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宝全专利>正文

闪烁提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9644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闪烁提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所述闪烁提示装置包括关断模块和光电模块,所述关断模块包括关断电路和充放电电路,所述关断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一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连接,所述光电模块的发光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闪烁提示装置电路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Scintillation prompt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cintillation prompting devic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lectronic circuits. The scintillation prompting device includes a turn-off module and a photoelectric module. The turn-off module includes a turn-off circuit and a charge-discharge circuit. The turn-off circuit includes a first triode, the charge-discharge circuit includes a first capacitor, the collector of the first triode is connected with an external power supply, the base of the first trio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capacitor, and the first trio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capacitor. The emitter of the tub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ends of the first capacitor respectively. The light-emitting circuit of the photoelectric module includes a light-emitting diode, and the positive pole of the light-emitting dio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emitter of the first triode. The scintillation prompting device has simple circuit structure, high integration, and better stability and secur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闪烁提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闪烁提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普通家庭的生活之中,与此同时,电气安全问题的重要程度也日益提高。在汽车安全、厨卫设备或其他对电气安全要求较高的电气设备领域,由于相关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易对操作人员甚至是周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害,因此人们对简单、稳定、可靠的预警提示装置的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提示装置大多采用发光半导体进行闪烁或利用扬声器播放报警信息,但是其电路结构大多比较复杂且适用范围小,结构复杂时便容易因某个内部元件损坏发生故障,并只能安装于特定电气设备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闪烁提示装置及电子设备,以改善现有提示装置电路结构复杂、适用范围小以及稳定性不高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闪烁提示装置,所述闪烁提示装置包括关断模块和光电模块。所述关断模块包括关断电路和充放电电路,所述关断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一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连接。所述光电模块包括发光电路,所述发光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其中,所述外接电源的电流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传输至发射极,传输至所述发光二极管并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处于发光状态,同时所述第一电容被充电并向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施加的反向电压,直至所述反向电压使所述第一三极管呈截止状态后所述第一电容放电,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处于熄灭状态,所述第一电容放电后所述第一三极管又恢复导通状态,所述第一三极管在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间来回切换,进而使所述发光二极管闪烁。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关断模块还包括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开关,所述继电器开关的输入回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所述输入回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的输出回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输出回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输出回路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关断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光电模块还包括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以及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输出回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二电容在所述第二三极管导通时充电,向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施加的反向电压,从而使所述第二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阻止电流传输至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充放电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在本技术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为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为正极,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为负极。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闪烁提示装置。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闪烁提示装置及电子设备,所述闪烁提示装置包括关断模块和光电模块,所述关断模块包括关断电路和充放电电路,所述关断电路分别与所述充放电电路以及所述光电模块的发光电路连接。所述关断模块利用主要由第一三极管组成的所述关断电路以及主要由第一电容组成的简单电路结构使所述第一三极管在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间循环切换,进而使发光二极管不断闪烁,所述关断模块由于电路简单而稳定;所述光电模块还包括保护模块,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三极管进一步地保证了所述第一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时所述发光二极管处于熄灭状态,集成度高,保障了所述闪烁提示装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提高了电路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闪烁提示装置的模块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关断模块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包括第二电容的关断模块的电路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括光电模块的闪烁提示装置的电路图。图标:100-闪烁提示装置;110-关断模块;112-关断电路;114-充放电电路;120-光电模块;122-发光电路;124-保护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闪烁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关断模块,包括关断电路和充放电电路,所述关断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一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连接;光电模块,包括发光电路,所述发光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外接电源的电流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传输至发射极,传输至所述发光二极管并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处于发光状态,同时所述第一电容被充电并向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施加的反向电压,直至所述反向电压使所述第一三极管呈截止状态后所述第一电容放电,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处于熄灭状态,所述第一电容放电后所述第一三极管又恢复导通状态,所述第一三极管在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间来回切换,进而使所述发光二极管闪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闪烁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关断模块,包括关断电路和充放电电路,所述关断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所述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一外接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连接;光电模块,包括发光电路,所述发光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所述外接电源的电流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传输至发射极,传输至所述发光二极管并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处于发光状态,同时所述第一电容被充电并向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施加的反向电压,直至所述反向电压使所述第一三极管呈截止状态后所述第一电容放电,使所述发光二极管处于熄灭状态,所述第一电容放电后所述第一三极管又恢复导通状态,所述第一三极管在导通状态和截止状态间来回切换,进而使所述发光二极管闪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闪烁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断模块还包括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开关,所述继电器开关的输入回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外接电源连接,所述输入回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开关的输出回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输出回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烁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输出回路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闪烁提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全
申请(专利权)人:陈宝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