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庆源专利>正文

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17663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包括:支架、翻身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支架底端的万向轮;所述翻身机构包括直流步进电机、动力传递部件、传动件和翻身床单,所述直流步进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动力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直流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件连接在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上;所述翻身床单包括翻身吊兜和设置在所述翻身吊兜两侧的平衡杆,每个所述平衡杆上均设有双环吊绳,两根所述双环吊绳分别连接在所述传动件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自动翻身,并降低了护理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特别涉及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有越来越多的老人患上心脑血管等疾病而失去行动能力,只能卧病在床,但是长期躺在床上容易生疮以及引起其他疾病,这就需要病人经常进行翻身等行动。鉴于此,提出了翻身装置。现有技术中的翻身装置通常安装在病床床板上,通过将病床床板左右倾斜来实现病人的翻身,但上述翻身装置只能实现病人在病床上的翻身,无法将病人移动至其他位置来休息,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其实现了自动翻身,并降低了护理劳动强度,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包括:支架、翻身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支架底端的万向轮;所述翻身机构包括直流步进电机、动力传递部件、传动件和翻身床单,所述直流步进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动力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直流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件连接在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上;所述翻身床单包括翻身吊兜和设置在所述翻身吊兜两侧的平衡杆,每个所述平衡杆上均设有双环吊绳,两根所述双环吊绳分别连接在所述传动件的两端。进一步,所述翻身机构还包括双出轴蜗轮蜗杆直流减速机,所述动力传递部件通过所述双出轴蜗轮蜗杆直流减速机设置在所述直流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进一步,所述动力传递部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传动件包括单皮带或者单链条。进一步,所述动力传递部件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双出轴蜗轮蜗杆直流减速机的两个输出轴上。进一步,所述传动件包括双皮带或者双链条,所述双皮带中的每一根皮带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上;或者,所述双链条中的每一根链条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上。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铰接座、立柱、电缸和横梁;所述立柱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铰接座上,所述立柱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直流步进电机固定在所述横梁的第二端下方,所述电缸的缸体与所述立柱的中部铰接,所述电缸的伸缩端与所述横梁的第一端下方铰接,所述万向轮设置在所述铰接座下端。进一步,所述铰接座包括底座及相对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两个挡板,两个所述挡板之间穿设有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立柱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立柱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后设置在两个所述挡板之间。进一步,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微控制器、键盘操作电路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键盘操作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步进电机连接。进一步,所述微控制器包括单片机STC89S52。进一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的型号为ULN2003。本技术的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包括支架、翻身机构和设置在支架底端的万向轮,将直流步进电机固定在支架上,直流步进电机通过动力传递部件与传动件连接,当用户需要翻身时,可控制直流步进电机正转,使得传动件的一端被拉紧,进而将与传动件此端连接的双环吊绳被拉紧,将此侧的翻身吊兜抬高,实现用户的一侧翻身;用户还可控制直流步进电机反转,使得传动件的另一端被拉紧,进而将翻身吊兜的另一侧抬高,实现用户另一侧的翻身,当用户需要平躺时,用户可控制直流步进电机两侧的双环吊绳均处于松弛状态,使得翻身吊兜落在病床上;另外,当用户需要移动至其他地方时,可通过支架将用户吊起,在通过万向轮移动将用户移动至指定地方,降低了护理劳动强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翻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翻身床单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翻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包括:支架1、翻身机构3和设置在所述支架1底端的万向轮2。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翻身机构3包括直流步进电机31、动力传递部件32、传动件33和翻身床单,所述直流步进电机31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所述动力传递部件32设置在所述直流步进电机31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件33连接在所述动力传递部件32上;所述翻身床单包括翻身吊兜34和设置在所述翻身吊兜34两侧的平衡杆35,每个所述平衡杆35上均设有双环吊绳36,两根所述双环吊绳36分别连接在所述传动件33的两端。其中,所述动力传递部件32包括第一齿轮,所述传动件33包括单皮带或者单链条。具体的,第一齿轮设置在直流步进电机31的输出轴上,然后,单皮带或者单链条连接在第一齿轮上,再将两根双环吊绳36分别连接在单皮带或者单链条的两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5所示,所述翻身机构还包括双出轴蜗轮蜗杆直流减速机37,所述动力传递部件32通过所述双出轴蜗轮蜗杆直流减速机37设置在所述直流步进电机31的输出轴上。在翻身机构还包括双出轴蜗轮蜗杆直流减速机37的情况下,所述动力传递部件32包括第二齿轮321和第三齿轮322,所述第二齿轮321和所述第三齿轮322分别设置在所述双出轴蜗轮蜗杆直流减速机37的两个输出轴上。所述传动件33包括双皮带或者双链条331,所述双皮带中的每一根皮带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321和所述第三齿轮322上;或者,所述双链条331中的每一根链条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321和所述第三齿轮32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出轴蜗轮蜗杆直流减速机37的功率为60W,所述直流步进电机31的电压为24V。具体的,双出轴蜗轮蜗杆直流减速机37用于降低直流步进电机31的转动速度,以便于用户更好的控制翻身速度;双链条331或者双皮带能够保证病人坐在翻身床单上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支架1包括铰接座11、立柱12、电缸13和横梁14;所述立柱12的一端铰接在所述铰接座11上,所述立柱12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梁14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直流步进电机3固定在所述横梁14的第二端下方,所述电缸13的缸体与所述立柱12的中部铰接,所述电缸13的伸缩端与所述横梁14的第一端下方铰接,所述万向轮2设置在所述铰接座11下端。本实施例中,所述铰接座11包括底座111及相对设置在所述底座111上的两个挡板112,两个所述挡板112之间穿设有第一螺栓113和第二螺栓114,所述立柱12的一端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立柱12穿过所述第一螺栓113和第二螺栓114后设置在两个所述挡板112之间。具体的,所述第一螺栓113设置在所述第二螺栓114的下方,所述第一螺栓113的一端穿过所述挡板112后连接有第一调节帽,所述第二螺栓114穿过所述挡板112后连接有第二调节帽。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医疗护理翻身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微控制器、键盘操作电路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键盘操作电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微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直流步进电机31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微控制器包括单片机STC89S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翻身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支架底端的万向轮;所述翻身机构包括直流步进电机、动力传递部件、传动件和翻身床单,所述直流步进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动力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直流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件连接在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上;所述翻身床单包括翻身吊兜和设置在所述翻身吊兜两侧的平衡杆,每个所述平衡杆上均设有双环吊绳,两根所述双环吊绳分别连接在所述传动件的两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翻身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支架底端的万向轮;所述翻身机构包括直流步进电机、动力传递部件、传动件和翻身床单,所述直流步进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动力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直流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件连接在所述动力传递部件上;所述翻身床单包括翻身吊兜和设置在所述翻身吊兜两侧的平衡杆,每个所述平衡杆上均设有双环吊绳,两根所述双环吊绳分别连接在所述传动件的两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机构还包括双出轴蜗轮蜗杆直流减速机,所述动力传递部件通过所述双出轴蜗轮蜗杆直流减速机设置在所述直流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部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传动件包括单皮带或者单链条。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递部件包括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分别设置在所述双出轴蜗轮蜗杆直流减速机的两个输出轴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医疗护理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双皮带或者双链条,所述双皮带中的每一根皮带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上;或者,所述双链条中的每一根链条分别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源边传印杨根良
申请(专利权)人:王庆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