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枫专利>正文

新型隔姜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7688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隔姜灸,包括艾饼、燃烧容器、壳体、姜粉片和双面胶;所述艾饼的上端设有用于引燃凸起以及艾饼的下端设有用于助燃的盲孔,所述艾饼放置于所述燃烧容器内并且艾饼的上端朝上,所述燃烧容器的顶壁和底壁分别对应设有花朵形通孔和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燃烧容器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燃烧容器的开口以及壳体的侧壁和底壁均设有多个通风孔,并且底壁的中心设有第二圆形通孔以及底壁的底面设有用于粘贴所述双面胶的环形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灸疗的操作步骤,降低操作难度,降低使用者被烫伤的几率,提高安全等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隔姜灸
本技术涉及隔姜灸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隔姜灸。
技术介绍
隔姜灸,在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之后在明·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隔姜灸用于治疗因寒而致的呕吐、泄泻、腹痛、风寒湿痹、阳痿、痛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疾病。传统隔姜灸的操作方法为: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0.2~0.3厘米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再将艾绒捏成团放置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传统的隔姜灸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操作不容易实现,必须由其他人帮助进行灸疗,一个人很难独立完成操作;二是捏成团的艾绒不结实,在燃烧过程很容易散落并且掉落在皮肤上,烫伤皮肤;三是没有屏蔽艾绒明火的装置,明火露于外面,安全隐患极大,并且容易烧伤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新型隔姜灸,以减少灸疗的操作步骤,降低操作难度,降低使用者被烫伤的几率,提高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隔姜灸,其特征在于:包括艾饼、燃烧容器、壳体、姜粉片和双面胶;所述艾饼的上端设有用于引燃凸起以及艾饼的下端设有用于助燃的盲孔,所述艾饼放置于所述燃烧容器内并且艾饼的上端朝上,所述燃烧容器的顶壁和底壁分别对应设有花朵形通孔和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燃烧容器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燃烧容器的开口以及壳体的侧壁和底壁均设有多个通风孔,并且壳体的底壁的中心设有第二圆形通孔以及底壁的底面设有用于粘贴所述双面胶的环形凹槽;所述姜粉片包括无纺布袋和姜粉,所述姜粉放于所述无纺布袋内并且形成片状,所述姜粉片通过所述双面胶粘贴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并且所述姜粉片将所述第二圆形通孔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隔姜灸,其特征在于:包括艾饼、燃烧容器、壳体、姜粉片和双面胶;所述艾饼的上端设有用于引燃凸起以及艾饼的下端设有用于助燃的盲孔,所述艾饼放置于所述燃烧容器内并且艾饼的上端朝上,所述燃烧容器的顶壁和底壁分别对应设有花朵形通孔和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燃烧容器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燃烧容器的开口以及壳体的侧壁和底壁均设有多个通风孔,并且壳体的底壁的中心设有第二圆形通孔以及底壁的底面设有用于粘贴所述双面胶的环形凹槽;所述姜粉片包括无纺布袋和姜粉,所述姜粉放于所述无纺布袋内并且形成片状,所述姜粉片通过所述双面胶粘贴于所述壳体的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枫
申请(专利权)人:程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