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伍平华专利>正文

一种排档锁锁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79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汽车防盗的排挡锁,包括锁壳、锁体和外壳。锁体的基体上侧延设凸体,凸体的两旁侧设凹下的槽孔,而上端设锁心孔洞;基体前侧设插合孔。锁壳包括底座和底侧开口的上盖,上盖罩于凸体上,且上侧设孔洞,底侧端面设挡块;底座为左右贯通而上侧具一槽道的槽铁,另于前侧设与基体上插合孔相对的插合孔。其整体零配件减少,加工过程简化,不需焊接,可降低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汽车防盗的排挡锁。汽车失窃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防止汽车被偷,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防盗锁和报警装置,其中以汽车排挡锁最为盛行。由于排挡锁的硬度很高,难以锯断,即使盗贼能打开门进入车内,也难以操作排挡杆来开走汽车。已有的排挡锁系在一锁体外部包覆锁壳后,再于上侧套入一塑胶材质的外壳,而组成一锁座,以配合一锁勾插套锁扣定位。先在一长方形板片上冲设所需之孔洞及折痕后,将其压折为一长方形的底座,并于接合缝处加以焊固,再予以热处理。接着将长方形的锁体塞入底座内,并由底座上侧面二旁侧以梢钉梢入而使二者相固结,再于底座中间的槽孔处,以经热处理过之一形块体配合一方形体焊固于槽孔外环,使围成一方格体,再将一锁心由该围成的方格体上端孔洞塞入,使锁体与锁心相结合。同时于锁心上侧以一经热处理且一端下侧延伸有脚片的盖片,利用脚片塞入前述方形体内,而使锁心仅有中间的锁孔露出,而且由该方形体二侧边分别以梢钉梢入,使盖片被梢固定位。最后再由该组合体上侧套入底侧为开口的外壳,使外壳紧紧束套于该组合体外周面而完成。上述的构造固然已可达到组合一排挡锁锁座之目的,利用锁壳及锁勾均经特殊热处理加工具有高硬度无法被锯断的特性,以达封闭锁体防止遭到破坏的功能。但是在制造过程中,不但需要经过多道的焊接手续来使锁壳各部组件成型,再配合梢钉之梢入而组成一体,且其锁壳的元件又繁多,导致加工过程增加,提高制造的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简化制造工艺过程,减少配件,降低成本及易于组合的主要用于汽车防盗的排挡锁锁座。本技术包括锁体、锁壳、外壳。外壳的底侧开口,而上侧端面设一孔洞。在锁体的基体上侧延设一较小面积的凸体,在基体于凸体的两旁侧的端面上设凹下的槽孔,另在基体前侧端面设以供锁勾插入的插合孔,而在凸体的上端面则钻设一供套设锁心的孔洞。锁壳包括底座与上盖,上盖为底侧开口的空心体,并罩覆于锁体的凸体上,且在上侧端面设一孔洞,而在底侧端面则设有先向下延伸再向外弯折并与锁体的基体上的槽孔相对应的挡块;底座为左右贯通而上侧面具一槽道的槽铁,另于前侧端面也设有与基体上插合孔相对的插合孔。附图说明图1为已有的排挡锁锁座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锁体与锁壳组合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合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锁体与锁壳组合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组合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以下的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及其显著的效果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给出已有的排挡锁的结构图,锁体(1)外部包覆以锁壳(2),再于上侧套入外壳(3),构成一锁座,以配合一锁勾插套锁扣定位。长方形底座(21)由长方形板片冲设孔洞及折痕后压折,并经缝焊、热处理而成。长方形锁体(1)塞入底座内,由梢钉(211)锁固;再于底座中间的槽孔(212)处,以形块体(22)配合一方形体(23)焊固于槽孔(212)外环,使之围成一方格体,再将一锁心(11)由该方格体上端孔洞塞入,使锁体与锁心相结合。同时于锁心上侧以一端下侧延伸有脚片的盖片(24),利用脚片塞入上述的方形体内,使锁心仅有中间的锁孔露出,且由方形体两侧边以梢钉(221)梢入,以梢定盖片(24)最后由该组合体上侧套入底侧为开口的外壳。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本技术由锁体(4)、锁壳(5)和外壳(6)组成。套覆于最外周的塑胶外壳(6)与图1大致相同。在锁体(4)的长方形基体(41)上侧延设一较小面积呈梯形的凸体(42),使整体略似为一凸字形状,且在凸体(42)的两旁侧端面适当处设有数个凹下的槽孔(411)。当然在基体(41)前侧端面一样设以供锁勾插入之插合孔(412),而在凸体(42)的上端面则钻设一孔洞(421)以供锁心(43)之套入定位。锁壳(5)包括底座(51)和上盖(52)二部份,其中上盖(52)为底侧开口之空心体,其形状与锁体(4)之凸体(42)相同而可罩覆于其上,且在上侧端面设一孔洞(521),以使锁心(43)之锁孔(431)露出;而在底侧端面则设有先向下延伸再向外弯折并与基体(41)上之槽孔(411)相对应的挡块(522)。另外,底座(51)为左右贯通而上侧面具一槽道(511)的槽铁,槽道(511)之宽度恰为上盖(52)之宽度,而于前侧端面也设有与基体(51)上插合孔(412)相对的插合孔(512),当然底座(51)与上盖(52)在成型后也经热处理加工,来使二者具备高硬度而无法锯断。本技术之组合非常方便,先将锁壳(5)的上盖(52)底侧的挡块(522)嵌套入锁体(4)之基体(41)处的槽孔(411)内,使上盖(52)包覆与锁体(4)的凸体(42)外周,然后再将锁体(5)的底座(51)由基体(41)横侧向穿设套入,使底座(51)将上盖(52)向外凸出之挡块(522)遮盖,如此就能使上盖(52)不会在垂直方向脱落,如图3所示。而锁体(4)及底座(51)也因而相卡套,最后再由此结合体之上侧端以塑胶外壳(6)套入,将整个组合体之上侧及前后、左右四侧包覆固结,而来完成组合之动作,如图4所示。且组合后锁体(4)及锁壳(5)因被包覆于内,因此不会发生锁壳(5)的底座(51)有横向脱落的现象,而使用者则可由外壳(6)之孔洞(61)插入钥匙。本技术组合过程中,完全不必作焊接或是以梢钉梢合之加工,使得加工上非常方便又快速,兼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而且在使用时因为锁勾经由锁壳(5)底座(51)前侧面二插合孔(512)穿过,然后再插入锁体(4)前侧面之插合孔(412)内,故即使窃贼将塑胶外壳(6)锯开,锁体(4)及底座(51)仍可藉着锁勾的插套而为紧密固结之状态。而上盖(52)则因其挡块(522)除了陷入锁体(4)之槽孔(411)内无法横向移位外,也被底座(51)所遮覆而无法作垂直向的移位,故也保持固定的型态,而能达到确实锁固之目的。实施例2参阅图5至图7,本排挡锁锁座由锁体(7)、锁壳及外壳(9)组成,其中锁体(7)也为一体成型之凸形体,在底侧基体(71)的前侧端面也设有供锁勾插套的插合孔(711),而凸体(72)上侧端面也同样钻设一孔洞(721)以供锁心(73)套入,另在前、后二侧钻设有相对应的梢孔(722)。锁壳同样包括底座(81)及上盖(82)二部分,其中底座(81)也为上侧具一横向贯穿槽道(811)之槽铁状,而在槽道(811)二侧壳体端缘各设有2个以上(含2个)相对应的槽口(812),在此以各设二个为例说明,且前侧端面设有与锁体(7)上插合孔(711)相对应的插合孔(813)。另外,上盖(82)则为与锁体(7)的凸体(72)同形状之梯形体,在其底侧端相对与槽口(812)处设以向下凸出之挡块(821),前、后侧边钻设相对之梢孔(822),并于上侧端面冲设一缺口(823)。当然上盖(82)也经热处理,以使其具备高的硬度。另外,外壳(9)也为塑胶材质制成底侧开口上侧具孔洞(91)之形状。本实施例之组合是将锁体(7)利用其基体(71)由底座(81)横向之任一开口处套入,使上侧凸体(72)可由底座(71)的槽道(811)凸出,再将上盖(82)由凸体(72)之上侧套入,并以其二侧边底端之挡块(721)嵌套入底座(81)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挡锁锁座,包括锁体、锁壳和外壳,外壳的底侧开口,而上侧端面设一孔洞,其特征在于(1)、在锁体的基体上侧延设较小面积凸体,在凸体的两旁侧的端面上设凹下的槽孔,在基体前侧端面设以供锁勾插入的插合孔,在凸体的上端面设一供套设锁心的孔洞;(2)、锁壳包括底座与上盖,上盖为底侧开口的空心体,并罩覆于锁体的凸体上,且在上侧端面设一孔洞,在底侧端面设有先向下延伸再向外弯折的挡块;底座为左右贯通而上侧面具一槽道的槽铁,另于前侧端面也设有与基体上插合孔相对的插合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平华
申请(专利权)人:伍平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