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宝坚专利>正文

锁的出门闭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8347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的闭锁装置,包括锁头、锁头圈、锁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头圈上设有出门闭锁旋钮,所述出门闭锁旋钮上有一定位柱,所述锁尺上套有闭锁拨桃,所述闭锁拨桃套住锁尺的孔的形状尺寸与锁尺相匹配;所述定位柱的一侧在随出门闭锁旋钮旋转时与闭锁拨桃相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故障少、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且操作简便,不用钥匙就能关闭门锁的出门闭锁装置。(*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锁的闭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锁的出门闭锁装置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长锁舌的锁相比短锁舌的锁安全性较高。在现有技术中,长锁舌的伸出与缩回,大多需用钥匙转动锁芯达到关锁的目的,这样既不方便,也容易忘记,保险性低。现有技术还有一种锁的闭锁装置,在关门后,抬一下执手,即可完成另一个锁舌伸出的动作,从而起到闭锁的作用,但这种锁有两个锁舌,开口较多,零件多,机构也复杂。2003年7月30日公告的CN143271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锁舌自动锁闭结构,它包括门锁的方舌,所述的方舌至少是下列锁舌之一方形舌、圆形舌、钩子舌,所述的方舌与自动锁闭机构组合配置,构成方舌自动锁闭机构。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所有的锁舌自动锁定到位的机构,但其缺点是结构复杂,方舌的伸出与缩回必须借助小舌之类装置的多个部件的系列动作才能完成自动闭锁功能,而且这样的锁也同样有上一种锁的缺点,即出门没带钥匙或忘带钥匙,一关门就把锁关上了,给生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故障少、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且操作简便,不用钥匙就能关闭门锁的出门闭锁装置,使用该出门闭锁装置,起到用钥匙关闭门锁的同样效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锁的出门闭锁装置,包括锁头、锁头圈、锁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头圈上设有出门闭锁旋钮,所述出门闭锁旋钮上有一定位柱,所述锁尺上套有闭锁拨桃,所述闭锁拨桃套住锁尺的孔的形状尺寸与锁尺相匹配;所述定位柱的一侧在随出门闭锁旋钮旋转时与闭锁拨桃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柱是一定位螺柱或销。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锁头圈及出门闭锁旋钮的底面有一垫板,所述垫板上有开口,使得定位柱及闭锁拨桃可在开口范围内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闭锁拨桃呈″凵″形,其开口的一端套住锁头,另一端穿过锁尺,其闭口的一端沿锁头径向悬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头圈内有弹簧沟槽,所述弹簧沟槽内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由两条弹簧弯曲成半园形合抱在弹簧沟槽内;弹簧沟槽的一部位有两凸起,两弹簧的一侧抵靠在两凸起上,形成一空腔;所述定位柱的位于出门闭锁旋钮内部的一端插入空腔内。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锁头圈内有弹簧沟槽,所述弹簧沟槽内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由两条弹簧弯曲成半园形合抱在弹簧沟槽内;弹簧沟槽的一部位有两凸起,两弹簧的一侧抵靠在两凸起上,形成一空腔;一弹簧压板盖在复位弹簧上,所述弹簧压板的一端有复位件,该复位件插入空腔内;弹簧压板的另一端开有小孔,定位柱的位于出门闭锁旋钮内部的一端插入小孔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弹簧沟槽中与空腔相对立的位置处设有一隔板,该隔板隔开两弹簧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位件是一压板立柱。由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只增加了出门闭锁旋钮、闭锁拨桃、定位柱,就可实现出门不用钥匙就能关闭门锁目的,且只需旋转出门闭锁旋钮就能转动锁尺,从而使锁舌伸出进入锁舌盒,等同于用钥匙转动锁尺而关闭门锁的效果,即无论钥匙关门还是手动出门闭锁旋钮关门,其作用的都是同一锁舌,故与现有技术相比,含有本技术提供的出门闭锁装置的锁只有一个锁舌,结构简单、故障少、安全性高,生产成本低,且操作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有垫板时定位柱及闭锁拨桃的装配及运动关系图;图3是弹簧放入锁头圈内并拆去垫板时的主视图;图4是图1所示出门闭锁旋钮有定位柱的剖视图5是图1所示出门闭锁旋钮的主视剖视图;图6是图1所示出门闭锁旋钮的仰视图;图7是图1所示出门闭锁旋钮的左视图;图8是图1所示出门闭锁旋钮的俯视图;图9是图1所示闭锁拨桃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左视剖视图;图11是图1所示垫板的主视图;图12是图11的左视剖视图;图13是图1所示锁头圈的主视图;图14是图13的仰视图;图15是图13沿B-B线的剖视图;图16是图13沿A-A线的剖视图;图17是图1所示弹簧压板及压板立柱装配主视图;图18是图19的剖视图。技术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由图1、图2、图4和图5可以得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锁头1、锁头圈2、锁尺3,出门闭锁旋钮4,定位柱5,闭锁拨桃7。出门闭锁旋钮4是套在锁头圈2上的,出门闭锁旋钮的底面41与锁头圈的底面24基本平齐。在出门闭锁旋钮4上有一定位柱5,该定位柱5也可以是一定位螺柱或销。该定位柱的一端固定在出门闭锁旋钮4的内部,另一端外露在出门闭锁旋钮的底面41。闭锁拨桃7是套住锁尺的,闭锁拨桃7套在锁尺的孔72的形状尺寸与锁尺相匹配,并穿过锁尺。该孔可以是“一”字形,也可以是“十”字形,该孔与锁尺相配合的程度是能确保当闭锁拨桃7转动时能带动锁尺3转动。定位柱5外露在出门闭锁旋钮的底面41的部份的一侧在随出门闭锁旋钮4旋转时与闭锁拨桃7相接触。由图1、图2、图11、图12可知,在锁头圈及出门闭锁旋钮的底面还可以装一垫板6,在垫板6上有开口61方,该开口61使得定位柱5及闭锁拨桃7可在开口范围内运动。当然,为了将垫板6固定在锁头圈及出门闭锁旋钮的底面上,在垫板6上还应有必要的安装孔及配有安装螺钉等。由图1、图2、图9、图10可知,闭锁拨桃7可设计成″凵″形,其开口的一端套住锁头1,另一端穿过锁尺3,其闭口的一端71沿锁头1径向悬空。I当定位柱5随出门闭锁旋钮4旋转时,其外露在出门闭锁旋钮的底面41的部份的一侧与闭锁拨桃闭口的一端71的相接触从而带动闭锁拨桃转动,继而带动锁尺3转动。从图1、图2、图3、图13-图14可以看出,在锁头圈2内有弹簧沟槽23,在弹簧沟槽23内放有复位弹簧10,该复位弹簧10由两条弹簧弯曲成半园形合抱在弹簧沟槽23内,弹簧沟槽的一部位有两凸起21,该部位应视定位柱5的转动幅度而定,即在定位柱5的转动幅度的极限位处。如果定位柱5的转动幅度由垫板来限制的话,如图11,上述部位应在孔61的左右极限位处。选择上述部位是位于左极限位还是右极限位,要视开门的方向而定。由于前述两凸起21使弹簧沟槽23在两凸起21处变窄,故两弹簧的一侧只能抵靠在两凸起21上,从而形成一空腔11。所述定位柱5的位于出门闭锁旋钮4内部的一端插入空腔11内。从图1、图2、图3、图13-图14、图17、图18可以看出,一弹簧压板(8)盖在上述的复位弹簧10上,弹簧压板8的一端有复位件,该复位件插入空腔11内。该复位件可以是一压板立柱。弹簧压板的另一端开有小孔81,定位柱5的位于出门闭锁旋钮4内部的一端插入小孔81中。从图3图及13可知,在弹簧沟槽23中的上述两凸起21的对立的位置,即在两凸起21沿弹簧沟槽180°的位置,有一隔板22,以隔开两弹簧的一侧,使弹簧受力更均匀。本技术的出门闭锁的动作是这样完成的出门后,关上门,手动旋转出门闭锁旋钮4,出门闭锁旋钮4上的定位柱5随之转动,定位柱5外露在出门闭锁旋钮底面41的部份就碰到闭锁拨桃7,闭锁拨桃7便随定位柱5一起转动,闭锁拨桃7又带动穿过其的锁尺3一起转动即关锁。如果在锁头圈2内增设弹簧沟槽23,并放入复位弹簧10时,由于定位柱5的位于出门闭锁旋钮4内部的一端插入空腔1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锁的出门闭锁装置,包括锁头(1)、锁头圈(2)、锁尺(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头圈(2)上设有出门闭锁旋钮(4),所述出门闭锁旋钮(4)上有一定位柱(5),所述锁尺(3)上套有闭锁拨桃(7),所述闭锁拨桃(7)套住锁尺的孔(72)的形状尺寸与锁尺相匹配;所述定位柱(5)的一侧在随出门闭锁旋钮(4)旋转时与闭锁拨桃(7)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坚
申请(专利权)人:李宝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