device contacts the disc and takes the dust from the disc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材抛光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板材
,具体为一种板材抛光的装置。
技术介绍
板材是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应用于建筑行业,用作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也多指锻造、轧制或铸造而成的金属板,划分为薄板、中板、厚板、特厚板、通常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但现有的板材抛光的装置,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在装置的表面没有设置一种速度显示器,使用者不能直观的看到装置运作时的运行速率,不能以此来明确的控制速率大小,第二,不具有除尘装置,在使用者使用完装置主体后,抛盘表面会留下一些灰尘,使用者不能及时的清理,影响装置主体的使用寿命,第三,不具有弧形握柄设计,不能与使用者手部相贴合,影响了装置主体的广泛使用。所以,如何设计一种板材抛光的装置,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板材抛光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具有弧形握柄、防尘性低和不具有速度显示器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材抛光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抛盘和弧形握柄,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右侧设置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与装置主体紧密贴合,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左侧底部设置有透明盖,所述透明盖与装置主体嵌套连接,所述透明盖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装置主体嵌套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抛盘,所述抛盘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抛盘的内部四壁设置有传输线,所述传输线与抛盘嵌套连接,所述抛盘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驱动模块,所述驱动模块与抛盘嵌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外围设置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与抛盘嵌套连接,所述抛盘的底部顶部设置有活动推进器,所述活动推进器与抛盘固定连接,所述抛盘的底部内部设置有打磨砂层,所述打磨砂层与抛盘紧密贴合,所述抛盘的底部中心部位设置有旋转轴心,所述旋转轴心与抛盘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轴心的外围设置有出蜡口,所述出蜡口与抛盘固定连接,所述出蜡口的外围设置有升降裁切口,所述升降裁切口与抛盘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接触头,所述接触头与装置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接触头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电线,所述连接电线与接触头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盖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速度显示器,所述速度显示器与透明盖嵌套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管道的外围设置有减噪装置,所述减噪装置与连接管道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减噪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消震块,所述消震块与减噪装置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推进器的顶部设置有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与活动推进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接触头的顶部设置有弧形握柄,所述弧形握柄与接触头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握柄的外围设置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与弧形握柄紧密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板材抛光的装置,设置有速度显示器,在使用者通过连接电线与外部通电的情况下,启动抛盘上的控制开关,使驱动模块开始运作,来带动装置主体运作,在运作时,使用者可通过速度显示器来做一个数据参考,根据所需速率的不同要求用控制开关来调节,有利于使用者使用的简便性,设置有减噪装置,在使用者启动装置主体后,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声音通过与减噪装置相接触,利用减噪装置的上的多孔化设计,声音穿过这些小孔时,与之发生摩擦,实现能量转化,来降低装置主体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优化使用的环境,降低了噪音污染,设置有消震块,主要是起着一个消除震动的作用,当使用者启动装置主体时,消震块在通过传输线感知到机器产生的震动时,利用其内的弹簧来降低机器震动的频率,达到一种缓冲减震的功能,防止了在使用装置主体的过程中因震动频率太高导致抛光效果不好的现象,提高了木材使用过程中的精准性,设置有除尘装置,主要是为了清除使用完装置主体后的灰尘,使用者把活动推进器往下掰动,直至除尘装置完全贴合与抛盘,打开控制开关,通过传输线的电能传导,使除尘装置顺着抛盘由上到下做往复运动,除尘装置与抛盘相接触,带取抛盘面上的灰尘,以此来达到除尘的目的,增强了装置主体的整体使用寿命,设置有弧形握柄,弧形设计便于使用者握取,弧形握柄的两头大,中间小,更贴合使用者的手型,在使用者使用装置主体时,通过手部与弧形握柄相接触,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握的太久而对使用者手部造成损伤,小巧便捷,利于使用者操控,设置有保护套,在使用者握取弧形握柄时,手部与保护套相接触,保护套利用自身的柔软性及弹性来降低使用过程中手部与装置主体相接触时所产生的摩擦,当使用者手部贴于保护套时,保护套表面会微微下陷,当松开手部时,下陷的部位将由于保护套自身的弹性而伸展开来,防止了使用者因长期使用装置主体而使手部出现“打泡”现象,降低了对手部的磨损,增强了装置主体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装置主体底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装置主体顶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抛盘内部结构图。图中:1、装置主体,101、加料口,102、控制开关,103、透明盖,104、速度显示器,2、抛盘,201、传输线,202、减噪装置,203、消震块,204、连接管道,205、驱动模块,3、活动推进器,4、打磨砂层,5、除尘装置,6、升降裁切口,7、出蜡口,8、旋转轴心,9、弧形握柄,10、保护套,11、接触头,12、连接电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镂空”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板材抛光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抛盘2和弧形握柄9,装置主体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加料口101,加料口101与装置主体1紧密贴合,装置主体1的顶部左侧底部设置有透明盖103,透明盖103与装置主体1嵌套连接,透明盖103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开关102,控制开关102与装置主体1嵌套连接,装置主体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抛盘2,抛盘2与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抛盘2的内部四壁设置有传输线201,传输线201与抛盘2嵌套连接,抛盘2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驱动模块205,驱动模块205与抛盘2嵌套连接,驱动模块205的外围设置有连接管道204,连接管道204与抛盘2嵌套连接,抛盘2的底部顶部设置有活动推进器3,活动推进器3与抛盘2固定连接,抛盘2的底部内部设置有打磨砂层4,打磨砂层4与抛盘2紧密贴合,抛盘2的底部中心部位设置有旋转轴心8,旋转轴心8与抛盘2活动连接,旋转轴心8的外围设置有出蜡口7,出蜡口7与抛盘2固定连接,出蜡口7的外围设置有升降裁切口6,升降裁切口6与抛盘2固定连接,装置主体1的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接触头11,接触头11与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接触头1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电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材抛光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抛盘(2)和弧形握柄(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加料口(101),所述加料口(101)与装置主体(1)紧密贴合,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左侧底部设置有透明盖(103),所述透明盖(103)与装置主体(1)嵌套连接,所述透明盖(103)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开关(102),所述控制开关(102)与装置主体(1)嵌套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抛盘(2),所述抛盘(2)与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抛盘(2)的内部四壁设置有传输线(201),所述传输线(201)与抛盘(2)嵌套连接,所述抛盘(2)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驱动模块(205),所述驱动模块(205)与抛盘(2)嵌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205)的外围设置有连接管道(204),所述连接管道(204)与抛盘(2)嵌套连接,所述抛盘(2)的底部顶部设置有活动推进器(3),所述活动推进器(3)与抛盘(2)固定连接,所述抛盘(2)的底部内部设置有打磨砂层(4),所述打磨砂层(4)与抛盘(2)紧密贴合,所述抛盘(2)的底部中心部位设置有旋转轴心(8),所述旋转轴心(8)与抛盘(2)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轴心(8)的外围设置有出蜡口(7),所述出蜡口(7)与抛盘(2)固定连接,所述出蜡口(7)的外围设置有升降裁切口(6),所述升降裁切口(6)与抛盘(2)固定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底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接触头(11),所述接触头(11)与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接触头(1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电线(12),所述连接电线(12)与接触头(11)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材抛光的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抛盘(2)和弧形握柄(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右侧设置有加料口(101),所述加料口(101)与装置主体(1)紧密贴合,所述装置主体(1)的顶部左侧底部设置有透明盖(103),所述透明盖(103)与装置主体(1)嵌套连接,所述透明盖(103)的底部设置有控制开关(102),所述控制开关(102)与装置主体(1)嵌套连接,所述装置主体(1)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抛盘(2),所述抛盘(2)与装置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抛盘(2)的内部四壁设置有传输线(201),所述传输线(201)与抛盘(2)嵌套连接,所述抛盘(2)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驱动模块(205),所述驱动模块(205)与抛盘(2)嵌套连接,所述驱动模块(205)的外围设置有连接管道(204),所述连接管道(204)与抛盘(2)嵌套连接,所述抛盘(2)的底部顶部设置有活动推进器(3),所述活动推进器(3)与抛盘(2)固定连接,所述抛盘(2)的底部内部设置有打磨砂层(4),所述打磨砂层(4)与抛盘(2)紧密贴合,所述抛盘(2)的底部中心部位设置有旋转轴心(8),所述旋转轴心(8)与抛盘(2)活动连接,所述旋转轴心(8)的外围设置有出蜡口(7),所述出蜡口(7)与抛盘(2)固定连接,所述出蜡口(7)的外围设置有升降裁切口(6),所述升降裁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亿康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