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训练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6718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2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弱视训练仪,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上设置头部托定机构和两组目镜系统,目镜系统包括的目镜单元、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和瞳距调整机构,两组目镜单元分别独立的与装置主体轴接;两组目镜系统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在目镜单元下端连接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组和同步摆动开关,在同步摆动开关闭状态下,两组目镜单元在驱动齿轮组的驱动下可做方向相异的同步摆动;在同步摆动开打开状态下,两组目镜单元可独立的摆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通过将两个具有互补图形的卡片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卡片槽中,有效的将互补图片合二为一,同时通过两个目镜筒臂角度的同步或单独旋转变化,不断强化训练,达到改进弱视的效果。

Amblyopia training instrumen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amblyopia training instrument, which includes a device main body, a head holding mechanism and two sets of eyepiece systems on the device main body. The eyepiece system includes an eyepiece unit, an eyepiece synchronous swing driving mechanism and a pupil distance adjusting mechanism. The two sets of eyepiece units are independently axially connected with the device main body; the two sets of eyepiece systems are connected through a universal joint, and the eyepiece is synchroniz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eyepiece unit. Oscillating driving mechanism, eyepiece synchronous swing driving mechanism includes driving gear set and synchronous swing switch. Under the closed state of synchronous swing switch, two groups of eyepiece units can synchronously sw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under the drive of driving gear set; under the open state of synchronous swing, two groups of eyepiece units can swing independently; the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can swing two cards with complementary graphics. Put them in the left and right card slots, effectively merge the complementary pictures into one.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the synchronization or rotation of the two eyepieces'barrel arm angles,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to improve the amblyopia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弱视训练仪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弱视训练仪。
技术介绍
在弱视领域中,有一种立体视觉偏弱,双眼无法准确标定物品距离的视觉疾病,特别是在单眼观测物体的情况下,情况更为严重。通常情况下,一般根据视网膜感受器对运动视标和亮度变化的视标敏感的原理,分别采用闪烁刺激法和动态刺激法,对此视功能进行矫正。目前市面上治疗立体弱视的装置以闪烁刺激发为主,即通过目镜灯光的交替闪烁或明暗变化,反复训练获得同视知觉,从而重新建立正常视网膜对应。视标运动方式,市场上较少,专利(201320068227.0)采用同步皮带轮和光线折射的方式,可将水平和垂直视标运动融合,但是此种方法仅能对患者垂直视角进行锻炼,无法对患者在不同的斜视角度进行单眼或者双眼的有效练习。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弱视训练仪,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弱视训练装置无法对患者在不同的斜视角度进行单眼或者双眼的有效练习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弱视训练仪,包括装置主体,装置主体上设置头部托定机构和两组目镜系统,所述目镜系统包括的目镜单元、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和瞳距调整机构,两组目镜单元分别独立的与装置主体轴接;两组目镜系统之间通过万向节连接,在两组目镜单元下端连接所述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所述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组和同步摆动开关,在同步摆动开关闭状态下,两组目镜单元在驱动齿轮组的驱动下可做方向相异的同步摆动;在同步摆动开打开状态下,两组目镜单元可独立的摆动;所述目镜单元包括目镜、镜筒臂、45°反光镜片和镜筒画片,所述45°反光镜片和镜筒画片均设置在镜筒臂内,镜筒画片设置在45°反光镜片的入射光路上,目镜设置在45°反光镜片的反射光路上,两组目镜单元的镜筒画片图形互补。所述头部托定机构包括下颚托和上额托,所述下颚托设置有下颚托高低调节旋钮。所述瞳距调整机构为两个,设置在每组镜筒臂的下端,每个瞳距调整机构均包括筒瞳距调节滑板、筒瞳距调节钮、筒瞳距调螺柱和瞳距调节螺母,所述筒瞳距调节滑板固定设置在镜筒臂下端,筒瞳距调节滑板的下端面设置瞳距调节螺母,瞳距调节螺母内螺纹配合筒瞳距调螺柱,筒瞳距调螺柱的外端设置筒瞳距调节钮,两根筒瞳距调螺柱的内端通过所述万向节连接。所述驱动齿轮组包括调节蜗杆、蜗杆齿轮、第一镜筒调节主齿轮、第一镜筒调节从齿轮、第二镜筒调节主齿轮、第二镜筒调节从齿轮、第一镜筒角度旋转轮、第二镜筒角度旋转轮和镜筒臂角度调节钮;所述调节蜗杆的两端均设置镜筒臂角度调节钮,调节蜗杆与蜗杆齿轮啮合,蜗杆齿轮上端同心安装第一镜筒调节主齿轮,第一镜筒调节主齿轮与第一镜筒调节从齿轮啮合,第一镜筒调节从齿轮上端同心安装第一镜筒角度旋转轮,所述第一镜筒调节主齿轮与第二镜筒调节主齿轮啮合,第二镜筒调节主齿轮与第二镜筒调节从齿轮啮合,第二镜筒调节从齿轮上端同心安装第二镜筒角度旋转轮,第一镜筒角度旋转轮和第二镜筒角度旋转轮均通过同步摆动开关与两组目镜单元固连或分离。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两组镜筒防摩擦槽,镜筒防摩擦槽内设置镜筒防摩擦滚珠组,镜筒防摩擦滚珠组与两组目镜系统的下端面接触。在所述镜筒臂安装镜筒画片的位置设置镜筒画片高低调节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装置其主要通过将两个具有互补图形的卡片分别放在左右两个卡片槽中,然后通过目镜以及45°反光镜片的反射,可以有效的将互补图片合二为一,同时通过两个目镜筒臂角度的同步或单独旋转变化,不断强化训练,达到改进弱视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局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瞳距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目镜系统,3-万向节,4-目镜,5-镜筒臂,6-45°反光镜片,7-镜筒画片,8-下颚托,9-上额托,10-下颚托高低调节旋钮,11-筒瞳距调节滑板,12-筒瞳距调节钮,13-筒瞳距调螺柱,14-瞳距调节螺母,15-调节蜗杆,16-蜗杆齿轮,17-第一镜筒调节主齿轮,18-第一镜筒调节从齿轮,19-第二镜筒调节主齿轮,20-第二镜筒调节从齿轮,21-第一镜筒角度旋转轮,22-第二镜筒角度旋转轮,23-镜筒臂角度调节钮,24-镜筒防摩擦槽,25-镜筒防摩擦滚珠组,26-镜筒画片高低调节钮,27-角度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参见图1-图4所示的弱视训练仪,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上设置头部托定机构和两组目镜系统2,头部托定机构包括下颚托8和上额托9,下颚托8设置有下颚托高低调节旋钮10,可以调整下颚托的高低位置,目镜系统包括的目镜单元、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和瞳距调整机构,两组目镜单元分别独立的与装置主体1轴接;两组目镜系统2之间通过万向节3连接,在两组目镜单元下端连接所述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所述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组和同步摆动开关,在同步摆动开关闭状态下,两组目镜单元在驱动齿轮组的驱动下可做方向相异的同步摆动;在同步摆动开打开状态下,两组目镜单元可独立的摆动;所述目镜单元包括目镜4、镜筒臂5、45°反光镜片6和镜筒画片7,所述45°反光镜片6和镜筒画片7均设置在镜筒臂5内,镜筒画片7设置在45°反光镜片6的入射光路上,目镜4设置在45°反光镜片6的反射光路上,两组目镜单元的镜筒画片7图形互补。瞳距调整机构为两个,设置在每组镜筒臂5的下端,用以调整两组目镜单元之间的距离,每个瞳距调整机构均包括筒瞳距调节滑板11、筒瞳距调节钮12、筒瞳距调螺柱13和瞳距调节螺母14,筒瞳距调节滑板11固定设置在镜筒臂5下端,筒瞳距调节滑板11的下端面设置两组瞳距调节螺母14,瞳距调节螺母14内螺纹配合筒瞳距调螺柱13,筒瞳距调螺柱13的外端设置筒瞳距调节钮12,两根筒瞳距调螺柱13的内端通过所述万向节3连接。驱动齿轮组包括调节蜗杆15、蜗杆齿轮16、第一镜筒调节主齿轮17、第一镜筒调节从齿轮18、第二镜筒调节主齿轮19、第二镜筒调节从齿轮20、第一镜筒角度旋转轮21、第二镜筒角度旋转轮22和镜筒臂角度调节钮23;所述调节蜗杆15的两端均设置镜筒臂角度调节钮23,调节蜗杆15与蜗杆齿轮16啮合,蜗杆齿轮16上端同心安装第一镜筒调节主齿轮17,第一镜筒调节主齿轮17与第一镜筒调节从齿轮18啮合,第一镜筒调节从齿轮18上端同心安装第一镜筒角度旋转轮21,所述第一镜筒调节主齿轮17与第二镜筒调节主齿轮19啮合,第二镜筒调节主齿轮19与第二镜筒调节从齿轮20啮合,第二镜筒调节从齿轮20上端同心安装第二镜筒角度旋转轮22,同步摆动开关包括角度固定螺栓27,角度固定螺栓27设置在镜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弱视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上设置头部托定机构和两组目镜系统(2),所述目镜系统包括的目镜单元、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和瞳距调整机构,两组目镜单元分别独立的与装置主体(1)轴接;两组目镜系统(2)之间通过万向节(3)连接,在两组目镜单元下端连接所述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所述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组和同步摆动开关,在同步摆动开关闭状态下,两组目镜单元在驱动齿轮组的驱动下可做方向相异的同步摆动;在同步摆动开打开状态下,两组目镜单元可独立的摆动;所述目镜单元包括目镜(4)、镜筒臂(5)、45°反光镜片(6)和镜筒画片(7),所述45°反光镜片(6)和镜筒画片(7)均设置在镜筒臂(5)内,镜筒画片(7)设置在45°反光镜片(6)的入射光路上,目镜(4)设置在45°反光镜片(6)的反射光路上,两组目镜单元的镜筒画(7)片图形互补。

【技术特征摘要】
1.弱视训练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上设置头部托定机构和两组目镜系统(2),所述目镜系统包括的目镜单元、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和瞳距调整机构,两组目镜单元分别独立的与装置主体(1)轴接;两组目镜系统(2)之间通过万向节(3)连接,在两组目镜单元下端连接所述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所述目镜同步摆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齿轮组和同步摆动开关,在同步摆动开关闭状态下,两组目镜单元在驱动齿轮组的驱动下可做方向相异的同步摆动;在同步摆动开打开状态下,两组目镜单元可独立的摆动;所述目镜单元包括目镜(4)、镜筒臂(5)、45°反光镜片(6)和镜筒画片(7),所述45°反光镜片(6)和镜筒画片(7)均设置在镜筒臂(5)内,镜筒画片(7)设置在45°反光镜片(6)的入射光路上,目镜(4)设置在45°反光镜片(6)的反射光路上,两组目镜单元的镜筒画(7)片图形互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弱视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托定机构包括下颚托(8)和上额托(9),所述下颚托(8)设置有下颚托高低调节旋钮(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弱视训练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瞳距调整机构为两个,设置在每组镜筒臂(5)的下端,每个瞳距调整机构均包括筒瞳距调节滑板(11)、筒瞳距调节钮(12)、筒瞳距调螺柱(13)和瞳距调节螺母(14),所述筒瞳距调节滑板(11)固定设置在镜筒臂(5)下端,筒瞳距调节滑板(11)的下端面设置瞳距调节螺母(14),瞳距调节螺母(14)内螺纹配合筒瞳距调螺柱(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宪王芬叶东明陈虹赵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