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式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585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置式客车,其包括底盘、发动机、中冷系统、冷却系统、车身、地板和变速箱;所述底盘包括底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底架上的前轴总成、后桥总成和传动系统;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和冷却系统分散式布置于所述底架上;所述发动机位于所述前轴总成的后方,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下部且隐藏于所述地板下侧;所述中冷系统位于所述前轴总成的前方且匹配安装在所述底架的最前端;所述冷却系统也位于所述前轴总成的前方且匹配安装在位于所述中冷系统后侧的所述底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布局合理、紧凑,能增大驾驶区空间、前轴处通道宽敞且制造检修方便,能提高驾驶舒适性和上下乘客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置式客车
本技术属于车辆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前置式客车。
技术介绍
国内现有前置式客车发动机均布置在前轴前方或者上方,同时散热、中冷系统紧靠在发动机前端,因考虑到整车接近角以及前轴的安全跳动空间,所以发动机、散热、中冷系统布置的位置较高,导致前置式客车发动机散热不佳,车箱内发动机舱以及检修盖空间占用过大,造成驾驶区空间狭小,前门踏步不规整,前轴处通道狭窄等问题,仅能满足城乡和农村市场客流量相对较少的线路运营,在快速交换大容量乘客的城间、团体通勤或旅游客运线路应用存在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布局合理、紧凑,能增大驾驶区空间、前轴处通道宽敞且制造检修方便,能提高驾驶舒适性和上下乘客便利性的前置式客车。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上述的前置式客车,包括底盘、发动机、中冷系统、冷却系统、车身、地板和变速箱;所述底盘包括底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底架上的前轴总成、后桥总成和传动系统;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和冷却系统分散式布置于所述底架上;所述发动机位于所述前轴总成的后方,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下部且隐藏于所述地板下侧;所述中冷系统固定安装在所述冷却系统的前端;所述冷却系统位于所述前轴总成的前方且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最前端。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底架为方管组合焊接而成的桁架式底架,其上部为平直状且中段上部高于前、后段上部,中部即轴距段形成有倒U型布置空间。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传动系统匹配设置于所述底架中部的所述倒U型布置空间内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地板匹配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上部,其包括驾区地板和客区地板;所述驾区地板匹配固定在所述底架的前段上部且为一水平平台状结构;所述客区地板匹配固定在所述底架的中段和后段上部且为水平平台状结构,所述客区地板高于所述驾区地板且与所述驾区地板形成落差;所述发动机隐藏于所述客区地板下侧。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车身包括驾驶区舱、客区舱和行李舱;所述驾驶区舱位于所述车身最前段,其采用焊接方式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客区舱位于所述车身的中段和后段,其也采用焊接方式与所述地板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行李舱匹配设置在所述底架的中段和后段下部。所述前置式客车,其中:所述前轴总成匹配安装在所述底架的前段下部;所述后桥总成匹配安装在所述底架的后段下部。有益效果:本技术前置式客车在大量消化吸收国内外现有前置客车技术和结构的基础上,形成了先进、独有和成熟的7-8M级前置式客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冷系统采用分散式布置技术,有效地节省开发经费和开发周期,降低了产品投产的成本;其中,发动机布置在前轴总成后方且隐藏于地板下侧,降低了驾区以及乘客区车内噪声,提高了驾乘舒适性;冷却系统和中冷系统布置在前轴总成的前方且靠近底盘的底架最前端的布置技术,形成了宽敞、简洁、舒适的驾驶区,提高了驾驶舒适性。同时,地板的驾区地板和客区地板都采用平地板结构,形成了无障碍驾驶区和客区,提高了驾驶人、乘客上下车便利性,提高了发动机以及外围件维修接近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前置式客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前置式客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创新点或改进点作进一步阐述,其中,本技术为重点突出改进点,只保留了图1、2中所显示的结构,其他结构在此不在赘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前置式客车,包括底盘1、发动机2、中冷系统3、冷却系统4、车身5、地板6和变速箱。该底盘1位于整车车体下部且包括底架11、前轴总成12、后桥总成13和传动系统。该发动机2、中冷系统3和冷却系统4分散式布置于底架11上。其中,该底架11为多种规格的方管组合焊接而成的桁架式底架,其上部为平直状且中段上部高于前、后段上部(以用于平整铺设驾区地板和客区地板,形成了宽敞、简洁、舒适的驾驶、乘坐空间,首创前置式客车车内驾客区地板无凸起发动机罩和轮毂罩设计,实现车内有效空间利用最大化。),中部(轴距段)形成有可供传动系统布置的倒U型布置空间。该前轴总成12匹配安装在底架11的前段下部;该后桥总成13匹配安装在底架11的后段下部;该传动系统匹配设置于该底架11中部的倒U型布置空间内。该发动机2布置在底盘1的前轴总成12的后方,其固定安装在底盘1的底架11下部且隐藏于地板6下侧,降低了驾区以及乘客区车内噪声,提高了驾乘舒适性,车内地板6形成了无障碍驾区、乘客区,提高了驾驶人、乘客上下车便利性,同时提高了发动机以及外围件维修接近性。该中冷系统3固定安装在冷却系统4的前端;该冷却系统4位于该底盘1的前轴总成12的前方且固定安装在底架11的最前端。该中冷系统3和冷却系统4布置在前轴总成12前方且靠近底架11最前端的布置技术,形成了宽敞、简洁、舒适的驾驶区,提高了驾驶舒适性。该车身5采用全承载车身设计,其包括驾驶区舱51、客区舱52和行李舱53。其中,该驾驶区舱51位于整个车身5最前段,其采用焊接方式与地板6固定连接为一体;该驾驶区舱51在前门处匹配设置有三级踏步箱。该客区舱52位于整个车身5的中段和后段,其采用焊接方式与地板6固定连接为一体。该行李舱53匹配设置在底盘1的底架11中段和后段下部,其包括中部行李舱和后部行李舱。该中部行李舱匹配安装在该底盘1的底架11的中段下部,其沿着车身5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贯通并匹配设置有中行李舱门,中轴线处及相邻行李舱门处无隔断;该后部行李舱匹配安装在该底盘1的底架11的后段下部,其沿着车身5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和后围全部贯通;该后部行李舱的左右两侧及后围处均设置有后行李舱门,连通整个后部行李舱。该地板6匹配固定安装在底盘1的底架11上部,其包括驾区地板61和客区地板62。该驾区地板61匹配固定在底盘1的底架11的前段上部且为一水平平台状结构;该驾区地板61与车身5的驾驶区舱51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同时,该驾区地板61上位于左侧还匹配设置有主驾驶座椅。该客区地板62匹配固定在底盘1的底架11的中段和后段上部且为水平平台状结构,该客区地板62高于驾区地板61且与驾区地板61形成一个250mm的落差;该发动机2隐藏于客区地板62下侧。同时,该客区地板62上还均匀设置有多个乘客座椅;该客区地板62与车身5的客区舱52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本技术结构布局合理、紧凑,能增大驾驶区空间、前轴处通道宽敞且制造检修方便,能提高驾驶舒适性和上下乘客便利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前置式客车,包括底盘、发动机、中冷系统、冷却系统、车身、地板和变速箱;所述底盘包括底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底架上的前轴总成、后桥总成和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和冷却系统分散式布置于所述底架上;所述发动机位于所述前轴总成的后方,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下部且隐藏于所述地板下侧;所述中冷系统固定安装在所述冷却系统的前端;所述冷却系统位于所述前轴总成的前方且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最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3.31 CN 20182044610871.一种前置式客车,包括底盘、发动机、中冷系统、冷却系统、车身、地板和变速箱;所述底盘包括底架以及安装在所述底架上的前轴总成、后桥总成和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和冷却系统分散式布置于所述底架上;所述发动机位于所述前轴总成的后方,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下部且隐藏于所述地板下侧;所述中冷系统固定安装在所述冷却系统的前端;所述冷却系统位于所述前轴总成的前方且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架的最前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置式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为方管组合焊接而成的桁架式底架,其上部为平直状且中段上部高于前、后段上部,中部即轴距段形成有倒U型布置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置式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系统匹配设置于所述底架中部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厚黄龙文禄辉程尧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特汽十堰客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