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的实验室通风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16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实验室通风柜,包括位于柜内的试验用柜台板、位于柜台板左右两边的柜侧壁,至少其中一个柜侧壁包括有内侧壁和外侧壁,内侧壁与外侧壁之间具有能够收藏动力管线的间隔空间;在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在安装孔上嵌装有动力源集成模板,动力源集成模板包括盆状模板主体,盆状模板主体呈凹陷盆状包括有盆底壁、盆侧壁和位于盆侧壁上向四周外延伸的盆沿,盆状模板主体的盆口位于盆状模板主体的内侧并朝向柜台板上面的实验空间,盆侧壁或盆底壁上安装有动力源输出器,动力源输出器的输入端连接间隔空间中相应类别的动力管线,动力源输出器的输出端口暴露于盆状模板主体内侧的空间。这样可以简化通风柜的内部结构。

Improved structure of laboratory ventilation cabine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aboratory ventilation cabinet with improved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test counter board in the cabinet and a side wall of the cabine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binet board. At least one side wall of the cabinet includes an inner wall and an outer wall, and there is a space between the inner wall and the outer wall for collecting power pipelines; an installation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wall, and power is embedded on the installation hole. Source integration template, power source integration template includes basin-like template body, basin-like template body is depressed basin-like including basin bottom wall, basin side wall and basin edge extending outward from basin side wall, basin mouth of basin-like template body is located in the inner side of basin-like template body and facing the experimental space above the counter board, basin side wall or basin bottom wall is equipped with power source output device, power source transmission. The input end of the outl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ower pipelines in the spacer space, and the output port of the power source outlet is exposed to the inner space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pelvic template. This can simplify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h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结构的实验室通风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实用室的通风柜,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实验室通风柜。
技术介绍
为了避免实验室工作人员吸入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致病或毒性不明的气体或微小颗粒,在实验室中往往都配置有通风柜,通风柜成为实验室通风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通风柜上设置有能够升降的柜门并且在柜中还设置有用于实验的实验空间,各种实验都设置在所述通风柜的实验空间内完成。而在实验的过程中难免需要使用到水、电等动力源。出于便于使用考虑,水龙头、插座往往也是设置在所述实验空间内的。例如中国技术专利201720820698.0中提出的一种实验室用通风柜净化设备,包括柜体(13)和工作台面(7),所述柜体(13)上端右侧外表面安装有电源接口,在对应所述工作台面7后端位置安装有储水槽(14),在所述储水槽(14)正上方安装有出水管(15),所述出水管(15)固连到柜体(13)内侧壁上。如此,所述储水槽(14)和所述出水管(15)的设置占用了较大的空间,当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7)上的实验物品比较多的时候很容易掉落储水槽(14)而丢失或损坏,非常不便。而且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7)上的化学物质也非常容易在试验的过程中溅落到所述储水槽(14)内对其表面造成腐蚀。为此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520476410.3中记载的一种用于通风柜的壁挂式水斗提出了解决方案。所述壁挂式水斗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进水口,下端设置出水口。在所述壳体的背面的中部开有环形凸起,在所述凸起上套装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的纵截面呈“工”字形从而形成有左右分置的一对卡槽,所述凸起陷入所述橡胶圈的其中一侧的卡槽中,所述橡胶圈的另一侧的卡槽用于卡住通风柜侧壁的侧壁凸起。该结构满足了储水、随时用水的要求,而且不占用通风柜的台面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对上述专利申请201520476410.3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并没有对壁挂式水斗的结构作详细的记载,更没有公开如果需要在通风柜的实验空间内设置其他动力源时的具体设置方式和定位结构。另外通过“工”字形的所述橡胶圈对所述壁挂式水斗进行定位存在不便于安装和拆卸的难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改进结构的实验室通风柜,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的柜门、位于柜内的试验用柜台板、位于柜台板左右两边的柜侧壁,在左右两边的柜侧壁中至少有一个柜侧壁包括有直面所述柜台板上面的实验空间的内侧壁和位于所述内侧壁外侧的外侧壁,所述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之间具有能够收藏动力管线的间隔空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上嵌装有动力源集成模板,所述动力源集成模板包括盆状模板主体,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呈凹陷盆状包括有盆底壁、盆侧壁和位于所述盆侧壁上向四周外延伸的盆沿,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盆口位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内侧并朝向所述柜台板上面的实验空间,所述盆侧壁或盆底壁上安装有动力源输出器,所述动力源输出器的输入端连接位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外侧的所述间隔空间中相应类别的动力管线,所述动力源输出器的输出端口暴露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内侧的空间。其中,在左右两边的柜侧壁中至少有一个柜侧壁包括有直面所述柜台板上面的实验空间的内侧壁和位于所述内侧壁外侧的外侧壁。可以解读为左柜侧壁或右柜侧壁中的其中一个柜侧壁包括有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又或者所述左柜侧壁和右柜侧壁都同时包括有所述内侧壁和所述外侧壁。其中,所述动力源集成模板是集成有至少一种所述动力源输出器的总成器,需要配置到所述实验空间内的所述动力源输出器例如水阀、气阀或电插座都可以统一地集成到所述动力源集成模板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验空间的利用率和简化所述实验室通风柜的内部结构。其中,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呈凹陷盆状包括有盆底壁、盆侧壁和位于所述盆侧壁上向四周外延伸的盆沿,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盆口位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内侧并朝向所述柜台板上面的实验空间。上述特征首先定义了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主要结构特征。从所述实验空间内观看,所述盆状模板主体总体上是向其所靠近的所述间隔空间方向凹陷设置,所述盆状模板的部分板体,例如所述盆底壁、所述盆侧壁上的至少部分壁体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孔而伸入到其所靠近的所述间隔空间内。这样,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并不会占用或过多地占用所述柜台板上面的实验空间相反还扩大了所述实验空间,从而不会阻碍或明显阻碍实验人员观察所述实验空间内的实验过程以及对所述实验空间内的物品进行操作。其次,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盆口位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内侧,最主要定义的是从方位的角度对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内侧和外侧方位给出的定义,即所述柜台板上面的实验空间位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内侧方向,而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盆口也朝向所述柜台板上面的实验空间为此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盆口也位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内侧而不是外侧方位,也因此在本方案中将所述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之间的间隔空间定义其位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外侧。在所述盆状模板主体虽然呈凹陷盆状但当其所述盆底壁与盆侧壁之间并没有明显的转弯分界线的平滑过渡衔接结构中,所述盆底壁与所述盆侧壁仅仅只是相对靠近所述盆沿部位远近的相对部位,距离所述盆沿部位相对较远的部位是所述盆底壁,距离所述盆沿部位相对较近的部位是所述盆侧壁。其中,所述盆侧壁或盆底壁上安装有动力源输出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动力源输出器的安装位置,所述动力源输出器安装在所述盆侧壁或盆底壁上。与把所述动力源输出器安装在所述柜台板上的布局方式相比,由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盆侧壁、盆底壁能够通过延伸到所述间隔空间内的设置方式获得足够大的布局空间,从而可以设置适当大的幅面,进而所述盆侧壁、盆底壁不仅能够为所述动力源输出器提供更大的布局空间,而且所述盆侧壁、盆底壁也能为所述动力源输出器提供相对的屏蔽性保护,让实验室人员或仪器在移动时不容易误碰触到所述动力源输出器,但容易靠近所述动力源输出器取动力源,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所述动力源集成模板占用所述柜台板上本身的台面空间,避免台面上流失出来的腐蚀性液体或尘埃损坏所述动力源输出器。其中,所述动力源输出器的输入端连接位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外侧的所述间隔空间中相应类别的动力管线。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动力管线的布局位置,与所述动力源输出器连接的动力管线收容在所述间隔空间中。这样可以借助所述间隔空间收藏、保护所述动力管线。而且能够更容易地实现设置在所述盆状模板主体上的动力源输出器与所述动力管线之间的连接。其次,所述相应类别的动力管线指的是与所述动力源输出器所输出的动力源类别相匹配的管线。例如当所述动力源输出器为水阀时,与其连接的动力管线即为供水管;当所述动力源输出器为气阀时,与其连接的动力管线即为供气管;当所述动力源输出器为电插座(信号连接头)时,与其连接的动力管线即为供电线(信号线)。其中,所述动力源输出器的输出端口暴露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内侧的空间。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内侧的空间主要包括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盆内空间以及部分的所述实验空间。所以所述动力源输出器的输出端口可以完全收容到所述盆内空间内,也可以部分地或整体地伸入到所述实验空间。从而在所述实验空间内可以观察到所述动力源输出器的输出端口,在所述实验空间内也即可以获得从所述动力源输出器的输出端口输出的动力源。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改进结构的实验室通风柜,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的柜门、位于柜内的试验用柜台板、位于柜台板左右两边的柜侧壁,在左右两边的柜侧壁中至少有一个柜侧壁包括有直面所述柜台板上面的实验空间的内侧壁和位于所述内侧壁外侧的外侧壁,所述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之间具有能够收藏动力管线的间隔空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上嵌装有动力源集成模板,所述动力源集成模板包括盆状模板主体,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呈凹陷盆状包括有盆底壁、盆侧壁和位于所述盆侧壁上向四周外延伸的盆沿,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盆口位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内侧并朝向所述柜台板上面的实验空间,所述盆侧壁或盆底壁上安装有动力源输出器,所述动力源输出器的输入端连接位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外侧的所述间隔空间中相应类别的动力管线,所述动力源输出器的输出端口暴露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内侧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改进结构的实验室通风柜,包括能够上下移动的柜门、位于柜内的试验用柜台板、位于柜台板左右两边的柜侧壁,在左右两边的柜侧壁中至少有一个柜侧壁包括有直面所述柜台板上面的实验空间的内侧壁和位于所述内侧壁外侧的外侧壁,所述内侧壁与所述外侧壁之间具有能够收藏动力管线的间隔空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在所述安装孔上嵌装有动力源集成模板,所述动力源集成模板包括盆状模板主体,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呈凹陷盆状包括有盆底壁、盆侧壁和位于所述盆侧壁上向四周外延伸的盆沿,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盆口位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内侧并朝向所述柜台板上面的实验空间,所述盆侧壁或盆底壁上安装有动力源输出器,所述动力源输出器的输入端连接位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外侧的所述间隔空间中相应类别的动力管线,所述动力源输出器的输出端口暴露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内侧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输出器包括水阀,所述水阀安装在所述盆状模板主体上部的盆侧壁或盆底壁上,在所述盆状模板主体的下部设置有反向盆沿,所述反向盆沿沿与所述盆沿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反向盆沿与所述盆状模板主体下部的盆侧壁、盆底壁结合形成能够容纳水的袋状容纳空间,在位于所述袋状容纳空间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通位于所述间隔空间内的回收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通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输出器包括气阀,所述气阀安装在所述盆状模板主体左侧边或右侧边的盆侧壁或盆底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室通风柜,其特征在于,用于安装所述气阀的所述盆侧壁呈倾斜状。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德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赐湾实验室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