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链条簸箕式马铃薯播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993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链条簸箕式马铃薯播种装置,包括簸箕式播种器、链条、主动轴、从动轴、开沟器和支撑架,开沟器安装在支撑架的下端,主动轴和从动轴对称固定在支撑架的上下两端,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安装有一根首尾相连接的链条,在链条上面等距离安装有数个簸箕式播种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方便,播种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能使播种的马铃薯芽苗全部朝上,有利于马铃薯生长。

Single chain dustpan potato seed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ingle chain dustpan potato see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dustpan seeder, a chain, an active shaft, a driven shaft, a trencher and a support frame. The trencher is install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 frame, and the active shaft and the driven axis are symmetrically fixed at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support frame. A chain connecting the head and the tail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active shaft and the driven shaft, and is equidistant on the chain. Several dustpan seeders are install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manufa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high sowing efficiency and long service life, and can make all the potato buds and seedlings sown upwar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growth of potato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链条簸箕式马铃薯播种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链条簸箕式马铃薯播种装置,属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马铃薯因其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得到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2010年,中国发布了马铃薯产业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中提及预计到2015年中国马铃薯总产量将达到1.5亿吨,种植面积达到1.2亿亩,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3%。目前,马铃薯有两种播种方式,一种是马铃薯切块后不带芽直接播种,这种方式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播种;还有一种是马铃薯切块后催芽,芽苗长到3cm左右后带芽播种,这种带芽要求播种时芽苗必须朝上,现在播种都是是靠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其主要原因是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往往非常的麻烦,使用现有的马铃薯播种机进行马铃薯播种时,马铃薯芽有的朝上,有的朝下,无法保证马铃薯芽苗全部朝上,这样就影响马铃薯的生长。专利号为2016207650448技术涉及一种马铃薯播种机碰杆式播种器;专利号为201620765043.3技术涉及一种马铃薯播种机凸轮式播种器;专利号为201621275516.8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马铃薯带芽播种机的播种器,以上播种器虽然都能使播种的马铃薯芽苗全部朝上,有利于马铃薯生长,以上播种器需要两根链条带动,其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因此,很有必要对马铃薯播种器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马铃薯播种机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播种能使播种的马铃薯芽苗全部朝上的针式马铃薯播种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链条簸箕式马铃薯播种装置,包括簸箕式播种器、链条、主动轴、从动轴、开沟器和支撑架,开沟器安装在支撑架的下端,主动轴和从动轴对称固定在支撑架的上下两端,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安装有一根首尾相连接的链条,在链条上面等距离安装有数个簸箕式播种器。所述簸箕式播种器由安装固定部、簸箕、支撑部、连接轴、拨料孔、后限位块和前限位块组成,支撑部的上端设有用于与链条相连接的安装固定部,在支撑部的下部设置有一个用于与簸箕铰接的连接轴,在连接轴的前面设有限制簸箕的前限位块,在连接轴的后面设有限制簸箕的后限位块。所述簸箕由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焊接而成,在后侧板顶部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销套,销套与连接轴铰接,在底板和后侧板上设有拨料孔。所述开沟器由左护板、右护板、立刀和连接板组成,左护板、右护板的前端焊接在立刀上,在左护板、右护板的下端焊接有连接板,在连接板后部的上面焊接一个“T”形的拨料器,在左护板和右护板上设有对称的“U”形的安装孔,在安装孔的两侧设有螺栓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方便,播种效率高,使用寿命长,能使播种的马铃薯芽苗全部朝上,有利于马铃薯生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簸箕式播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簸箕式播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开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簸箕式播种器、11安装固定部、12簸箕、13支撑部、14连接轴、15拨料孔、16后限位块、17前限位块、2链条、3主动轴、4从动轴、5开沟器、51拨料器、52左护板、53右护板、54立刀、55连接板、56安装孔、57螺栓孔、6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一种单链条簸箕式马铃薯播种装置,包括簸箕式播种器(1)、链条(2)、主动轴(3)、从动轴(4)、开沟器(5)和支撑架(6),开沟器(5)安装在支撑架(6)的下端,主动轴(3)和从动轴(4)对称固定在支撑架(6)的上下两端,在主动轴(3)和从动轴(4)之间安装有一根首尾相连接的链条(2),在链条(2)上面等距离安装有数个簸箕式播种器(1)。所述簸箕式播种器(1)由安装固定部(11)、簸箕(12)、支撑部(13)、连接轴(14)、拨料孔(15)、后限位块(16)和前限位块(17)组成,支撑部(13)的上端设有用于与链条(2)相连接的安装固定部(11),在支撑部(13)的下部设置有一个用于与簸箕(12)铰接的连接轴(14),在连接轴(14)的前面设有限制簸箕(12)的前限位块(17),在连接轴(14)的后面设有限制簸箕(12)的后限位块(16)。所述簸箕(12)由底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焊接而成,在后侧板顶部的两端各设有一个销套,销套与连接轴(14)铰接,在底板和后侧板上设有拨料孔(15)。所述开沟器(5)由左护板(52)、右护板(53)、立刀(54)和连接板(55)组成,左护板(52)、右护板(53)的前端焊接在立刀(54)上,在左护板(52)、右护板(53)的下端焊接有连接板(55),在连接板(55)后部的上面焊接一个“T”形的拨料器(51),在左护板(52)和右护板(53)上设有对称的“U”形的安装孔(56),在安装孔(56)的两侧设有螺栓孔(57)。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工作时,链条(2)在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安装在链条(2)上的簸箕式播种器(1)随着链条(2)做逆时针运动,当转过主动轮后,簸箕式播种器(1)的簸箕(12)开口向上,这时,工作人员将马铃薯种块的芽苗朝上放置在簸箕式播种器(1)的簸箕(12)内,马铃薯种块随着簸箕式播种器(1)继续向下运行,当运行到从动轮一端时,马铃薯种块被开沟器(5)内的拨料器(51)沿水平方向拨下,马铃薯种块的芽苗朝上落入开沟器(5)内的土壤中,然后簸箕式播种器(1)转过从动轮继续向上运行,当转过主动轮时,再将马铃薯种块放置在簸箕式播种器(1)的簸箕(12)内,如此往复循环,完成一次次播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链条簸箕式马铃薯播种装置,包括簸箕式播种器、链条、主动轴、从动轴、开沟器和支撑架,开沟器安装在支撑架的下端,主动轴和从动轴对称固定在支撑架的上下两端,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安装有一根首尾相连接的链条,在链条上面等距离安装有数个簸箕式播种器,其特征是:所述簸箕式播种器由安装固定部、簸箕、支撑部、连接轴、拨料孔、后限位块和前限位块组成,支撑部的上端设有用于与链条相连接的安装固定部,在支撑部的下部设置有一个用于与簸箕铰接的连接轴,在连接轴的前面设有限制簸箕的前限位块,在连接轴的后面设有限制簸箕的后限位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链条簸箕式马铃薯播种装置,包括簸箕式播种器、链条、主动轴、从动轴、开沟器和支撑架,开沟器安装在支撑架的下端,主动轴和从动轴对称固定在支撑架的上下两端,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安装有一根首尾相连接的链条,在链条上面等距离安装有数个簸箕式播种器,其特征是:所述簸箕式播种器由安装固定部、簸箕、支撑部、连接轴、拨料孔、后限位块和前限位块组成,支撑部的上端设有用于与链条相连接的安装固定部,在支撑部的下部设置有一个用于与簸箕铰接的连接轴,在连接轴的前面设有限制簸箕的前限位块,在连接轴的后面设有限制簸箕的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程志孙波郭磊贾平雷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海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