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541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包括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第一阻尼层、泡沫夹芯吸声层、第二阻尼层以及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第一阻尼层、泡沫夹芯吸声层、第二阻尼层以及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相邻的两层之间铺设片胶,整体在热压罐中一次粘接成型;第一阻尼层为约束阻尼片或者阻尼泥浆;第二阻尼层为约束阻尼片或者阻尼泥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结构其他性能的情况下制作简单而且隔音效果显著。经测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隔音量可达30d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其他特殊性能如防火阻燃、耐冲击以及耐腐蚀等要求的基础上,使得轨道车辆的隔音量得到有效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音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保证结构其他性能的情况下制作简单而且隔音效果显著的适用于轨道车辆的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轨道交通行业得到飞速发展,轨道车辆的运营速度不断提高,对车辆的技术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车辆轻量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车辆轻量化与隔音降噪之间的平衡成为车辆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结构其他性能的情况下制作简单而且隔音效果显著的适用于轨道车辆的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所述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包括: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第一阻尼层、泡沫夹芯吸声层、第二阻尼层以及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第一阻尼层、泡沫夹芯吸声层、第二阻尼层以及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相邻的两层之间铺设片胶,整体在热压罐中一次粘接成型;第一阻尼层为约束阻尼片或者阻尼泥浆;第二阻尼层为约束阻尼片或者阻尼泥浆。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和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的增强纤维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基体树脂为阻燃性环氧树脂。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泡沫夹芯吸声层为密度75kg/m3的闭孔PMI阻燃泡沫。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2~3mm。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的厚度范围为2~3mm。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当第一阻尼层和第二阻尼层为约束阻尼片时,所述约束阻尼片厚度为2.0-2.5mm。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当第一阻尼层和第二阻尼层为阻尼泥浆时,所述阻尼泥浆厚度为3.0-3.7mm。在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子中,所述泡沫夹芯吸声层的厚度范围为58~78mm。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在保证结构其他性能的情况下制作简单而且隔音效果显著。经测试,本技术的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隔音量可达30dB。本技术在保证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其他特殊性能如防火阻燃、耐冲击以及耐腐蚀等要求的基础上,使得轨道车辆的隔音量得到有效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包括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1、第一阻尼层2、泡沫夹芯吸声层3、第二阻尼层4以及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5;从外到内依次为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1、第一阻尼层2、泡沫夹芯吸声层3、第二阻尼层4以及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5;相邻的两层之间铺设片胶,整体在热压罐中一次粘接成型;第一阻尼层2为约束阻尼片或者阻尼泥浆;第二阻尼层4为约束阻尼片或者阻尼泥浆。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1和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5的增强纤维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基体树脂为阻燃性环氧树脂。在本技术中,泡沫夹芯吸声层3选为密度75kg/m3的闭孔PMI阻燃泡沫。在本技术中,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1的厚度范围选为2~3mm,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5的厚度范围选为2~3mm。当第一阻尼层2和第二阻尼层4为约束阻尼片时,约束阻尼片厚度选为2.0-2.5mm。当第一阻尼层2和第二阻尼层4为阻尼泥浆时,阻尼泥浆厚度选为3.0-3.7mm。本技术中泡沫夹芯吸声层3的厚度范围选为58~78mm。下面是具体的实施例子:实施例一: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1和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5二者的增强纤维均为碳纤维及玻璃纤维,其基体树脂为阻燃性环氧树脂,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1和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5二者厚度均为2mm。阻尼层为2.2mm约束阻尼片。而泡沫夹芯吸声层3选为78mm密度75kg/m3的闭孔PMI阻燃泡沫。各层之间铺设片胶,在热压罐中一次粘接成型。实施例二: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1和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5二者的增强纤维均为碳纤维及玻璃纤维,其基体树脂为阻燃性环氧树脂,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1和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5二者厚度均为3mm。阻尼层为3.3mm阻尼泥浆。而泡沫夹芯吸声层3选为58mm密度75kg/m3的闭孔PMI阻燃泡沫。各层之间铺设片胶,在热压罐中一次粘接成型。实施例三: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1和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5二者的增强纤维均为碳纤维及玻璃纤维,其基体树脂为阻燃性环氧树脂,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1和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5二者厚度均为2.5mm。阻尼层为3.3mm阻尼泥浆。而泡沫夹芯吸声层3选为68mm密度75kg/m3的闭孔PMI阻燃泡沫。各层之间铺设片胶,在热压罐中一次粘接成型。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包括: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第一阻尼层、泡沫夹芯吸声层、第二阻尼层以及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第一阻尼层、泡沫夹芯吸声层、第二阻尼层以及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相邻的两层之间铺设片胶,整体在热压罐中一次粘接成型;第一阻尼层为约束阻尼片或者阻尼泥浆;第二阻尼层为约束阻尼片或者阻尼泥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包括: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第一阻尼层、泡沫夹芯吸声层、第二阻尼层以及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从外到内依次为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第一阻尼层、泡沫夹芯吸声层、第二阻尼层以及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相邻的两层之间铺设片胶,整体在热压罐中一次粘接成型;第一阻尼层为约束阻尼片或者阻尼泥浆;第二阻尼层为约束阻尼片或者阻尼泥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和内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的增强纤维为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基体树脂为阻燃性环氧树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复合隔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家强王滨惠述俭王明罗剑岚沙惠萍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晋飞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