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355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9:57
一种通风管,包括管体,包括设于管体内的若干相互拼接的传热装置,传热装置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连接板、以及垂直设于连接板左右两侧的若干鳍片,上支撑板前端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条,第一连接条的一端设于第一安装槽内,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往靠近第一连接条的一端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上支撑板后端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内设有第一连接孔,每个传热装置的第一弯折部穿过相邻的传热装置的第一连接块的第一连接孔,以使相邻的两个传热装置相互拼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通风管被分为进气管和出气管,传热装置进行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热传递,具有使制冷制热设备降低负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风管
本技术涉及通风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通风管。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型室内空间,例如运动场、商场、车站等场所的建设越来越多,在这些场所中制冷制热设备也越来越齐全,以提高人们的生活与出行质量。通常,这些大型室内空间都需要借助通风管进行通风换气,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度与呼吸的舒适性。这种通风管建造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都较少,且对于建筑物的保温和密封性的要求较低,建造时的成本也低。但现有技术当中,通风管分为进风管道和出风管道,为两个相互分离的管道,并且它们都只是一个简单的管道,在寒冷的冬天或炎热的夏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如果直接从进风管道通入外部空气,容易造成制冷或制热设备的负荷过重,造成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管,以解决现有技术当中通风管设施易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一种通风管,包括管体,包括设于所述管体内的若干相互拼接的传热装置,所述传热装置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垂直设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的连接板、以及垂直设于所述连接板左右两侧的若干鳍片,所述上支撑板前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上支撑板后端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内设有第一连接孔,每个所述传热装置的所述第一弯折部穿过相邻的所述传热装置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传热装置相互拼接。上述通风管,通过管内设置若干个相互拼接的传热装置,相邻传热装置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条和第一连接块相拼接,将通风管一分为二,一个为进风管,一个为出风管,传热装置由导电材料制成,进行进风管与出风管之间的热交换,以降低进风管与出风管之间的温差,从而实现制冷制热设备的负荷,降低能源的消耗。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上均设有若干鳍片,所述下连接部设有一第一收容槽,所述上连接部的末端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上均设有若干鳍片,所述下连接部设有一第一收容槽,所述上连接部的末端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槽内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接部抵靠。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板顶部和所述下支撑板底部均设有一橡胶垫。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弯折部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末端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块方向弯折形成一个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后端设有一橡胶层,所述连接板前端设有第二收容槽,每个所述传热装置的所述橡胶层收容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收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板前端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第二连接条,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另一端往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端弯折以形成第二弯折部,所述下支撑板后端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内设有第二连接孔,一个所述传热装置的所述第二弯折部穿入到另一个所述传热装置的所述第二连接块的所述第二连接孔内,以使两个相邻的所述传热装置相互拼接。进一步地,所述管体呈方形,所述管体的底板顶部设有滑动槽,所述传热装置的下支撑板底部设有滑轨,所述滑轨收容于所述滑动槽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通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传热装置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传热装置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条与相邻的第一连接块连接后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通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条与相邻的第二连接块连接后的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管体10传热装置20上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连接板23鳍片231上连接部232下连接部233第一收容槽2331弹簧234橡胶垫24第一安装槽211第一连接条212第一弯折部2121第一连接块213第一连接孔2131橡胶层235第二收容槽236第二安装槽221第二连接条222第二弯折部2221第二连接块223第二连接孔2231底板101滑动槽1011滑轨22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通风管,包括管体10,还包括设于所述管体10内的若干相互拼接的传热装置20,传热装置20将一个管体分成两个部分,一个为进气管,一个为出气管。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通过传热装置20进行热交换。其中,传热装置20包括上支撑板21、下支撑板22、垂直设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的连接板23、以及垂直设于所述连接板23左右两侧的若干鳍片2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23包括上连接部232和下连接部233。即实施例中的传热装置20分成可拆卸的两部分,以便于安装。所述上连接部232和下连接部233上均设有若干鳍片231。鳍片231为导热片,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导热性能好且价格便宜的的铜、铁等金属或者合金。所述下连接部233内设有一第一收容槽2331,所述上连接部232的末端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2331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收容槽2331内设有一弹簧234,所述弹簧2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容槽2331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接部232抵靠。由于在第一收容槽2331内设有弹簧234由于弹簧234具有弹性,可使上连接部232的高度得到到底调节,即可使传热装置20的高度得到调节,以适应放入不同高度的通风管当中。进一步地,上支撑板21顶部和所述下支撑板22底部均设有一橡胶垫24。由于橡胶垫24具有弹性可进行压缩,当传热装置20放入到管体10后,使传热装置20更紧贴管体10的内壁,不留空隙,提高传热性能。更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板21前端设有一第一安装槽211,所述第一安装槽211内设有一第一连接条212,所述第一连接条212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11内,所述第一连接条212的另一端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条212的一端弯折形成一第一弯折部2121。所述上支撑板21后端设有一第一连接块213,所述第一连接块213内设有一第一连接孔2131,每个所述传热装置20的所述第一弯折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风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管体内的若干相互拼接的传热装置,所述传热装置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垂直设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的连接板、以及垂直设于所述连接板左右两侧的若干鳍片,所述上支撑板前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弯折以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上支撑板后端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内设有第一连接孔,每个所述传热装置的所述第一弯折部穿过相邻的所述传热装置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传热装置相互拼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所述管体内的若干相互拼接的传热装置,所述传热装置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垂直设于所述上支撑板和所述下支撑板之间的连接板、以及垂直设于所述连接板左右两侧的若干鳍片,所述上支撑板前端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设有第一连接条,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另一端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端弯折以形成第一弯折部,所述上支撑板后端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内设有第一连接孔,每个所述传热装置的所述第一弯折部穿过相邻的所述传热装置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传热装置相互拼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上均设有若干鳍片,所述下连接部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上连接部的末端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通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槽内设有一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连接部抵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萌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