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812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器,无线充电器适于对电子设备充电,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组件、电磁线圈和内部设有导热介质的散热管路,底座组件具有适于放置电子设备的盛放部,电磁线圈设于底座组件内且与盛放部相对,散热管路与电磁线圈的至少部分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线充电器,通过使电磁线圈的至少部分与散热管路接触,从而可以利用散热管路将电磁线圈周围的热量带走,以对电磁线圈进行降温,进而可以降低高温对电磁线圈的充电效率的不利影响,提升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及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充电变得更加频繁,传统的有线充电造成充电限制,很不方便。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到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方面成为趋势。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小功率无线充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初级线圈具有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相关技术中,通过设置无线充电器,利用无线充电器内的线圈与电子设备内线圈形成电磁感应以实现对电子设备的充电。但存在无线充电器体积大、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的优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适于对电子设备充电,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具有适于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盛放部;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设于底座组件内,且与所述盛放部相对;内部设有导热介质的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至少部分接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通过使电磁线圈的至少部分与散热管路接触,从而可以利用散热管路将电磁线圈周围的热量带走,以对电磁线圈进行降温,进而可以降低高温对电磁线圈的充电效率的不利影响,提升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路为多根,每根所述散热管路呈环状。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根所述散热管路间隔设置,且任意两根所述散热管路在所述电磁线圈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叉。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根所述散热管路间隔设置,且任意两根所述散热管路中的一根外套于另一根。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磁线圈位于所述散热管路的一侧,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底座组件内,所述散热片位于所述散热管路的另一侧,所述散热片的至少部分与所述散热管路接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贴设于所述散热管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散热管路之间具有导热硅胶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管路嵌设于所述散热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具有通孔,所述电磁线圈在所述散热片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通孔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片为铝合金片。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无线充电器100,底座组件110,盛放部111,限位凸块112,第一盖体114,第二盖体113,胶垫115,电磁线圈120,散热管路130,散热片140,通孔1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100。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充电器100可以利用电磁感应、磁场共振等原理对放置于其上的电子设备(例如手机)进行充电。如图2所示,无线充电器100包括底座组件110、电磁线圈120和内部设有导热介质的散热管路130。具体而言,底座组件110具有适于放置电子设备的盛放部111,需要说明的是,盛放部111可以被构造出槽体结构,电子设备可以放置在槽体内部。如图1所示,电磁线圈120可以设于底座组件110内,且电磁线圈120与盛放部111相对。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相对”可以指,当将电子设备放置于盛放部111以利用无线充电技术对该电子设备充电时,无线充电器100的电磁线圈120与电子设备上的对应的线圈对应,且无线充电器100的电磁线圈120可以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散热管路130与电磁线圈120的至少部分接触。在利用电磁感应技术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电磁线圈120为易发热部件,当其温度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会对充电效率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给电磁线圈120散热,可以在靠近电磁线圈120的位置设置散热管路130。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管路130内填充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可以为具有流动性的物质,例如水或受温度影响在液态和气态之间转化的物质,电磁线圈120周围的热量可以通过导热介质传递到远离电磁的位置处,从而有利于电磁线圈120附近热量的扩散。为方便理解,以导热介质为水为例,由于热胀冷缩的特性,位于电磁线圈120附件的导热介质的温度升高时,该部分导热介质可以驱动散热管路130内的其他导热介质运动,进而导热介质可以在散热管路130内可以循环流动,从而可以将电磁线圈120附近的热量不断的带走,以起到散热的作用。以导热介质为受温度影响在液态和气态之间转化的物质,在常温状态下,该导热介质为液体,当其受热时,导热介质可以转化为气体。导热介质在气态和液态之间转化时,散热管路内部的压强产生变化,从而压强的变化可以驱动导热介质在散热管路内部流动。例如,当线圈附近的导热介质受热时,由于温度升高,导热介质转化为气态;由于散热管路内的压强变化,使得气态导热介质在散热管路内流动,当气态的导热介质流动到远离导热线圈的位置时,由于温度降低,气态的导热介质转化成液态,由此导热介质可以在散热管路内循环流动。例如,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散热管路130内,导热介质可以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循环流动;在其中另一个散热管路130内,导热介质可以沿着箭头b所示的方向循环流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器100,通过使电磁线圈120的至少部分与散热管路130接触,从而可以利用散热管路130将电磁线圈120周围的热量带走,以对电磁线圈120进行降温,进而可以降低高温对电磁线圈120的充电效率的不利影响,提升无线充电器100的充电效率。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图2所示,散热管路130可以为多根,每根散热管路130呈环状。一方面,可以利用多根散热管路130对电磁线圈120进行散热,从而可以提升散热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环形结构,提升导热介质在散热管路130内循环的流畅性,进而可以提升每根散热管路130的散热效率。进一步地,在如图2所示的示例中,多根散热管路130间隔设置,且任意两根散热管路130在电磁线圈120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叉。由此,可以优化布局散热管路130的排布方式,不但可以避免散热管路130干扰电磁信号,还可以使更多的电磁线圈120与散热管路130接触,以提升散热管路130的散热效率。当然,散热管路130的排布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多根散热管路130间隔设置,且任意两根散热管路130中的一根外套于另一根。例如,如图2所示,散热管路130为两根,其中一根环状散热管路130外套于另一根环状散热管路130。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管路130的形状可以与电磁线圈120的形状大体一致,从而可以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适于对电子设备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具有适于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盛放部;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设于底座组件内,且与所述盛放部相对;内部设有导热介质的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至少部分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器,所述无线充电器适于对电子设备充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具有适于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盛放部;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设于底座组件内,且与所述盛放部相对;内部设有导热介质的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与所述电磁线圈的至少部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路为多根,每根所述散热管路呈环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散热管路间隔设置,且任意两根所述散热管路在所述电磁线圈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不交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散热管路间隔设置,且任意两根所述散热管路中的一根外套于另一根。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