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提升装置以及焊接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0202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工位提升装置以及焊接系统,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装置框架、提升装置动力机构、配重机构、托盘输送机构,所述提升装置动力机构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上部,所述配重机构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左侧内部,所述托盘输送机构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右侧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的时候,将托盘放置在托盘输送机构上,托盘输送机构在提升装置动力机构的带动下,在提升装置框架上上下移动,在两个工位之间进行转换,且托盘输送机构可实现自动上料和下料,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焊接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便于在产业上推广和应用。

A Dual-station Lifting Device and Weld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ual-station lifting device and a welding system. The lifting device comprises a lifting device frame, a lifting device power mechanism, a counterweight mechanism and a pallet conveying mechanism. The lifting device power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lifting device frame, the counterweight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side the left side of the lifting device frame, and the pallet convey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lifting device frame. Inside the right side of the frame. When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the pallet is placed on the pallet conveying mechanism, driven by the power mechanism of the lifting device, the pallet conveying mechanism moves up and down on the framework of the lifting device and converts between two workstations. The pallet conveying mechanism can realize automatic feeding and unloading, reduce labor intensity, improve welding efficienc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facilitate production.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indust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位提升装置以及焊接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加工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工位提升装置以及焊接系统。
技术介绍
汽车门板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汽车门里板包括多个由塑料或纤维材料制成的零部件,生产时需将各零部件焊接组装在门里板上。为了提升焊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加工质量,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焊接系统的双工位提升装置,以满足自动化流水化生产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产品性能及合格率高,投入成本低的一种双工位提升装置以及焊接系统。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工位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提升装置框架、提升装置动力机构、配重机构、托盘输送机构,所述提升装置动力机构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上部,所述配重机构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左侧内部,所述托盘输送机构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右侧内部。相应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焊接系统,上述的双工位提升装置,应用于所述焊接系统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的时候,将托盘放置在托盘输送机构上,托盘输送机构在提升装置动力机构的带动下,在提升装置框架上上下移动,在两个工位之间进行转换,且托盘输送机构可实现托盘的自动传输,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焊接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便于在产业上推广和应用。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提升装置的结构第一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提升装置的结构第二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提升装置的结构第三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提升装置的结构第四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焊接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焊接系统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第一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焊接系统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第二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焊接系统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第三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焊接系统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第四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焊接系统的机器人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焊接系统的立体存储库的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焊接系统的托盘的结构第一示意图;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焊接系统的托盘的结构第二示意图;图1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焊接系统的托盘的结构第三示意图;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焊接系统的托盘的结构第四示意图;图中,1提升装置,1-1提升装置框架,1-2提升装置动力机构,1-21提升电机,1-22电机连接板,1-23提升电机链轮,1-24提升从动链轮,1-25提升轴,1-26升降链轮,1-27立式轴承座,1-28连接螺杆,1-3配重机构,1-31配重架,1-32配重块,1-33导向轮组件,1-34导向轮,1-35配重导向,1-4托盘输送机构,1-41托盘架,1-42提升装置滑轨1-43提升装置滑块,1-44提升装置滑块连接板,1-45输送滚筒,1-46输送滚筒齿轮,1-47滚筒支撑板,1-48传送电机,1-49传送电机齿轮,2输送机构,2-1输送线框架,2-2轨道线,2-3第二减速电机,2-4传感器,2-5滑轨,2-6缓冲器,2-7二次定位装置,2-8伺服滑台,2-81移动块,2-82定位装置,2-83伺服电机,2-84伺服电机齿轮,2-85伺服电机安装板,2-86齿条,2-9滑轨底板,2-10滑块,2-11移动块连接板,3焊接机器人,4放件工位,5取件工位,6立体存储库,6-1托盘放置架,7机器人搬运机构,7-1搬运机器人,7-2搬运机器人底座,7-3地轨,7-4机器人驱动齿条,7-5机器人驱动电机,8安全围栏,9控制机构,10托盘,10-1上盖板,10-2底板,10-21第一限位孔,10-22第二限位孔,10-3液压缓冲装置,10-31气动定位销,10-32气动定位销支架,10-33定位块,10-34液压缓冲器,10-35调整螺栓,10-36垫块,10-4上盖板翻转装置,10-41翻转气缸,10-42翻转气缸连接块,10-43翻转气缸连接座,10-44翻转轴,10-45翻转轴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述的“连接”和用于表达“连接”的词语,如“相连接”、“相连”等,既包括某一部件与另一部件直接连接,也包括某一部件通过其他部件与另一部件相连接。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属于“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或者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部件或者模块或特征与其他部件或者模块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部件或者模块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部件或者模块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块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块或构造之上”的部件或者模块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块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部件或者模块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部件或者模块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提升装置1包括提升装置框架1-1、提升装置动力机构1-2、配重机构1-3、托盘输送机构1-4,所述提升装置动力机构1-2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1-1上部,所述配重机构1-3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1-1左侧内部,所述托盘输送机构1-4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1-1右侧内部。其中,所述提升装置动力机构1-2包括提升电机1-21和提升轴1-25,所述提升电机1-21通过电机连接板1-22与提升装置框架1-1固定连接,所述提升轴1-25通过立式轴承座1-27与提升装置框架1-1链接,所述提升电机1-21上连接有提升电机链轮1-23,提升电机链轮1-23通过传动链与提升从动链轮1-24相连,提升从动链轮1-24设置于提升轴1-25上,提升轴1-25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链轮1-26,升降链轮1-26通过传动链分别与配重机构1-3和托盘输送机构1-4固定连接。其中,所述配重机构1-3包括配重架1-31,所述配重架内设置有配重块1-32,所述配重架1-31两侧通过导向轮组件1-33设置有导向轮1-34,所述提升装置框架1-1上设置有与导向轮配合使用的配重导向1-35。其中,所述配重架1-31上设置有连接螺杆1-28,升降链轮1-26上的传动链调一端与配重架1-31上的连接螺杆1-28连接。其中,所述托盘输送机构1-4包括托盘架1-41和输送滚筒1-45,托盘架1-41与滑块连接板1-4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工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1)包括提升装置框架(1‑1)、提升装置动力机构(1‑2)、配重机构(1‑3)、托盘输送机构(1‑4),所述提升装置动力机构(1‑2)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1‑1)上部,所述配重机构(1‑3)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1‑1)左侧内部,所述托盘输送机构(1‑4)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1‑1)右侧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1)包括提升装置框架(1-1)、提升装置动力机构(1-2)、配重机构(1-3)、托盘输送机构(1-4),所述提升装置动力机构(1-2)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1-1)上部,所述配重机构(1-3)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1-1)左侧内部,所述托盘输送机构(1-4)设置于提升装置框架(1-1)右侧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装置动力机构(1-2)包括提升电机(1-21)和提升轴(1-25),所述提升电机(1-21)通过电机连接板(1-22)与提升装置框架(1-1)固定连接,所述提升轴(1-25)通过立式轴承座(1-27)与提升装置框架(1-1)链接,所述提升电机(1-21)上连接有提升电机链轮(1-23),提升电机链轮(1-23)通过传动链与提升从动链轮(1-24)相连,提升从动链轮(1-24)设置于提升轴(1-25)上,提升轴(1-25)两侧分别设置有升降链轮(1-26),升降链轮(1-26)通过传动链分别与配重机构(1-3)和托盘输送机构(1-4)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位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机构(1-3)包括配重架(1-31),所述配重架内设置有配重块(1-32),所述配重架(1-31)两侧通过导向轮组件(1-33)设置有导向轮(1-34),所述提升装置框架(1-1)上设置有与导向轮配合使用的配重导向(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月华房巍李冬喆
申请(专利权)人:常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