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510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底座、定膜、动模、压膜座、液压缸、连接座、定膜腔、动模腔、第一凹槽、伸缩杆、弹簧一、第二凹槽、滑杆、弹簧二、滑腔和浇注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驱动液压缸使得压膜座与动模一起下滑,直至动模下方的分离装置上的滑盘滑入第一凹槽内后,使得伸缩杆受到压力完全收缩并且弹簧一受到压缩,此时定膜与动模相互压合,在继续收缩液压缸使得滑杆完全滑入滑腔后,弹簧二受到压缩,此时浇注口与浇注通道相互连通,设备即可进行塑料浇注,待到完全冷却后,由于定膜与动模之间有相反的弹力,动模与压膜座之间有相反的弹力,从而驱动液压缸上升时,定膜与动模以及动模与压膜座容易相互脱离,降低了发生粘模的现象。

An Injection M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jection mould,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fixed film, a movable mould, a pressing film seat, a hydraulic cylinder, a connecting seat, a fixed film cavity, a movable mould cavity, a first groove, a telescopic rod, a spring 1, a second groove, a sliding rod, a spring 2, a sliding cavity and a pouring port. The utility model drives the hydraulic cylinder to slide the pressing film seat together with the movable mould until it reaches the separating device below the movable mould. When the sliding disc slides into the first groove, the expansion rod is completely contracted by pressure and the spring is compressed. At this time, the fixed film and the dynamic die press each other. After the sliding rod is completely sliding into the sliding chamber by continuing to shrink the hydraulic cylinder, the spring 2 is compressed. At this time, the gating gate and the gating passage are interconnected, the equipment can be poured plastics. After fully cooling, the fixed film and the dynamic die are pressed together. There is the opposite elastic force between the dynamic model and the film holder, so when the hydraulic cylinder is driven to rise, the fixed film and the dynamic model and the film holder are easily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which reduces the phenomenon of viscous mou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是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目前,现有的注塑模具主要包括带有动模的动模体和带有定模,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动模面包紧力和定模面包紧力几乎相等,使其经常发生粘定模的现象,最终导致产品外观不合格,出现残次品,同时也使得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底座、定膜、动模、压膜座、液压缸、连接座、定膜腔、动模腔、第一凹槽、伸缩杆、弹簧一、第二凹槽、滑杆、弹簧二、滑腔和浇注口,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定膜,且定膜两侧的底座上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液压缸,两个液压缸的输出端垂直向上并固定连接有连接座,两个连接座相对的面分别与压膜座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膜座内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腔,且滑腔内滑动连接有滑杆的一端,滑杆的另一端延伸至动模开设有的第二凹槽内并与第二凹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上串有弹簧二,弹簧二的一端与第二凹槽侧壁固定连接,弹簧二的另一端与滑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动模的下表面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分离装置,且分离装置由伸缩杆和弹簧一组成,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动模的下表面,且伸缩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盘,所述伸缩杆上串有弹簧一,弹簧一的一端与动模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一的另一端与滑盘固定连接;所述定膜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与分离装置相互对应;所述动模的两个第一凹槽之间开设有定膜腔,定膜的下表面开设有与定膜腔相匹配的动模腔,且定膜的顶部开设有浇注通道,浇注通道与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压膜座上开设有浇注口,且浇注口与浇注通道相互匹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膜与动模相互压合后,伸缩杆全部收缩。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模与压膜座相互压合后,滑杆全部滑入滑腔内。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液压缸由液压系统驱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分布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防滑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驱动液压缸使得压膜座与动模一起下滑,直至动模下方的分离装置上的滑盘滑入第一凹槽内后,使得伸缩杆受到压力完全收缩并且弹簧一受到压缩,此时定膜与动模相互压合,并且定膜腔与动模腔形成一体化,在继续收缩液压缸使得滑杆完全滑入滑腔后,弹簧二受到压缩,此时浇注口与浇注通道相互连通,设备即可进行塑料浇注,完毕后,待到完全冷却后,由于定膜与动模之间有相反的弹力,动模与压膜座之间有相反的弹力,从而驱动液压缸上升时,定膜与动模以及动模与压膜座容易相互脱离,降低了发生粘模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注塑模具的张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注塑模具中闭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定膜2、动模3、压膜座4、液压缸5、连接座6、定膜腔7、动模腔8、第一凹槽9、伸缩杆10、弹簧一11、第二凹槽12、滑杆13、弹簧二14、滑腔15、浇注口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定膜2、动模3、压膜座4、液压缸5、连接座6、定膜腔7、动模腔8、第一凹槽9、伸缩杆10、弹簧一11、第二凹槽12、滑杆13、弹簧二14、滑腔15和浇注口16,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定膜2,且定膜2两侧的底座1上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液压缸5,两个液压缸5的输出端垂直向上并固定连接有连接座6,两个连接座6相对的面分别与压膜座4的两侧壁固定连接,压膜座4内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腔15,且滑腔15内滑动连接有滑杆13的一端,滑杆13的另一端延伸至动模3开设有的第二凹槽12内并与第二凹槽12的底部固定连接,滑杆13上串有弹簧二14,弹簧二14的一端与第二凹槽12侧壁固定连接,弹簧二14的另一端与滑腔15的侧壁固定连接;动模3的下表面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分离装置,且分离装置由伸缩杆10和弹簧一11组成,伸缩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动模3的下表面,且伸缩杆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盘,伸缩杆10上串有弹簧一11,弹簧一11的一端与动模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一11的另一端与滑盘固定连接;定膜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9,且第一凹槽9与分离装置相互对应;动模3的两个第一凹槽9之间开设有定膜腔7,定膜2的下表面开设有与定膜腔7相匹配的动模腔8,且定膜2的顶部开设有浇注通道,浇注通道与通道相互连通,压膜座4上开设有浇注口16,且浇注口16与浇注通道相互匹配;本技术通过驱动液压缸5使得压膜座4与动模3一起下滑(由于滑杆13与滑腔15是滑动连接,所以压膜座4在下滑时,动模3由于自身重力原因也会下滑,同时弹簧二14会受到较小的压缩,而这种压缩并不影响后续的工作),直至动模3下方的分离装置上的滑盘滑入第一凹槽9内后,使得伸缩杆10受到压力完全收缩并且弹簧一11受到压缩,此时定膜2与动模3相互压合,并且定膜腔7与动模腔8形成一体化,在继续收缩液压缸5使得滑杆13完全滑入滑腔15后,弹簧二14受到压缩,此时浇注口16与浇注通道相互连通,设备即可进行塑料浇注,完毕后,待到完全冷却后,由于定膜2与动模3之间有相反的弹力,动模3与压膜座4之间有相反的弹力,从而驱动液压缸5上升时,定膜2与动模3以及动模3与压膜座4容易相互脱离,降低了发生粘模的现象。滑杆13与滑腔15滑动连接端安装有横板,且横板与滑腔15内壁两侧的滑动槽滑动连接,从而避免了滑杆13从滑腔15滑落下来。定膜2与动模3相互压合后,伸缩杆10全部收缩。动模3与压膜座4相互压合后,滑杆13全部滑入滑腔15内。液压缸5由液压系统驱动。底座1的下表面分布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防滑纹,提高设备的稳定性。本技术中涉及到的控制和电路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过多赘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定膜(2)、动模(3)、压膜座(4)、液压缸(5)、连接座(6)、定膜腔(7)、动模腔(8)、第一凹槽(9)、伸缩杆(10)、弹簧一(11)、第二凹槽(12)、滑杆(13)、弹簧二(14)、滑腔(15)和浇注口(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定膜(2),且定膜(2)两侧的底座(1)上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液压缸(5),两个液压缸(5)的输出端垂直向上并固定连接有连接座(6),两个连接座(6)相对的面分别与压膜座(4)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膜座(4)内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腔(15),且滑腔(15)内滑动连接有滑杆(13)的一端,滑杆(13)的另一端延伸至动模(3)开设有的第二凹槽(12)内并与第二凹槽(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3)上串有弹簧二(14),弹簧二(14)的一端与第二凹槽(12)侧壁固定连接,弹簧二(14)的另一端与滑腔(15)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动模(3)的下表面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分离装置,且分离装置由伸缩杆(10)和弹簧一(11)组成,所述伸缩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动模(3)的下表面,且伸缩杆(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滑盘,所述伸缩杆(10)上串有弹簧一(11),弹簧一(11)的一端与动模(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弹簧一(11)的另一端与滑盘固定连接;所述定膜(2)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凹槽(9),且第一凹槽(9)与分离装置相互对应;所述动模(3)的两个第一凹槽(9)之间开设有定膜腔(7),定膜(2)的下表面开设有与定膜腔(7)相匹配的动模腔(8),且定膜(2)的顶部开设有浇注通道,浇注通道与通道相互连通,所述压膜座(4)上开设有浇注口(16),且浇注口(16)与浇注通道相互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底座(1)、定膜(2)、动模(3)、压膜座(4)、液压缸(5)、连接座(6)、定膜腔(7)、动模腔(8)、第一凹槽(9)、伸缩杆(10)、弹簧一(11)、第二凹槽(12)、滑杆(13)、弹簧二(14)、滑腔(15)和浇注口(1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定膜(2),且定膜(2)两侧的底座(1)上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液压缸(5),两个液压缸(5)的输出端垂直向上并固定连接有连接座(6),两个连接座(6)相对的面分别与压膜座(4)的两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压膜座(4)内开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滑腔(15),且滑腔(15)内滑动连接有滑杆(13)的一端,滑杆(13)的另一端延伸至动模(3)开设有的第二凹槽(12)内并与第二凹槽(1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杆(13)上串有弹簧二(14),弹簧二(14)的一端与第二凹槽(12)侧壁固定连接,弹簧二(14)的另一端与滑腔(15)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动模(3)的下表面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分离装置,且分离装置由伸缩杆(10)和弹簧一(11)组成,所述伸缩杆(10)的一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建源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