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蔚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更换耕刀的深松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927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耕刀的深松机,包括深松机本体,深松机本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机架,机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箱,保护箱的内腔贯穿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耕刀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深松机本体、连接块、机架、保护箱、壳体、支撑架、耕刀本体、连接杆、滑杆、第一弹簧、滑槽、拉杆、把手、滑柱、第二弹簧、按板、传动板、传动杆、螺杆、套板和凹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深松机在使用时,由于长时间工作会造成耕刀损坏,从而影响深松机工作效率,导致现有的深松机用耕刀在使用时不便于更换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深松机的实用性。

A Subsoiling Machine for Easy Replacement of Tiller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bsoiler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replacing plough knives, including a subsoiler body. Both sides of the bottom of the subsoiler body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connecting blocks.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block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organic frame. The bottom of the fram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protective box.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protective box is perforated with connecting rods, and the bottom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lough knife body. The utility model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deep loosening machine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body, connecting block, frame, protective box, shell, support frame, tiller body, connecting rod, slide rod, first spring, chute, pull rod, handle, slide column, second spring, press plate, transmission plate, transmission rod, screw, sleeve plate and groove because of long working time. The damage of the tiller affect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subsoiler, which leads to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tiller for the subsoiler is not easy to replace in use, facilitates the use of users and improves the practicability of the subs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更换耕刀的深松机
本技术涉及深松机
,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耕刀的深松机。
技术介绍
深松机是一种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使用的耕作机械,主要用于行间或全方位的深层土壤耕作的机械化翻整,具有打破犁底层、恢复土壤耕层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消灭部分杂草、减少病虫害、平整地表以及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标准等作用。深松机广泛适用于农业中,现有的深松机在使用时,由于长时间工作会造成耕刀损坏,从而影响深松机工作效率,导致现有的深松机用耕刀在使用时不便于更换,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深松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耕刀的深松机,具备便于更换的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深松机用耕刀在使用时不便于更换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便于更换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耕刀的深松机,包括深松机本体,所述深松机本体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机架,所述机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的内腔贯穿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耕刀本体,所述保护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第二弹簧和传动板,所述第二弹簧的右侧与传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板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传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按板,所述按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左侧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右侧与传动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左侧贯穿至壳体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传动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右侧依次贯穿壳体、连接杆和保护箱并延伸至保护箱的右侧,所述传动杆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保护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套板,所述套板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远离套板的一侧延伸至凹槽的内腔。优选的,所述把手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且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右侧与保护箱的左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与滑杆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与滑杆的外侧滑动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更换耕刀的深松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深松机本体、连接块、机架、保护箱、壳体、支撑架、耕刀本体、连接杆、滑杆、第一弹簧、滑槽、拉杆、把手、滑柱、第二弹簧、按板、传动板、传动杆、螺杆、套板和凹槽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深松机在使用时,由于长时间工作会造成耕刀损坏,从而影响深松机工作效率,导致现有的深松机用耕刀在使用时不便于更换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深松机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滑套,增加了使用者手部与把手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因缺乏防滑装置,导致使用者在拉动把手时会出现脱落的现象,通过设置滑槽,方便了滑杆在壳体内的滑动,减少了滑杆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支撑架,提高了壳体工作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因缺乏固定装置,导致壳体在工作时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壳体和保护箱的配合使用示意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1深松机本体、2连接块、3机架、4保护箱、5壳体、6支撑架、7耕刀本体、8连接杆、9滑杆、10第一弹簧、11滑槽、12拉杆、13把手、14滑柱、15第二弹簧、16按板、17传动板、18传动杆、19螺杆、20套板、2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便于更换耕刀的深松机,包括深松机本体1,深松机本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连接块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机架3,机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箱4,保护箱4的内腔贯穿设置有连接杆8,连接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耕刀本体7,保护箱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5,壳体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6,支撑架6的右侧与保护箱4的左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支撑架6,提高了壳体5工作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因缺乏固定装置,导致壳体5在工作时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壳体5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柱14,滑柱14的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第二弹簧15和传动板17,第二弹簧15的右侧与传动板17的左侧固定连接,传动板17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9,壳体5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与滑杆9配合使用的滑槽11,滑槽11的内壁与滑杆9的外侧滑动连接,通过设置滑槽11,方便了滑杆9在壳体5内的滑动,减少了滑杆9与壳体5之间的摩擦力,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传动板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按板16,按板1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2,拉杆12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的左侧与壳体5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0的右侧与传动板17的左侧固定连接,拉杆12的左侧贯穿至壳体5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把手13,把手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且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防滑套,增加了使用者手部与把手13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因缺乏防滑装置,导致使用者在拉动把手13时会出现脱落的现象,传动板1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8,传动杆18的右侧依次贯穿壳体5、连接杆8和保护箱4并延伸至保护箱4的右侧,传动杆18的顶部开设有凹槽21,保护箱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套板20,套板20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19,螺杆19远离套板20的一侧延伸至凹槽21的内腔,本技术通过设置深松机本体1、连接块2、机架3、保护箱4、壳体5、支撑架6、耕刀本体7、连接杆8、滑杆9、第一弹簧10、滑槽11、拉杆12、把手13、滑柱14、第二弹簧15、按板16、传动板17、传动杆18、螺杆19、套板20和凹槽21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深松机在使用时,由于长时间工作会造成耕刀损坏,从而影响深松机工作效率,导致现有的深松机用耕刀在使用时不便于更换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深松机的实用性。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对螺杆19的转动,螺杆19在套板20的作用下进行移动,螺杆19脱离凹槽21,使用者通过对把手13的拉动,把手13的移动带动拉杆12进行移动,拉杆12的移动带动按板16进行移动,按板16的移动带动传动板17在滑柱14表面进行移动,拉杆12的移动使第一弹簧10发生形变,传动板17的移动带动滑杆9在滑槽11内进行滑动,传动板17的移动使第二弹簧15在滑柱14表面发生形变,同时传动板17的移动带动传动杆18进行移动,传动杆18脱离连接杆8,这样达到了可对耕刀本体7进行更换。综上所述,该便于更换耕刀的深松机,通过深松机本体1、连接块2、机架3、保护箱4、壳体5、支撑架6、耕刀本体7、连接杆8、滑杆9、第一弹簧10、滑槽11、拉杆12、把手13、滑柱14、第二弹簧15、按板16、传动板17、传动杆18、螺杆19、套板20和凹槽21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深松机用耕刀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更换耕刀的深松机,包括深松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松机本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所述连接块(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机架(3),所述机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箱(4),所述保护箱(4)的内腔贯穿设置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耕刀本体(7),所述保护箱(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5),所述壳体(5)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柱(14),所述滑柱(14)的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第二弹簧(15)和传动板(17),所述第二弹簧(15)的右侧与传动板(17)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板(17)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9),所述传动板(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按板(16),所述按板(1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2),所述拉杆(12)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的左侧与壳体(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0)的右侧与传动板(17)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拉杆(12)的左侧贯穿至壳体(5)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把手(13),所述传动板(1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8),所述传动杆(18)的右侧依次贯穿壳体(5)、连接杆(8)和保护箱(4)并延伸至保护箱(4)的右侧,所述传动杆(18)的顶部开设有凹槽(21),所述保护箱(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套板(20),所述套板(20)的内腔螺纹连接有螺杆(19),所述螺杆(19)远离套板(20)的一侧延伸至凹槽(21)的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更换耕刀的深松机,包括深松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深松机本体(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所述连接块(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机架(3),所述机架(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箱(4),所述保护箱(4)的内腔贯穿设置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耕刀本体(7),所述保护箱(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壳体(5),所述壳体(5)内腔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柱(14),所述滑柱(14)的表面从左至右依次套设有第二弹簧(15)和传动板(17),所述第二弹簧(15)的右侧与传动板(17)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板(17)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杆(9),所述传动板(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按板(16),所述按板(16)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拉杆(12),所述拉杆(12)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的左侧与壳体(5)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0)的右侧与传动板(17)的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拉杆(12)的左侧贯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蔚
申请(专利权)人:沈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