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直流漏电检测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8007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直流漏电检测保护电路,属于保护电路领域。一种交直流漏电检测保护电路,包括电流保护电路、整流电路、电压保护电路、可控硅电路、降压电路、滤波电路和漏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保护电路包括分别串联在三相电源中电阻的R6、R12、R15,所述电阻R6、R12之间并联压敏电阻RV1,所述电阻R6、R15之间并联压敏电阻RV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每相电路中分别串联R6、R12、R15三个的电阻,防止电路中因电流过大而烧坏电路中的元件,并且在每两相电压间分别接压敏电阻RV1、RV2、RV3三个电阻,保护电路不被高电压烧坏,吸收雷击浪涌抗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直流漏电检测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保护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交直流漏电检测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鉴于电源电路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而设计用来防止此类不稳定因素影响电路效果的回路称作保护电路,比如有过流保护、过压保护、过热保护、空载保护、短路保护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各种大电流电器需要输入大电流交流直流电,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各种室外充电桩越来越多,另外对于一些室外太阳能灯电器设备,漏电保护十分重要,目前漏电保护器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但目前市场的漏电只能用于交流电,随着市场对电电需求越来越广泛,比如直流充电桩,太阳能发电都需要直流漏电保护。另外漏电保护器电路输送是通过高压电线输送到充电插排上,雷击浪涌是由于闪电、电子电气开关动作时而产生瞬态高压或大电流现象,会对电路中的电器件造成损害,严重时可能会产生事故,而目前的漏电保护器的保护电路难以满足及时检测并起到电流保护作用,难以达到保护人身或设备的安全,从而一种交直流漏电检测保护电路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交直流漏电检测保护电路。为了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直流漏电检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保护电路、整流电路、电压保护电路、可控硅电路、降压电路、滤波电路和漏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保护电路包括分别串联在三相电源中电阻的R6、R12、R15,所述电阻R6、R12之间并联压敏电阻RV1,所述电阻R6、R15之间并联压敏电阻RV2,所述电阻R12、R15之间并联压敏电阻RV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直流漏电检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流保护电路、整流电路、电压保护电路、可控硅电路、降压电路、滤波电路和漏电流检测电路,所述电流保护电路包括分别串联在三相电源中电阻的R6、R12、R15,所述电阻R6、R12之间并联压敏电阻RV1,所述电阻R6、R15之间并联压敏电阻RV2,所述电阻R12、R15之间并联压敏电阻RV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漏电检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2、D3、D4、D6、D7、D8,所述二极管D2、D3、D4输出端相连后与电压保护电路输入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6、D7、D8输入端相连后与可控硅输出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2输入端、二极管D6输出端相连后和串联有R6的电源相相连,所述二极管D3输入端、二极管D7输出端相连后和串联有R12的电源相相连,所述二极管D4输入端、二极管D8输出端相连后和串联有R15的电源相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交直流漏电检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保护电路包括脱扣器L1,所述脱扣器L1输入端与D2、D3、D4输出端相连,所述脱扣器L1输出端与可控硅电路输入端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直流漏电检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保护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D1输入端与脱扣器L1输出端相连后与可控硅电路输入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输出端与脱扣器L1输入端相连后与D2、D3、D4输出端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直流漏电检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电路包括可控硅芯片CR1、CR2、电容C1、C4、电阻R3、R7和R16,所述可控硅芯片CR1上阳极端与电压保护电路输出端相连,所述可控硅芯片CR1下阴极端与可控硅芯片CR2上阳极端相连,所述可控硅芯片CR2下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天华黄世良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赛贝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