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自动排液功能的立式液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144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自动排液功能的立式液下泵,包括泵壳和竖直的泵轴,泵壳包括上下扣合的泵盖和泵体;泵轴的上端连接电动机,下端穿过泵盖并与泵壳内的叶轮连接,泵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入水口,入水口向上延伸并与泵壳内与叶轮对应的叶轮周向甩水空间连通,叶轮周向甩水空间的下表面为朝向入水口逐渐降低的倾斜面;泵盖的上表面为以泵轴穿过位置为中心向四周放坡而成的倾斜面;泵盖上供泵轴穿过的孔的内壁与孔内对应的转子之间具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多方面考虑了余留流质的自动排除并匹配了对应构造,泵从泵送流质中提出时,余留流质在重力作用下全部自动排除;无需专门进行排水操作,避免工序遗漏;保证了后续工作顺畅,保障了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自动排液功能的立式液下泵
本技术属于非变容式泵的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自动排液功能的立式液下泵。
技术介绍
离心泵是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流体的泵,流体从入水口被吸入,从出水口被泵出。工作时,泵轴带动泵壳内的叶轮高速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流体在泵壳的与叶轮对应的叶轮周向甩水空间内被甩向叶轮外缘,经泵壳的与叶轮周向甩水空间连通的蜗壳式吐出流道从出水口被泵出,叶轮中心处,则因流体被甩出后形成负压区,外界的流体在压力作用下从入水口被吸入,叶轮不停转动,使得流体在叶轮的作用下不断吸入与吐出,达到输送流体的目的。立式液下泵的原理与上述原理相同,参见附图3的现有立式液下泵,只是其泵轴1是呈竖直方向的,工作时其整个泵壳2需置于泵送的液体中,而在大修或其它需要将泵壳2从液体中取出的情况时,取出后的泵通常带有大量对应液体,排不干净,给后续拆解维护维修等工作造成困难,特别是在泵送液体为有毒、易结晶凝固或有辐照的流体介质时,更加麻烦,甚至对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损害。其实,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只要将取出后的立式液下泵从多角度反复倾斜、摇晃,就可以使泵带出的余留流质排出,但操作人员往往因为麻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带有自动排液功能的立式液下泵,包括泵壳(2)和竖直的泵轴(1),所述泵壳(2)包括上下扣合的泵盖(22)和泵体(21);所述泵轴(1)的上端连接电动机,下端穿过所述泵盖(22)并与泵壳(2)内的叶轮(3)连接以带动叶轮(3)转动,所述泵体(21)的下表面开设有入水口(211),所述入水口(211)向上延伸并与泵壳(2)内与叶轮(3)对应的叶轮周向甩水空间(23)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周向甩水空间(23)的下表面为朝向所述入水口(211)逐渐降低的倾斜面以使泵壳(2)内的余留流质能在重力作用下全部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带有自动排液功能的立式液下泵,包括泵壳(2)和竖直的泵轴(1),所述泵壳(2)包括上下扣合的泵盖(22)和泵体(21);所述泵轴(1)的上端连接电动机,下端穿过所述泵盖(22)并与泵壳(2)内的叶轮(3)连接以带动叶轮(3)转动,所述泵体(21)的下表面开设有入水口(211),所述入水口(211)向上延伸并与泵壳(2)内与叶轮(3)对应的叶轮周向甩水空间(23)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周向甩水空间(23)的下表面为朝向所述入水口(211)逐渐降低的倾斜面以使泵壳(2)内的余留流质能在重力作用下全部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自动排液功能的立式液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22)的上表面为以泵轴(1)穿过位置为中心向四周放坡而成的倾斜面以避免泵盖(22)上积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自动排液功能的立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询张宏中刘磊罗绍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水泵厂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